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标准组接受标准钠透析,可调组接受可调钠透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标准组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组患者透析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不会对患者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能力。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低通量透析组和高通量透析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透析前后血磷、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变化量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透析后血磷、肌酐和尿素氮清除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均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但高通量血液透析具有更好的效果,以及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CRF患者,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41例和非透析组5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中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患者FT3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低于对照组,sTSH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非HD组与HD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准确判断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获知其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状况及其预防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送检标本共58份,其中28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8.28%;感染组患者年龄、尿素清除指数、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心胸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尿素清除指数、每周平均透析时间、心胸比例、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医护人员应根据以上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操作流程管理,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统计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血液透析患者资料中,在49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结核感染,对比现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老年血液透析发生结核感染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64~70岁,平均年龄66岁;透析前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结核的临床表现。明确X线片除外肺结核。透析后2个月~1年内临床诊断为结核,肾功能衰竭(CRF)的基础疾病为Ⅰ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接受动脉端输液,实验组患者接受动脉端输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第1次和第3次透析复用Tcv和Kt/V水平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第5次透析复用Tcv和Kt/V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透析过程中的动脉端输液有助于保持患者复用Tcv和Kt/V水平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65岁以上)和对照组(65岁以下),对两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流量、血透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通路、并发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重点在于改善营养状况,控制原发病,改善心力衰竭、感染等并发症,尽早行血液透析,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将医院于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使用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照组使用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两组患者进行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并对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浓度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的血尿素氮、肌酐及血磷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值差异不显著;试验组患者透析后血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对尿素氮、肌酐及血磷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效果大致相同,但高通量血液透析膜对血β2-微球蛋白等大分子溶质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多项血清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确定血清因子在尿毒症诊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透析前后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多项血清因子包括TNF、IL-6、CR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治疗前,血清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后,采血检验的血清因子水平和透析前对比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CRP的水平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的特异性检查,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瘙痒发生率13.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2%(P<0.05)。观察组患者干细胞因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可以有效降低瘙痒发生率,改善细胞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控制率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40.0%,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使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透析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生存情况、发病情况以及生存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68例可以完全自理,占82.35%;16例患者不能完全自理,占7.84%;20例患者不能自理,占9.80%。其中40~60岁患者最多;透析时间<2年的患者有120例,占58.82%;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及高血压肾病患者有130例,占63.73%;123例为低保患者,占60.29%,只需要自付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逐渐增多,进行科学合理的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延长患者寿命,低保患者治疗费用大部分可以报销,减轻了低保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对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透析患者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组、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PTFE)组、带袖套隧道导管(CTC)组和颈外静脉穿刺(EP)组共4组,EP组以颈外静脉穿刺作为动脉引血端,另选一外周静脉作为回血端行血液透析,比较此通路与另外三种传统血管通路的透析充分性、并发症、营养状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EP组血液透析充分性、并发症、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作为动脉引血端,另选一外周静脉作为回血端行血液透析能保证透析效率,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未增加通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合并血液灌流中的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在临床中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给予50例在进行血液透析中频繁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运用组合型人工肾技术,将其临床效果与临床中传统透析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应用组合型人工肾技术的透析方法后,其甲状腺激素明显降低(P<0.01),运用两种透析方法后2h的血压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组合型的人工肾技术可有效起到血液净化的作用,并且对预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问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其理论机制还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感染出现的原因,从中找到解决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孕妇的基础性疾病、阴道检查次数、术中所用时间等因素有关,观察组在这些方面出现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对比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及不断的提高患者及医生对切口感染的认识,通过合理的基础疾病、减少阴道的检查、缩短手术间等,有助于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双腔导管留置所需护理方法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均分两组,均留置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对其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的总例数计算发生率,比较双腔导管使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高于常规护理组(25%),置管时间仅180d左右,明显短于对照组(272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双腔导管放置的长期血透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卫生指导,注意透析前的导管护理、透析后的封管护理,及时处理出血、血流不畅通、感染等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延长双腔导管的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05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透析治疗的5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透析组,选取同期未接受透析治疗的5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析组在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的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能明显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的诊治措施。方法我院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76例甲亢患者,将其中4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除给予基础的甲亢治疗方案外,给予系统的降血糖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的甲亢治疗方案。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测发现,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的甲亢患者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案不同,临床上应当注意区分,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治疗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2例胆瘘,并发症发生率16%,2例复发;观察组49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无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