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许多摩擦、起伏和痛苦。这些困难不仅根源于经济体制,并且根源于我国独特的人口经济国情。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之间的协调,不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点,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一、广东人口与就业状况 劳动力供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口增长型供给,即劳动力的自然供给;二是发展型派生供给,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力由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和发展性原因转为需要新的就业岗位的供给。广东…  相似文献   

2.
人口因素与体制性因素造成了辽宁省巨大的就业压力。缓解辽宁省的就业压力对于辽宁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辽宁省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就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就业容量,发展教育培训,提高就业率,推广非正规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促进机制,扩大就业范围等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口市作为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相适应等诸多矛盾同时并存,致使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口优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已成为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城镇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就业压力增大。中国作为世界上第_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据测算,我国目前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有2400万人,而每年提供城镇就业岗位只有1200多万个,再加上每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约800万人,劳动就业的供需缺口依然十分庞大。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总的方面来看,基本保持着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略有改善的状态。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下,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省,就业压力很大。近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坚持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认真抓好落实。2004年,省委、省政府将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列为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第一件,将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由于新增劳动力将在今年达到一个高峰,中国今年的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大压力。“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预计今年,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也将不足,而随着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还可能造成东部就业空间的紧缩。  相似文献   

7.
人口扰动与就业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与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统计数据,提出并计算了人口扰动率,发现了人口扰动对就业压力的影响程度.在未来5年内,由于人口异常扰动而产生的新增就业人口将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就业压力,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国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负: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经济理论界和政策制订者积极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当中,就业和再就业日益成为讨论的中心.据对就业量的测算,1999年全国下岗未就业人口估计为600万,登记失业人口为620万人,国有企业新下岗300万人,城镇新增劳动人口274万人,机构改革预计分流300万人(杨宜勇,1999).而据胡鞍钢的分析,城镇企业的下岗人口1996年和1997年分别为900万人和1200万人.  相似文献   

9.
徐晓音 《河北企业》2007,(12):40-40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失业人口依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还相当尖锐。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确保使更多的失业人员能够实现再就业,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着力构建促进再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陡增。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将达到2000万人,而农村现有的剩余劳动人口就已经达到1.3亿,与此同时,每年我国又新增1000-1300万劳动人口。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如何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治理失业问题的近期对策,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发喜 《中国就业》2009,(10):54-55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宜都市就业压力增大。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宜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开拓岗位,多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推行职业介绍精细化服务模式,提高了职业介绍的效率和质量。今年1至8月,发布岗位招聘信息7349条,免费职业介绍6148人,成功上岗4854人,江苏、大连、广东、宜昌等地寻找就业岗位1300多个,对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派专人护送,  相似文献   

12.
张嫘 《企业经济》2003,(1):40-41
对未来20年间的就业战略作专门研究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20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二是这20年将是进入WTO后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关键时期,会先有一个对就业形势产生不小压力的时期;三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我国人口增长率从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下降,到2020年以后将逐渐接近零增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将明显下降。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预计,21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就业形势会发生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未能缓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9%,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人口与劳动力增长较快、经济结构失衡状况不断恶化,我国的失业压力却有增无减,经济增长始终是在巨大的失业压力下实现的。2003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大约800万,失业率上升到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7,(32):13-15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与就业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为经济增长率。我国1978-2013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速达到了9.8%。但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却从2011年开始逐渐下降,因此国内就业压力依然居高不下。本文选用全国各省份的主要行业为指标来考察各省就业人数差异,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省主要行业就业情况,找出就业情况存在的差距及差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吕营 《企业导报》2013,(7):12-1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人口模式虽然已经转变为"三低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是,最新的人口统计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达到13.7亿。庞大的人口总量给我国的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再次,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每年涌入城市的非农劳动力以及新增城市劳动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且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拓宽就业渠道,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形式之一,也是促进就业的助推器。倡导全民创业,是带动就业再就业的有效措施,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一直面临着就业压力。考虑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关系,我国政府不断在寻找和发展经济增长点。家庭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是解决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家庭服务业只有健康发展,才能发挥其对就业的巨大吸纳能力。因此,探寻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十分沉重,如何有效利用这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根据国际有关经验,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创办“民营性质”的小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9.
李建平 《中国就业》2007,(10):22-22
衡阳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困难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零就业家庭”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就业援助任务重。去年8月份,各县(市)区统计上报资料显示,全市有“零就业家庭”10069户,占全省“零就业家庭”户数的近一半。谁也没想到,截止到今年6月底,该市已帮助11500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1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这一变化是怎么得来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密集程度大于加工业,具有极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发达国家三产就业比重占70%,与我国人均GDP相同的国家,三产就业比重大多也超过40%,而我国60%以上的人群还被称为低收入群体。就如新总理就任见中外记者时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城乡发展不均衡,东西发展不均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因此,要实现全面小康不是平均值下的小康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