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认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和实质是企业所有权形态和结构的转变。国有经济改革要从搞活国有资本出发,明确国有资本所有权关系,建立多样化的产权结构体系。在国有资本所有权关系体系中,必须赋予劳动者以特殊的国有资本责任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开国 《经济纵横》1993,(12):35-38
<正> 改革传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使其成为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财产权利,就是要确立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一、国家最终所有权的涵义及其意义国家最终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资本及其权益,但不直接拥有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在存续期间内对国家投资和企业负债构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和权利。国家作为企业的最终所有者对企业的国有资本及其权益进行所有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依法支配和经营的法人财产。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以其投入的国有资本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3.
1.构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有资产的“委托人”。所谓名副其实的“委托人”,也就是地方政府及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所辖国有企业的“委托人”,不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而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一设想能够较为彻底地解决国有经济长期以来的痼疾。2.国有资本产权的“人格化”。应通过确立国有资本产权在国有企业中的“人格化”的途径来解决,即国有资本产权所有者进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其具体实现形式是由地方政府(国资委)依照法定程序派出人员进入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确立国有资本所有权代表(董事人员)与地方政府(国资委)的派出与被派出…  相似文献   

4.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要突破四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琳 《经济师》2001,(4):58-58,60
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深层攻坚阶段。加快和推进这个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要重点突破四个关键环节 ,即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 ;建立多元化产权制度 ,强化产权约束 ;建立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市场化企业家管理制度和全面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产权多元化格局下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从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出发,这些年国有经济领域的改革沿着两个途径不断向前推进:(1)结构调整,即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适当收缩国有投资的分布面,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制度创新,即按照股份制的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国有经济的分布面总体收缩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6.
<正> 当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人把改革以来形成的"企业自有资金"以及"分帐制"所形成的"企业资金"和信贷形成的资产当做企业拥有所有权的资产;也有人不加区别的对待上述资产,一概界定为国有资产,否定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界定是第五次清产核资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搞清楚.一、国有企业对其经营的财产不具有最终所有权但拥有法人产权只要国家未放弃它在国有企业中的财产所有权,这个企业的资产无论采取何种形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或者说是互补的改革思路。林毅夫从制度适应性的分析出发强调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软预算约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张维迎博士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强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即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改革的出路在于将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变成债权、非国有资本变成股权,即产权改革。他俩正好代表了两种主流的观点:“竞争论”与“产权论”。那么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心到底在哪呢?本文试着在一个框架内对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所有者虚位和外部竞争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不活的本质所在。而两者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偏一不可,只有在推进产权改革的同时大力进行市场化建设,才能最终搞活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论国有企业的法人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权制度无疑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但是如何理解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改革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目前,多数人均已认识到,只向经营者放权让利,只在选择不同经营方式上做文章,还不足以解决传统国有经济体制的一些深刻弊端,从而,进入所有权问题的研究探讨。但是,在产权关系和法人制度的探讨中,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即所谓终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我称之为双重所有权命题。其中,“终级所有权”是一个十分不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分析其产权结构、运行机制、决策权控制等问题 ,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特别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西方发达国家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 :三重委托——代理关系西方国家企业产权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业主制、股份制第一阶段 (私人持股 )、股份制第二阶段 (法人持股 )等几个时期。业主制企业产权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财产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经营权高度统一。业主既是企业的所有者 ,又是企业的经营者 ;既拥有对财产的所有权 ,又拥有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改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三重任务:一是国有资本大量分布于一般加工工业和中小企业,与国有经济的地位、功能、实力不相适应,需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二是国有企业单一的产权结构不利于建立政企分离的有效的法人治  相似文献   

1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方面任务:一方面是产权变革,实行产权多元化,特别是要促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另一方面是对仍要保留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已有成功经验主要是在产权变革方面。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确定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方针。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国有资本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三个阶段。但至今为止, 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四个根本性问题即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思路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问题、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核心问题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并辅之以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才能真正搞活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全民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新阶段。国有经济从国有企业经营转变成了国有资本运营。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就是要实现国有资本的主体调控作用和保值增值功能。必须根据国有资本的主体性和政治性、代理性和监督性、资本性和保障性等基本特性,对全民所有权及国有权的行使进行理性化规范:构建有效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制度和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吴九占 《经济师》2002,(7):14-15
转机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一些改制国有企业中尚存在着政企未彻底脱钩等诸多问题。为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确定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人格化代表 ,促使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明确法人产权主体和终极所有权主体的责权关系 ,特别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历了15年之久,但仍未能解决它的活力和效益问题。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是别无选择。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不容乐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着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偿试。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了风风雨雨的15个年头,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扩权试点阶段,经营责任制阶段,利改税阶段,推行承包制阶段和企业经营机制转变阶段。这15年来国家每出台一项新的改革措施,解决了一个旧的矛盾,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国有企业的活力总是提不高,效益不明显,而且亏损越来越重,问题何在?许多专家和学者在苦苦地探索着,最后终于找到了病根所在——产权关系不明确。国有企业15年来的改革始终没有脱离“放权让利”的思路,没有明确政府和企业产权关系,因而导致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由进入市场的独立法人产权。于是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唯一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企业自身机制的转换,更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否则会举步维艰。当然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17.
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目前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追溯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应是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委托代理关系不合理;第二,产权结构一元化;第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第四,经营者行为短期化。鉴于此,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总体思路应是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实现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进行十多年了,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些企业甚至出现“雄风渐减”趋势。症结何在?实践证明,关键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所有权的直接利益驱动机制和产权的刚性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改革如果不触及产权这个核心问题,将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权改革问题是深化企业改革,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搞活大中型企业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这是我国长达十多年改革探索得出来的结论。从1984年开始,我国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盈亏包干制、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贯彻《条例》转换经营机制等阶段。其间曾有意无意回避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制度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尤其是从企业微观层面推进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权一揽子权利束进行有效地分割与重组,以实现在不损害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福利的前提下增加某些成员的福利,即通过产权结构的有效改革,实现企业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双重帕累托改进。具体到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所有权分享和管理权分享推动公有制经济的分享式性增长;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利润分享和所有权分享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分享式增长。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基本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必须依托企业股权的转让,即通过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比例来实现。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在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基础上,以实现流动性为手段,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在企业所有权和股权上的逐步淡出,企业资产在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上实现相互转换是最有意义的。一、启动民间投资,使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