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框架内,应逐步建立与经济周期相适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国家中长期预算框架。在统筹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的基础上,站在国家高度考虑各级财政健全性,实现国家财政整体健全性,强调国家财政预算概念。建立与经济周期相适应的长期国家预算的基本设想包括:建立独立的国家预算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长期国家预算编制;以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和财政部门为主体,预测和分析相对长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与财政发展趋势;以长期国家预算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实施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国家中期预算要求以5年为周期,预算内容与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施逐年滚动编制方法;明确中长期预算的法律地位,并对年度预算形成约束。  相似文献   

2.
财政超收条件下的预算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财政超预算收入由个别年度的偶然现象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下,超收资金的不规范使用可能对政府行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财政整体健全性产生消极影响。应从长短期结合角度推进政策完善和体制改革:短期,应着力通过规范财政收入管理,提高预算效率,减少超收。中长期,应重点推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分离制衡机制;建立与经济景气调节相适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中长期预算制度;统筹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树立长期国家预算观念。  相似文献   

3.
建立分类管理的国家预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树海 《财经研究》2000,26(6):23-29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活动无所不包,政府的一般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混为一体。政企合一反映在瞀体制上是一种将“吃饭”和“建设”合而为一的单一预算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政府职能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转换,本文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重塑国家预算制度,包括瞀体系和各个瞀的组织,建立由国家公共预算为主体,畏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新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分类预算体系及其制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税体制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中国先后对以前适用于计划经济及其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随着预算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需要,当前探讨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运用权责发生制尤为重要。本文讨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及原因。提出了改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和建立中国政府会计核算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政府预算的民主与透明是政府预算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政府预算透明度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制度,对于建立预算国家,实现国家治理转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公开透明的预算能让公众在财政事务中发表意见、参与决策、实施监督,民主的预算则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制度,民主与透明的政府预算制度能够反作用于政府,从而实现公民权利、铲除腐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着力建设公共财政的时代。政府预算作为公共财政的基本制度载体,其公共化变革是财政公共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开启和加快推进政府预算的公共化进程,也就成为建立与完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8.
徐莉萍  张宁 《生产力研究》2007,(5):13-14,49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预算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企业和国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经济学角度看,预算实际上是对社会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方式,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反复博弈,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公平与效率问题一直是企业预算和国家预算共同的难题。企业预算力求做到“效率第一,兼顾公平”,以公平促效率;国家预算力求做到“公平至上,兼顾效率”,以效率保公平。  相似文献   

9.
由于预算与国家之间的本质性依赖关系,预算理论研究必须依据某种国家的假设或判断而展开。在此意义上,政治体制和过程构成了对预算制度及其改革的重要制约。对于在既定体制下进行的预算改革而言,必须关注和研究不同体制约束条件下的预算结构和形式的实践特征和经验路径。本文分析了不同国家模型下政治体制安排对预算改革实践的制约和影响,以期为中国预算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税体制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中国先后对以前适用于计划经济及其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随着预算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需要,当前探讨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运用权责发生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历史角度看,在传统财政制度向现代财政制度变迁过程中,预算作为一个重要的财政范畴,基本上经历了同样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预算制度的现代化也是财政制度现代化的起点和核心内容。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通过回顾中国预算的百年历史,来探讨发掘现代政府预算的民主性本质特征。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最民主的预算体制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于是,针对现阶段预算存在的问题,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把宪政理念引入预算领域,以民主法治的形式,对政府的财政权力进行限制和监控,以保护公民财产权及依附其上的基本人权,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2.
论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保障措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医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医院预算管理办法来看,我国医院的预算管理基本上是根据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加强国家对医院收支的管理,贯彻国家有关卫生事业方针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经济运行秩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医院体制及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近年来,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医院预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其弊端与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因此,加强对<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保障措施的完善>这一课题的研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预算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体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而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深化预算编制改革是改进预算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预算制度具有全面性、规范性、绩效性、可持续性、公开透明性和法律性等基本特征。从当前我国的预算环境和制度约束看,我国现代预算制度的优化应遵循以下路径:以全口径预算为突破口,助推人大授权的全面性,实现全面预算;严格规范预算程序,提升政府预算质量,深入推进规范预算;坚持绩效理念,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契机,合理构建绩效预算框架;引入中长期预算控制方式,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可持续性;以预算公开与公众参与为导向,逐步细化预算,加快实现透明预算;以新《预算法》的落实为起点,提升预算立法层次,优化预算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自本世纪初期开始,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开始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措施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效绩评价以及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等。政府采购作为中国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政府支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其在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延伸财政支出监督职能,规范政府消费行为,从源头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目标模式取决于财政制度模式。不同的财政制度模式下,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模式是不同的。而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因此,完善我国预算决策与管理制度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下的公共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与预算体系及其运转模式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体现财政收入和支出间差异水平的预算余额,既包含着政府相机抉择预算政策对收支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又融合了因经济内生波动而产生的结果.在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过程中,厘清预算余额中的周期性成分和结构性成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亦是执行和调整中期财政规划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系统梳理预算余额测算方法及实践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财税体制特点并基于跨年度平衡的视角,考察中国自九五计划至十二五规划间的周期性预算余额和结构性预算余额,为中长期预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以期对跨年度预算平衡的理论研究与机制构建有所裨益,从而有效增强多年度视野下政府预算决策的稳健性,推进中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呼吁中国财政中期预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中期预算以弥补年度预算的不足,虽然中国也已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但中期预算还没常规化和正式化。就中国目前没有相应中期财政预算对中长期发展规划做支持以及财政纪律弱化的现状,以及中期预算本身能发挥的作用,中国尽快实施财政中期预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8)以及公共财政建设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由于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还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公共化目标的实现必须突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寻求制度创新的路径替代,现阶段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充分发挥人大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绩效预算作为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而且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的中长期健康发展.鉴于绩效预算的复杂性,应从立法、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几方面着手,逐步推行我国公共支出的绩效预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