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古代和近代的民本思想加以批判地继承,吸取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教训。由于所处时代和其内在的阶级属性,使得民本思想具有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维护封建统治地位。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在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扬弃,继承和发展了民本思想中的精华,摒弃了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糟粕,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2.
"温州模式"是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这构成了民本模型的全部内涵。传承于整个中华文化的"民本"思想,构成其模型的文化根基;"以民为本"的本质,构成其模型的主题框架;温州模式的成效,构成其模型的启示效应,即政府应该以民为本,轻管制重服务,大力发展"民本经济"。  相似文献   

3.
邹荣桂 《经济论坛》2001,(16):53-53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古代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近代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论语》加算盘”的管理模式;现代日本及韩国的一些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甚至把《论语》作为培训管理人员的教材,等等。因而,研究和剖析孔子的管理思想,撷取精华,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试从孔子的民本管理理念、教育手段与富民学说等方面进行探讨。一、以人为本的民本管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即所谓“为政在人”。孔…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婚育观念和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妇女地位的影响,就儒家的“仁”与“礼”、“忠”与“孝”、“富”与“教”几种观念以及儒家提倡的和谐观与阴阳观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儒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应该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充分运用。在我国商业活动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儒商精神”是商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儒家“君子不器”的思想启示我们要培养出卓越的商科人才,应该注重通识素质培养,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诚信”思想是商科大学生非常重要的素质,在大学期间应该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司马光有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他在《论财利疏》等奏疏中,继承儒家传统的开源节流理论,阐扬了轻徭薄赋、黜奢崇俭、蓄各与常平的民本思想。针对日前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主张:“在随材用人而久任之;在养基本原而徐取之;在减损浮而冗而省用之。”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其分歧的焦点即在于如何理财。尤其是对待青苗法、免役法的态度,更反映了司马光经济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高尚全在《中国经济时报》载文指出:民本经济是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民有公用、民有共享的经济,也是富民利国的经济。民本经济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民本经济有四个特点: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社会投资以民间资本为主;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主。与民本经济相对应的是官本经济。计划经济是一种官本经济。计划经济强调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高级经济形态,通过行政方式、官员意志分配资源。民本经济没有官办性质,人民是创业主体、经营主体、产权主体,实行民有民营民享。1986年,匈牙利…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包馆应以大服务观指导信息服务工作,加快网络化建设,建设非物质意义上的“大”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民本经济"脱胎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兼与单东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经济”,导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企业本位论”、“权利本位论”和“公民本位论”。民本经济是自主经济、权利经济、法治经济,其中凸现了国民经济中公民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主体意义。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从“体制外”发展起来的、“适应政策许可的民营经济”向“拥有制度保障的民本经济”的转变是必然的。兴民本经济富百姓与行民主政治强国家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0.
借鉴孟子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圣”孟子十分重民,并把“民”看成是仁政的根本,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王道治国思想,由于他潜深的内涵,至今仍与社会对话,而在与社会对话中闪烁着穿越历史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德命”与西方的“牧领”作为历史性、文化性的认知图式,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各自政治文化的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情感特征.以福柯谱系理论对二者的“治理”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把握中西方知识、权力、主体及其治理功能的作用机制.“德命”的治理机制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场域,政治家、儒家精英的“知识”构建,儒化的、高度自我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伦理责任的自我技术等;“牧领”的治理机制是:宗教社会场域,宗教精英的“真理”构建者,信仰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精神性良心的自我技术等.“德命”蕴含家国命运共同体、民本性、合法性统合等治理理性,“牧领”则表现出信仰共同体、契约精神、有效性统合等治理理性.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基地”这一命题,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索和阐发:1.存贮文献是图书馆构成信息基地的先决条件;2.人们占有信息寄赖于图书馆这块基地;3.发挥基地优势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儒家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产品的竞争,更表现为企业理念的竞争。儒家哲学的“义利”价值观、“和为贵”的处世观、“仁爱”、“诚信”等思想对建构现代企业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图书馆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对图书馆人员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提出实现以馆员为中心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由于新技术革命等的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面临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转变的思路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实现人本管理;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要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要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6.
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和秦汉以后的正统儒家法律思想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孔孟为代表,后一阶段以荀况为代表。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17.
略论墨学与儒学消费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曼娜 《现代财经》2007,27(12):87-93
在墨家与儒家消费思想中,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既与生产的动态过程相联系,又以劳动财富观为出发点,因此,墨家的消费观与儒家鄙视劳动的等级消费观形成鲜明而尖锐的对立;但儒家的“知足”说、“寡欲”论、崇俭思想以及“用不伤义”的消费标准,则和墨家的节用思想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两个学派因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存在着思想分歧,但因二者处于同一历史时期,所以两个学派的消费理念也就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贾秀飞 《江南论坛》2023,(10):44-48
科尔曼的生态政治思想阐述的是一种“深绿色”环境观,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非“浅绿色”环境观所主张的“人口膨胀”“技术决定”以及“消费方式”等因素,而是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即狭隘的价值观、合作社群的消失以及权力的过度集中。解析丹尼尔·A·科尔曼的生态政治思想,探寻生态危机发生的逻辑以及破解环境危机的策略,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可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是现代性的危机。现代性不仅使贪婪合法,而且使之合乎道德,多数人对物质财富的贪求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儒家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现当代人的理解截然不同,儒家的天人关系论对当代环境思想有诸多启示。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享受“孔颜之乐”,则地球的生态压力会大减;借鉴儒家的天人关系论,我们可找到纠正人类集体道德错误的客观参照系;“赞天地之化育”是好且正当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儒家经典《孟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首先,就民众、君主及国家政权的关系而言,民众为本,国君与政权为末。其次,君主和任何国家政权都不可能离开民众而单独存在。最后,民众的安居乐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前提。孟子所提出的民本思想对于巩固君主政权、推行王道政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孟子民本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