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家》2005,(6):69
初夏似火的骄阳也未能抵御住中国股市逼人的寒气。2005年5月的中国股市有两个关键词:“股权分置”和“股指下跌”。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后,首批进行股权分置试点的四家公司相继抛出了各自的试点方案。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股市只用了一个劝作加以回应——下跌。尽管力挺此次改革的声音不小,尽管有专业人士一再强调此次下跌的客观因素,尽管此次股权分置改革将成为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拐点,然而联想2001年股市在仓促推出“全流通”后一蹶不振的事实,人们很难不将此番股市下跌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二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虽然基本解决了市场分割问题,但是中国股市周期性震荡再次发生。虽然其中有与发展中国家股市发展阶段类似的普遍性,但也有中国股市本身的特殊性。股权分置改革没有改变中国股市的市场特征、市场基础和市场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庞记明 《会计师》2008,(5):40-42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建康地发展。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分置的由来并且分析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介绍了几种股权分置的对价方案,最后重点论述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浙江金融》2005,(5):1-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4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市场人士期待已久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终于正式启动。专家分析指出,解决“股权分置”这个股市头号难题,能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杨帅 《金融会计》2006,(2):26-26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导致股市先天不足,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国提出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我们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就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问题进行探讨。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可以理解为非  相似文献   

6.
韩志国:股改还未成功股权分置改革时间这么久了,现在重新来研讨股权分置改革,这说明我们在股市遇到了问题。股权分置改革走到现在还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下的市场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推行,使困扰着我国股市十几年的股权分置问题终于破题,这意味着中国股市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中国证券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我们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需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证券市场相伴而生的、困扰了中国股市多年并直接导致近四年漫长熊市的头号难题,终于出现了破解的迹象。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紧接着在5月9日“五一”节后首个股市开盘日,证监会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上市公司: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它打开了桎梏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枷锁,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由来,之后重点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启动。一年来,一场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变革,使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飞跃之旅,获得了凤凰涅磐般的蜕变重生。时至今日,沪深两市大部分上市公司已完成或者进入股改程序,市场运行令人鼓舞,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在股权分置改革一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李诗洋 《国际融资》2006,(11):35-37
世界银行的一位高级专家来华访问时曾说过,中国股市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有2/3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这就是中国的一股独大,即股权分置.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在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自建立以来最为重大的制度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今年股权分置的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中国股市仍然存在其它的制度性问题,这个主要的制度漏洞就是非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13.
尚征 《会计师》2005,(10):10-13
纠缠中国股市多年的问题有很多,但是,近些年来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股权分置这个问题之上。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这一情况也为我国股市所独有。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开展股权分置改革之初就指出,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从我国证券市场设立之初的相关规定来看,对国有股流通问题既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也没有明确的制度性安排,总体上采取的是搁置的办法。由国有企…  相似文献   

14.
黄莹  王凤洲 《会计师》2009,(11):95-97
<正>一、引言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产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提高上市公司价值和股市资源配置效率、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由于股市低迷和"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停止了新股发行和一切再融资行为,实施了休克疗法.  相似文献   

16.
亲历股改     
廖健 《深交所》2005,(12):74-75
2005年4月29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如一声春雷打破了中国股市15年来股权分置的坚冰。2005年10月26日,七喜控股股改方案获得相关股东会议通过,揭开了公司发展历史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既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股权分置与其说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特色”,还不如说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严重的制度缺陷。股权分置这一制度设计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股权分置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非流通股转让的实践时有发生,国有股减持在进行试点之后一度叫停。股权分置问题之所以必须解决,是因为它有四大危害:同股不同权,违背了股市“三同”的基本原则;一股独大,非流通股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失真,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内幕交易盛行,并购重组带有浓厚的投机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王晶 《海南金融》2007,(2):13-15,38
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沉疴,一场结构性改革于2005年春天启动.随着改革的进行,股权分置这一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问题,将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伴随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将进入后股权分置时期,这一崭新时期的到来,无论对非流通股东还是流通股股东都具有划时期的意义.后股权分置时期是一个全流通的时期,股价同样成为大股东所关心的指标,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获利方式发生改变,其效用函数也随之改变,从而影响其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市场估值体系的动荡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预示着中国股市已经走上了建立新市场制度的发展之路。在股权分置时代,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同时存在使得整个市场缺乏科学的估值标准,无法建立合理有效的估值体系。在股改完成之后,市场的估值标准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注重公司盈利能力的市场估值体系有望建立。本文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研究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估值体系变化的动因,重点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市场估值体系做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6,(7):12-12
香港知名财经媒体《信报》曾刊发《股权分置改革内地股市转折点》一文.指出.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地建立证券市场以来最重大的制度创新.是内地资本市场的一次革命。该报援引多位证券界和理论界人士的观点.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史上为解决自身基本制度缺陷做出的第一次尝试……将成为中国证券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该报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革的深入,广大投资者会认识到股权分置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