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首先将工业废气排放量引入代表性工业企业的利润函数,依据Opiela的模型构建代表性金融机构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基于代表性金融机构的最优决策,得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之间的函数关系,继而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平衡面板数据检验研究假说,以研究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比重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量与涉农贷款比重之间为正"U"型非线性关系,随着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涉农贷款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在拐点左侧,减少废气排放量的同时可提升涉农贷款比重,两者之间为"兼容"关系.相反,在拐点右侧,减少废气排放量将降低涉农贷款比重,两者之间为"互斥"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分权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还通过大气污染的部分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涉农贷款比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要求,而农业产业化贷款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涉农贷款存在严重的供给与需求不足,以及发放回收双重困难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涉农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市场有序,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晓 《时代经贸》2010,(14):78-79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要求,而农业产业化贷款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在我国涉农贷款存在严重的供给与需求不足,以及发放回收双重困难的问题。本文简单分析涉农贷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达到市场有序,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虹 《时代经贸》2012,(14):199-200
农村合作银行承载着双重功能,既有国家的政策性、合作性的功能,又有商业化经营的目标。涉农贷款是农村金融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业务的主体,对农业经济、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广西A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和涉农贷款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从涉农贷款角度提出了农村合作银行内外效率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毅  常清 《经济纵横》2012,(9):66-70
套期保值贷款是发达国家一种很流行的银行与涉农企业的合作方式。我国开展涉农企业期货套期保值贷款业务具有突出的服务三农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涉农企业、银行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本文在分析国际涉农企业期货套期保值的成熟模式与国内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涉农企业套期保值贷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国家加大涉农资金的投放势必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文章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实证分析了2005—2014年涉农贷款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动情况,验证了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从金融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涉农贷款投入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安徽省农村“信贷+保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贷款难"和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为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安徽省政府金融办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安徽省关于开展农村"信贷+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皖政办[2009]49号)."信贷+保险"模式是一种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它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贷款难"和涉农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满足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农户、保险公司和政府四方共赢.就农村"信贷+保险"模式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讨论了农村"信贷+保险"相结合开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10)
山西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贷款投向以涉农贷款为主。但小额贷款公司也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涉嫌抽逃注册资本金现象、融资渠道窄等问题;贷款操作方面存在单笔贷款额度较大、向出资人关联企业发放大额贷款、贷款利率偏高、贷款投向不合理等问题;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跨区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了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利用1 700家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探究了其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投放,扩大了信贷覆盖面,优化了信用及中长期贷款占比,从而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其中的作用机制是,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和服务成本,提升了其从事涉农贷款业务的边际利润。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会制约数字化转型效果,农村金融机构所在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越落后、人力资本水平越低,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作用越小。此外,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的过程中,涉农贷款利率保持平稳,没有出现显著变化。文章的研究凸显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赋能作用,为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涉农中小企业融资中资金供给方(金融机构)以及资金需求方(涉农中小企业)的利益出发,通过对在高风险水平下供需双方的博弈分析,阐明金融机构面对高风险放贷对象涉农中小企业,其贷款供给意愿不强。通过对在高风险水平下贷款扶持政策的制定者(政府)以及资金供给者(金融机构)双方的博弈分析,并结合涉农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得出缓解涉农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政府支持的结论,并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一些机构"焦虑"地呼吁全面降准之时,央行给出了"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的答案。本次"定向降准"有两个严格指标:金融机构上年新增"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必须占全部贷款的50%,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必须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其实,我国信贷结构已积累了很大问题,从2009年起信贷规模急速扩张,但这些年中,每年有1/4的新增贷款投向房地产行业,有接近八成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5)
中小企业及涉农企业历来是政府补助的盲点,其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或者其财务风险较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涉农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其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加之正规金融机构对于这些风险较高的贷款对象的审核程序更为繁杂,导致中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经常由于不能及时获得贷款而遭受损失。因此,构建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目标,而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金融制度的创新,小额信贷发展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作为主流金融行业的有效补充,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公司数量和贷款余额规模都迅速扩大,对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推动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地方政府组织民间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提供适应"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符合当前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在农村地区重点是开发涉农小额贷款、农产品流通贷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针对涉农贷款无有效抵押、点多面广、循环周期长和贷款时效性较强的特性,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策略要从做好信贷投向与目标市场的定位、努力开发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产品、根据客户群体的特点开发适宜的风险担保模式、着力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选择适宜的业务渗透与市场进入方式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涉农经济组织的融资及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财经科学》2007,(7):38-44
本文将利率、贷款抵押成本作为信用成本变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竞争市场条件下综合信贷配给模型,重点研究涉农经济组织在不同信贷市场下的信贷配给.研究表明,涉农经济组织由于信用风险高而被排除在配给范围之外.这个结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涉农经济组织融资困难这一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现行传统农村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效益,而新的联保贷款和担保贷款模式既不需农户的实物抵押,也部分规避了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要完善农村担保贷款制度,应采取措施积极扩大贷款担保主体;发挥政府对贷款的引导和保障功能;拓展涉农企业对农村信贷的担保职能;完善农村信贷激励机制;大力拓展对"三农"的金融保险业务;建立农村基层干部对农贷的奖励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贷款难,其实质就是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所谓"捆绑式"担保贷款模式,就是针对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难以获取金融信贷支持的现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采取将农业保险的保单、涉农资金一卡通账户、农业担保机构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信贷资金相捆绑,借以破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难的一种创新信贷模式。  相似文献   

17.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9.
确定性是对税收制度的首要标准.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现行税收制度的考察,发现仍存在背离确定性标准之处,主要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营业税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基本空白;对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理解分歧;营业税在国地税管理权限划分不甚清晰.  相似文献   

20.
扩展抵押品范围是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思路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被寄予厚望,成为近年来农村政策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使用2010—2016年1 024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2015年12月国务院在天津市蓟州区等59个试点县(市、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涉农贷款供给的影响进行了检验。本文认为,现阶段农民住房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抵押效果不佳。实证结果显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没有显著增加涉农贷款供给,对农村金融的供给作用有限。本文在考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对其他担保方式的替代作用、农地经营权抵押和“三块地”改革的影响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应着力做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农民住房财产权的受让范围,充分挖掘住房财产权的价值潜力,缓解抵押物处置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