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新常态的转型关键时期,创新活动层出叠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力打造创新城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创新城区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从创新、城区、居民三个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提出创—城—人融合的发展理念,认为构建"创""城"互动,"创""人"互促,"城""人"互惠的相互关系是实现创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结合美国匹兹堡上城区生态创新规划的案例,重点分析了促进创新、城区、居民的相互融合的特点和经验,并总结创—城—人融合模式下创新城区建设的关键环节,提出对我国创新城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城区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政府及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创新及创新城区的相关理论,提出"生态—主体—空间"的创新城区发展机制:创新城区的创新生态体系包括创新源要素、创新服务要素和创新环境要素,要素间相互关联形成创新生态网络,创新源要素中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是影响创新城区发展模式的核心创新主体,而创新的空间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和空间利用创新,对创新城区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创新经济的崛起,创新机构和企业快速向中心城市集聚并形成特定地理空间组织,学术界将此类以创新为主导功能的城市功能区定义为创新城区。在参考文献研究和总结创新城区实践基础上,对创新城区的概念和内涵,创新城区要素构成和典型类型,美国创新城区成长动力与发展机制、空间组织共性规律等分别予以探讨。提出创新城区作为创新时代的新经济空间,将成为未来中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平台,当前研究和规划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按照创新经济内在规律进行规划和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前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等级跨越期,城市发展仍主要表现为要素驱动和资本驱动型特征,相应的城市功能设计与空间配置主要是围绕两者展开。中心城区(中央智力区)—城市边缘区(完备城市功能的科技园区)—远郊(科学城),以此为分析框架对案例城市上海的城市创新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空间响应创新驱动的战略调整方向,并提出了若干战略举措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创新空间布局。对我国推动大都市发展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更新改造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旧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结合"要求。借助全球第一个创新城区——巴塞罗那普布诺更新改造经验,探讨从老工业区到创新城区转型过程中,城区更新、经济复兴与社会再构的规划、动力和机制,从发展理念、更新内容、发展机制、实施路径等方面总结创新驱动更新改造的模式,为我国城市更新改造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代以后,美国大都市区发展呈现出新趋势,即分散、多中心模式大都市区的增加。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对大都市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二战以来美国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理论、实践进行考察,分析其中利弊。  相似文献   

7.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城市已有的产业基础支撑,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基于2005~2014年美国大都市区的产业数据,采用区位熵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美国创新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以美国城市的经验研究来给中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借鉴与指导。结果表明:(1)创新城市的信息业、金融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相比美国其他区域更具比较优势;(2)在创新能力一般的城市,制造业展现出比较优势,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其信息业表现得更有优势;(3)信息业在创新城市中发展比较平衡,制造业、专业和商业服务业以及政府则表现出较大差异;(4)创新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正在逐渐减弱,表明创新城市逐渐转向根据区域特色来发展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8.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为实证,基于2008-2017年期间28. 7万项专利授权数据的空间落点,应用SDE、KDE和ESDA等方法研究城市创新活动的空间发展特征及对策。结果显示:①城市创新活动整体具有空间集聚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多中心、片段化集聚的分布格局,且城市核心区域始终是创新活动高度集聚的区域;②城市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及研究型高校对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与集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③在城市核心区域实施创新城区建设并积极促进新集聚中心、外围片段化集聚片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创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城是大都市区多中心、高密度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促进城乡空间紧凑布局、集约一体发展的新城市空间,轨道交通则因其快速、准时、大容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新城的通达性而成为区域客流空间联系的首选.选取新加坡作为研究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个案,分析其空间体系发展的特点,探讨轨道交通引导下城市空间的组织特征,对其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大都市区的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27):205-206
职业能力评估是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残疾人职业选择及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职业评估,有助于准确了解残疾人的兴趣、特长和不足,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提高就业成功率。本文分析了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的内容、意义和应用现状,并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发的建筑物偏斜及基础开裂,是岩土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文章从不同基础受力特点、结构受力等角度对沉降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独立基础产生偏斜的的原因,为基础纠偏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地界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有各自的特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应该简单地通过应用某一种政策主张,来解决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而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适当的政策组合,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自营物流、市场交易成本,物流企业规模,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州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梳理广州工业遗产的固有脉络,找出现阶段研究的要义和难点,坚定传承历史文化的立场,实施保护利用双赢的方略,对维护城市个性特色、提升城市价值品位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加快我军装备物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大的军事物流体系已经成为高技术战争强有力的支撑。军事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本文从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出发,提出了高技术战争对军事物流的需求;基于对美军军事物流的分析,对装备物流的基本内涵、装备物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从颁布的时间看,我国迄今为止发布过的会计准则体系均是在国际会计准则作修订之后发布的,可以认为,我国的准则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本文以存货这一有代表性的准则为切入点,将我国新旧存货准则及IAS2作比较分析,试从我国存货准则的变化及与IAS2的差异来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模拟计算毒气扩散事故后果,可以为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文章就有毒物质泄漏及扩散模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有毒物质在空气中扩散危害性的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9.
杨立峰  李政 《价值工程》2006,25(12):106-109
企业成长的源泉始终是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主题,近年来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回顾与分析了企业成长理论关于成长动力的研究,认为资源、能力、及知识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与源泉,提出了企业应不断吸收、转换、创造知识,促进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建立并完善董事会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已改制企业在董事会建设中存在着董事结构不合理、董事作用难发挥、治理责任不清晰、缺乏必要的办事机构和议事规则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塑造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从更深层次看 ,更需要树立公司治理上的法治思想、提高董事的内在素质并真正设计出合理的董事会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