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最近几年,尝试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从华为挑战思科垄断,到TCL对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相关业务的收购,到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再到青岛海尔拟收购美国家电巨头美泰克公司,一系列的举措让世界耳目一新。但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遇到了与多年前日本企业走出国门时共同的困惑和难题。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更多的困难,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们格外关注2004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的发展,联想的国际化道路将成为众人解读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12月8日,对于中国的 IT 产业来说是个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联想集团将购入 IBM 的全部 PC(个人 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 PC 市场份额第九位的 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销售额将达到 120亿美元。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联想此次“蛇吞象”的壮举,有着 许多可供中国企业学习的成功之处。不管收购成功与否, 这一收购案例都将进入 MBA 教材。 第一,收购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通 过走国际化之路成为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一直是联想集 团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近年来联想走了不少弯路,拆巨资投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外商业行动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中国一批自强企业积极参与海外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与市场,联想收购IBM就是在如此之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联想收购IBM PC体系这一事件,以联想公司为例,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分析该案例,探寻跨文化管理中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Y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并购之后,两家企业却呈现不同的业绩。2005年联想的业绩稳步上升,而TCL则亏损严重,股价一落千丈,从2004年最高的9块一路下跌,2005年最低跌至1.72元。  相似文献   

5.
1月19日,中国网通以5.90港元/股的价格.收购香港电讯盈科扩大股本后的20%股权;去年年末,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及笔记本电脑业务;之前,有上汽集团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的股权;目前,中国五矿收购加拿大诺兰达还在谈判之中……中国内地企业正纷纷以大手笔收购国企业,可说是“富贵险中求”。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加5亿美元负债收购IBMPC业务,最终于2005年5月1日宣布完成收购。同年1月和9月,TCL则两度出手,分别以其彩电业务资产和5500万欧元收购了法国家电巨头汤姆逊的彩电、DV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联想和TCL也成为当年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更是将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收入囊中。然而,时过境迁,当人们开始逐渐淡忘当年惊心动魄又令人饱尝成就感的吞并之后,两家企业正面临着整合的泥潭。在深一处浅一处的泥潭中,杨元庆把联想比作乌龟,艰难而稳步的前行;而李东生的一句“国际化没有回头路”,却让人感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现在回过头来看联想和TCL两个并购案例,是非对错应该更加清楚。  相似文献   

7.
唐杰  李振 《当代经济》2006,(17):90-91
创立初期的联想是知识产权的探索者,但在发展的轨道上偏向了市场渠道、资本运作等环节,因此在核心技术上缺乏积淀,与国外企业拉开了距离.从2001年联想提出了全球化目标、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联想启用新的名字"Lenovo"、2008年联想成为奥运赞助商,直至2005年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这些都是联想全球化的战术措施.在联想完成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收购之后,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联想就必须及时抢占战略制高点、建立健全专利战略,才能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01年,华立集团收购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仅仅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开始,那么2004年中国跨国运作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先是TCL.收购汤姆逊,接着2004年12月联想宣布以17.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蓝色巨人IBMPC业务。  相似文献   

9.
创立初期的联想是知识产权的探索者,但在发展的轨道上偏向了市场渠道、资本运作等环节,因此在核心技术上缺乏积淀,与国外企业拉开了距离。从2001年联想提出了全球化目标、2002年的技术创新大会、2003年联想启用新的名字“Lenovo”、2008年联想成为奥运赞助商,直至2005年联想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这些都是联想全球化的战术措施。在联想完成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收购之后,为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联想就必须及时抢占战略制高点、建立健全专利战略,才能在未来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一、联想专利管理工作现状及其思考以1999年联想研究院的成…  相似文献   

10.
自联想2004年12月8日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后,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如何设计一种兼顾本土和国际行情的国际薪酬体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舞步渐渐移到了全球并购舞台的中央,引得全球为之关注.就在联想以17.5亿元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交易正式完成后不久,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欲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行油公司的消息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巨大波澜。此后仅仅几天,中国家电巨头海尔又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竞购美国老牌家电企业美泰。时间,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成为追逐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王珩  张尹  莫克 《经济纵横》2005,(6):46-47
“我们选择国际的CEO是考虑到双方合作以后更大的市场业务是在国外,比例大概还是三七左右。”在联想收购了IBM PC部后,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对任命沃德作为公司的新CEO这一举措解释说。  相似文献   

13.
正当地时间2月24日,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4)在巴塞罗那开幕。MWC由GSM协会以及欧洲几大运营商主导,一向是各大企业的核心战场。今年,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加入了这个战场,两天多来,联想邀请了二十多家欧美运营商到联想展台"视察",接下来还约见十多家运营商。联想一向热衷参加以终端展示为主的国际类展会,如美国CES展,如此大规模参加电信大展MWC,今年是头一遭,为什么?按照杨元庆的说法,主要目的有二:一是为联想终端业务市场铺垫;二是为整合摩托罗拉业务与欧美运营商热身。  相似文献   

14.
陈正光 《新经济》2001,(1):94-96
网络公司纷纷走向联盟的合作之路,尽管这与市场对它们的要求有关,但是深入研究,却不难发现,这应归功于企业核心能力,即目前网络界的这股合作浪潮的背后绝大部分是源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正如联想一位经理在联想收购赢时通后所说的话,联想进入新行业,就是为了加强公司现有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正>收购动因联想重返专业化道路和国际化战略本次收购是联想重返专业化道路、进行国际化拓展的重要一步。与IBM相比,联想是一家地地道道的PC产品公司。在联想的产业构架上,90%以上的盈利来源于相关PC产品的销售。为了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联想曾经选择转向IT服务,从产品性的公司蜕变为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公司,逐步形成IBM那种由咨询方案软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伴随中国入世的实现,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石破天惊,引来无数国人关注;同为国有企业的上汽集团和蓝星集团因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上演同室操戈的一幕,更是平添一道风景,令业界为之侧目.  相似文献   

17.
趋势     
《资本市场》2007,(7):100-100
<正>联想接手石药柳传志承诺MBO 6月16日中午12时,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与石家庄市国资委签订产权转让协议。以8.7亿元的价格收购石药集团100%的国有产权。而此前的5月份,石家庄市国资委开出的价码是至少8.4亿元。"联想控股收购石药集团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管理层拥有股份,让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签  相似文献   

18.
莫克 《经济纵横》2006,(6):25-26
阎爱民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副教授,全美管理学会和国际商务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合资企业、全球战略伙伴与竞争、新兴市场组织设计、组织发展与演进等。在收购了IBM的PC部门以后,联想曾指望来自IBM的高级副总裁史蒂夫·沃德(Steve Ward)担任新联想的 CEO,然而沃德的匆匆离任让联想内部谁能领导一个全球企业再次成为悬念。事实上,包括联想在内的跨国运作的中国企业,都已感受到寻找胜任海外业务管理的全球经理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9.
华立版的MBO     
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卖给非国有企业和个人,这叫产权制度改革。卖给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叫外部个人收购;卖给本企业的管理者,叫管理者收购,通称为MBO。MBO,即管理者收购,英文全称为ManagementBuy-outs,是流行于欧美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在MBO中,企业管理者是通过外部融资机构帮助,收购所在企业的股权,从而完成从单纯的管理人到股东的转变。三次改制九步收购华立集团作为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三次改制,彻底实现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收购。华立集团的前两次改制可以归纳为六步曲:第一步,职工入股485万…  相似文献   

20.
徐加  付建彬 《经济论坛》2005,(22):67-68
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