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通过预算的法定性、严肃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和规范,已经成为业界与学界的共识。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包括公共预算、附属预算和复式预算三种模式,复式预算模式下的债务管理是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最理想状态和最终模式。应按照"三种模式"、"三步走"的渐进思路,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最终形成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的复式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利用省级政府债务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和财政独立性低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房地产价格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的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弱动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如何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活动尽管透露出一定的创新动力,但总体上看仍存在明显的“弱动力”问题,尚不足以推动债务管理的改革。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动力,中央政府应授予地方政府合法举债权,将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并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代理成本、外部性与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过度举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债务合约中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巨大的代理成本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如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就会过度举债,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金融市场与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描述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代理成本和外部性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地方政府会过度举债。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性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大规模膨胀的过程.1978年~1992年,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地方举债受到严格控制.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现.1994年财政改革分权后,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2004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迈入"大跃进"阶段.其间,2004年~ 2007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但每年还是出现大量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债务规模庞大,扩张普遍较快;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债务来源多样,债权主体不断扩散;债务关系复杂等特征.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城投债井喷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与改革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金融体系缺乏硬预算约束、财政体制的不完善、缺乏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政府债务动态变化的“内牵制”和政府间财政竞争等原因,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有失控的危险。本文认为应以立法形式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从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构建政府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培植地方财源等方面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相似文献   

8.
债务风险历来都是威胁政府稳定、降低政府公信力,最终可能会影响地区经济和稳定甚至世界经济和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尽管依然可控,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潜在威胁;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管理风险和外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需要合理控制,应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国外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应抑制其持续增长和累积,另一方面要疏通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有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6月,据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4万亿,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度近18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虽然仍属可控范围,但已经成为短期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债务人和最直接、最主要的债务管理者,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动力是否充足,直接关系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运行状态和债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总体上看仍存在明显的“弱动力”问题。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动力,中央政府应授予地方政府合法举债权,将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并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作为债务人和最直接、最主要的债务管理者,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动力是否充足,直接关系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运行状态和债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活动尽管透露出一定的创新动力,但总体上看仍存在明显的“弱动力”问题,尚不足以推动债务管理的改革。该文认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动力,中央政府应授予地方政府合法举债权,将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并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性经济危机,国家的政府性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地方政府自身财力无法维持其支出。于是地方政府大量举债,使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并在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试着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完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压力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公共投资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力匹配格局以及政府与市场公共投资边界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报告围绕"十一五"时期存量债务影响、公共投资需求、公共投资能力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末债务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测算。文章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状况,从四种情形分别进行了测算:(1)经济增长视角下债务动态测试;(2)中央与地方支出格局调整债务压力测试;(3)政府与市场边界调整对债务压力测试;(4)养老保险缺口资金显性化债务压力测试。根据测算结果,"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指标揭示出债务压力持续走高,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也使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阴影,但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给中国的债务管理敲响了警钟。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需求下,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也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地方政府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债务风险增大。地方债务治理不当,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机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在阐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严士通 《时代经贸》2007,5(12):25-26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目前正处于失控边缘,规模呈加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做到标本兼治,必须从理顺体制入手,深化改革,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同时加强债务管理,规范举债和偿债行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政府债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曹朴 《经济问题》2014,(5):38-41
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经济工作将着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六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化解和防控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系列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财政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财政及经济理论的角度挖掘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现代财政理论为指导,为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3,(25):107-109
当前,地方政府出现了举债规模过大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及时化解债务危机是中国债务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地方债务总体状况、债务成因、地方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债务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已存在巨额债务、而且地方政府债务仍有不断增长趋势的情况下,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较阻断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更加迫切。可行方法是在对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的经验借鉴下,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以制度约束为主、辅之以行政控制的债务管理模式,并以此构建相应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