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崔泽园 《经济师》2009,(6):173-174
文章通过对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差距。对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和有限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巨灾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运作的巨灾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制度供给的增加。同时,完善金融制度改革,为巨灾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的设立和发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乎每年都遭受巨灾事件的影响,国内各界人士已意识到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然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由于涉及到更多的特殊性,显得更为复杂和具体。本文基于保险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比较制度分析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主要以现有的国外相关文献为基础,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不同层面对市场行为演进、政府职责变迁与农业巨灾保险机制设计的关联性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雷冬嫦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3):36-40,88
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导致安徽常遭受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巨灾,给安徽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在处理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方面,安徽省现行的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无法对巨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巨灾保险在灾害补偿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安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和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使得安徽已经具备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安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安徽巨灾保险在政府建立的综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消除巨灾损失对创建和谐安徽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1.期待"灾强险"。从国际巨灾保险的成功经验来看,为确保巨灾保险的覆盖面,当然也包括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法律强制性保险制度,欧盟国家就是通过立法要求所有登记的城市住宅必须投保强制性巨灾保险,通过强制保险建立国家巨灾准备金。我国也有必要建立巨灾强制保险制度。国家应制定法规,明确巨灾保险的政策性保险地位  相似文献   

5.
巨灾保险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保险业正在拓展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保险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深刻剖析巨灾风险的特殊内涵,明确指出目前巨灾保险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政府干预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从而为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部分国家发展农业巨灾保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佰成  白雪  李佐智 《经济纵横》2012,(3):85-87,28
农业巨灾保险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证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一些国家农业巨灾保险的做法,以期为我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我国应加强在农业巨灾保险方面的立法、经营机构的完善及风险分散多元化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阳玉浪 《经济师》2009,(4):10-11
从我国巨灾频发的现状、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分析我国巨灾保险供求矛盾,尤其是对需求不旺、供给失衡的分析,探讨我国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建立中的体制问题和社会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巨灾风险事件不断发生,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意义凸显,特别是巨灾保险基金的建立,为巨灾应急与损失补偿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与制度保障。本文考察了美国、英国、土耳其和加勒比地区的巨灾保险基金,对其中三种基金运作模式从融资、投资、管理机构、损失分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并从中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基金运作模式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遭受巨灾最多的国家之一。雪灾、地震、洪水等巨灾风险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虽然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防旱、抗洪和救灾的应急机制,但是灾害发生后的大部分经济损失仍然由政府承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对付巨灾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财政支付的有效性,保障居民生活、工作的安定。通过研究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国内外巨灾保险的发展差异,提出对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外巨灾保险发展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一年之内发生在我国的这样两次巨灾,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巨灾风险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该文通过分析美、日及欧盟主要成员国等的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并从承保主体和范围、巨灾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几种模式的比较,从而得出对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地震、台风等巨灾的侵害,每一起事故都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此时都是政府作为“第一承担人”进行救灾和赔偿,本应在救灾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保险公司却严重缺位。这不仅没有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优势,更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有效的巨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国外经典的巨灾保险制度和我国救灾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我国应以日本为参考建立适合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巨灾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巨灾风险形势十分严峻,一年之内连续发生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两次巨灾,造成了惨痛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本文拟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新西兰及欧盟主要成员国等的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并从承保主体和范围、巨灾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几种模式的比较,从而借鉴国外的成功之处,提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保持银行业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存款保险制度可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和德国为代表的自愿加入存款保险制度两种基本模式,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各具特色。它们的成功运行为我国建立高效运作的存款保险制度,确保银行的安全运行从选择存款保险的制度模式、保险范围、保费定价和完善制度环境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将"试点"作为巨灾保险制度化的前提,是现阶段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这一选择虽与域外法治实践存在差异,但与法治本身不存在冲突."试点"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制度内容生成方面的试行与试错,在"试点"之初伴随着决策风险.在财政领域表现为规范性与公平性程度不足问题,保险领域则表现为政策引导不足与政府主导现象并存.因此,对横跨财政与保险两大领域的财政支持型巨灾保险的"试点",我们更应关注其法治化进程.一方面要遵循财政法治的总要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政府介入市场的适度性原则,避免损害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将"试点"模式下巨灾保险制度法治化纳入财政领域改革总体进程之中,并在"宏观基金—中观项目—微观标准"基本框架下完善.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巨灾的发生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保险行业在巨灾面前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在于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参照国外巨灾保险制度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三方共同参与,以五个环节为关键的巨灾保险制度建立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论述了建立合理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以及传统的保险与再保险机制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巨灾保险证券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形式。最后,对巨灾保险证券化发展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保险的框架思考——兼论国际典型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资本市场》2008,(7):26-29
本文以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讨论保险在地震等巨灾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分析中国地震保险的历史和现状,并在国际地震保险典型模式比较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震保险制度构建的框架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保险政府介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森林保险的政府介入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政府介入森林保险模式,为政府有限支持型介入模式。文章认为通过森林保险制度模式与保险技术创新,可有效解决森林保险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哲 《当代经济》2010,(14):152-154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增大,如何化解可能的巨灾风险成为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农业保险历史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确定了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采用的是商业护理保险模式,我国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创新的路径就在于建立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商业护理保险为补充的双层护理保险制度。双层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建立面临诸多瓶颈,需要政府采取制订护理等级评估标准、财税优惠政策,明确政府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中的筹资责任,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等措施来规范并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