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我国汽车行业2008年披露现金股利公告的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其现金股利公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金股利公告期间样本公司会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说明现金股利公告对市场有信号传递效应;样本公司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负值,说明纯现金股利政策不受我国资本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01—2002年沪深两市公告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增发预案的公告,会引起上市公司股价的负的超额收益,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这对当前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新股的现象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4年沪、深两市董事长发生变更且及时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非正常收益率为因变量进行了窗口期61天的董事长变更事件研究。研究证实,董事长变更向市场传递了“不利”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董事长变更往往伴随着盈余质量的下降,也就是说董事长变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时机,但市场对此有所识别,所以导致显著为负的累积非正常收益率。  相似文献   

4.
冯素玲  许可 《山东经济》2012,(2):115-120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1994-2009年期间197个违规公司被处罚后所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处罚公告发布前后的事件窗口内,大部分时间超常收益率为负值,股票交易量迅速放大,并且在大多数不同长度的事件窗口中,累计超常交易量显著为正。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发布的处罚公告携带一定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和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公告前的提前反应和公告后的持续调整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证券信息在市场中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夏锋  夏宁  杨聪 《山东经济》2012,(5):57-64
以委托代理理论、团队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资产专用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随公司经营绩效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是下降的。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国有股股权比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今后要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改善薪酬结构,重视长期激励地位,而且要加大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股价变动关系着投资者的资产收益,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先决条件.本文根据我国2013年前半年出现的H7N9型禽流事件导致的板蓝根抢购事件,运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相关医药上市公司股价的变动,研究了板蓝根抢购风波是否导致非正常收益,并分析了产生非正常收益的原因,提醒利益相关者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做到提前预测,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2006-2009年公告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113家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实施股权激励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情况,解释和检验这种异常波动是否是由于高管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据此为监管层和投资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赤  宫梦影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67-70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样本为1993-2008年21家先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后到内地市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A股上市日为事件日,在(-40,+40)的事件窗口内.境外股票价格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事件日后境外股票的波动和交易量都比事件日前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9.
协议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然而协议收购的效率如何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文章以2000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事件为样本,分别从会计收益和市场价值两个方面对协议收购的整体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协议收购整体效率较差,并且股权转让比例较低的协议收购效率低于股权转让比例较高的协议收购。  相似文献   

10.
呼建光  毛志宏 《南方经济》2016,35(7):95-111
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期部分公司在宣布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后又迅速退出。以2014年7月到2016年3月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新时期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效应。研究发现,在员工持股计划发布后市场给予了正向反应,投资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能够实现员工收益和公司价值的共同增长。检验了不同持股比例、非管理层持股和不同股票来源对于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效应的影响,发现在员工持股比例较高和非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市场并未给予更高的回应;而投资者对于股票来源不同的员工持股计划有着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告效应。研究发现,A股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告日及其前一个交易日的两日累积异常收益为负,但不显著,这与美国显著为负的公告效应有所差异。本文认为,我国对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所规定的带有"奖优"性质的资格标准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够成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股利政策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还会引起公司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我国最主要的股利支付形式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文章针对这两种股利政策的市场反映进行研究,利用事件研究法,选取3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预案公告日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预案公告日之后,发放股票股利比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有较高的超额收益率,说明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股票股利会引起股价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克利  陈媛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3):96-100
文章采用市场收益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医药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股改前后累积非正常收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事件期间对价支付率对累积非正常收益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我们所关心的股改后的流通股比例对累积非正常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伟东  佘溪水 《科学决策》2023,(11):140-155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7 年-2021 年上市公司样本,在使用PSM+DID 有效控制机构选股偏好引致的内生性前提下,检验了机构持股、机构持股结构对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确实能够显著抑制高管薪酬操纵并提升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业绩敏感性,但这一作用需要机构持股相对集中才能实现,机构持股集中度成为机构投资者影响高管薪酬的调节变量。同时机构持股对高管业绩- 薪酬敏感性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在公司业绩下滑区间薪酬影响更为强烈。此外,机构持股的薪酬影响实现,主要是通过管理层限权而实现,在高管理层权力样本组中,机构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被大大削弱。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进程、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环境是影响我国高管薪酬契约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市场化进程为背景,检验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市场化进程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隐性薪酬契约普遍缺乏有效设计和监督,企业上期绩效与本期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负相关;随着市场化进程深入,民营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缓解,并且当民营企业高管权力较大时,市场化进程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上述关系在国有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改革促使企业绩效和高管现金薪酬之间的相关性不断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市场力量在提高高管薪酬契约激励有效性时发挥的作用及遇到的困难,为抑制国企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陈 《科学决策》2013,(3):65-78
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源重组的重要手段,公司是否能通过收购行为创造应有的价值也是公司管理层所关切的问题。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近10年进行的768次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以一种新的计算累计超额收益的方法作为测量收购绩效的指标,对不同规模公司的收购绩效进行了T检验及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大公司都获取了显著的为正的超额收益,而小公司的超额收益率却小于零。而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公司通过扩张规模可以获取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但并不能获取显著地长期超额收益。在此基础上,论文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存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应深入揭示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规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现状及其动因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增发规模、增发价格折扣率、增发目的存在正相关性,与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哲  葛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93-96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曾劲松 《开放导报》2009,(3):102-105
本文研究了华夏银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公告重要事项,是否会引起其他上市银行业公司的股价波动,即是否存在信息迁移效应。文章发现,上市银行投资组合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获得批准事件没有显著反应,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只在公告前一日和公告当日有显著反应,而对华夏银行发布股东大会公告反应明显,在多个窗口期内均有超额收益,表明“类比效应”占主导,因此同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正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