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廖洁 《征信》2016,(4):43-45
随着人们对信用的日益重视,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界定,分析该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和维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利用征信管理的不断完善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建议完善征信保护法律体系和征信监管体系,创新征信监管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征信人,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2.
田旭胡俊 《征信》2023,(5):56-60
近年来,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非理性维权现象集中爆发、接入机构执行征信权益保护政策不一、新旧法规衔接中信用信息报送存在合规风险、“征信修复”骗局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征信权益保护纠纷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宣传解释不到位、征信权益保护政策缺乏统一标准及事后监管与征信业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不完善三个方面。结合基层央行征信履职服务实际,建议进一步优化征信宣传、加强征信合规监管、完善征信业顶层法律设计,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及其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离不开规范发达的征信业,而对被征信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合理利用、建立有效的信用权利保障机制,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信用权性质与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征信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框架,力求在实现信用征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使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信息关注度不断提升,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难题也逐渐显露.本文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在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征信权益保护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对个人信用信息关注度不断提升,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在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风险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征信权益保护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秀芳 《征信》2011,(1):46-48
当前,被征信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直接规范被征信人权益的法律层次不高,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信用信息资源分散等.因此,应尽快完善征信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明确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合理规范征信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对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应作出明确规定等.  相似文献   

7.
刘旭  李南南 《征信》2016,(10):48-50
大数据为征信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带来挑战,如何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是大数据征信面临的一道难题。从大数据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入手,阐述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内容,分析侵犯信用主体权益的风险表现以及影响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的因素。最后从法律体系、行业监管、自律机制、内控管理、权益保护教育、技术发展等方面构建大数据时代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红  金兵兵 《征信》2016,(2):38-40
目前,我国私营个人征信机构存在信用评分标准不统一、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凸显、信息安全风险突出、传统监管方式和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等问题.因此,应完善征信管理法律法规,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强化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我国个人征信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信贷条件的重要保障。《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规范了征信业信息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但对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并未作出明示,农户信用信息权益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商业银行、第三方机构违规查询信用报告现象频发,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成为征信监管机构放开个人征信领域最大的担忧。为此,本文建议在"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增设信用报告查询短信提醒服务,便于信息主体可在第一时间获取被查询的详细信息,在发现被违规查询时,可及时维护自身的权益,便于金消保机构实现快速反应,征信监督管理机构也可第一时间发现征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消除了信息主体对民营征信机构开办征信业务不安全的顾虑,由此有利于安全稳健地推进征信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俊慈 《征信》2020,38(4):27-35
作为完善事后监管的重要环节,纳税信用修复是对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的有益补充,其具有优化和升级政府监管职能的突出功能优势,可将信用监管机制内嵌于税收法治的实现进程之中。但从实践来看,纳税信用修复因立法位阶较低、实体和程序条件亟待规范而严重阻碍其功能优势的发挥。为此,遵循全面修复原则,以提升立法位阶、规范实体和程序条件为抓手进行制度建构,最终实现信用修复从“部门治税”向“多元共治”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由于“信用”本身含义之复杂以及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信用问题研究中出现了一些容易产生错误和歧义的问题,包括对信用缺失含义及表现的准确把握、导致信用缺失产生的根源及如何减少其负面影响等诸多方面。因为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传统道德观念的转化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所以有必要对“信用观”与“义利观”等观点进行明确和澄清,否则不利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李建平 《征信》2015,(2):38-42
小额信贷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主要原因是小额信贷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信用评级过程中缺乏综合考虑相关产业的生态环境。信用是产生在产业环境中的,只有在授信过程中,把信用和产业生态相结合,才能够较好地解决小额信贷的信用问题,进而也才能有助于中小企业从融资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外学者关于信用与GDP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不仅放大了研究区间,而且对新经济前后美国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作者探析了新经济条件下各层次信用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提出信用依存度的概念,研究并总结了经济对各层次信用活动的依存程度及其变化,指出信用规模、信用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揭示了信用活动发展的轨迹与空间.以此为基础,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指出我国信用活动总规模偏低、信用交易结构不合理、经济信用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的现状,并据此时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融资约束下的农户信贷需求及其缺口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基于需求引导的分析范式,以四川省巴中为例,对融资约束下的农户信贷渠道选择、信贷资金需求特性等信贷行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信贷资金缺口测试的逻辑框架,运用Heckman广义三阶段回归方程对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上所受到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信贷资金缺口进行估计,并对估计结果进行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马征 《税务与经济》2006,(2):31-33,51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税收信用是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建立税收信用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建立征信国家提供纳税信用信息,完善信用数据库;另一方面,一个征信国家有完善的征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帮助税务部门更好地监控税源,激励纳税人提高纳税信用。所以,应尽快在我国建立起税收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口企业的交易方式及信用管理严重滞后,在国际营销中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稳定发展。为了帮助出口企业应对风险,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化解信用风险的信用管理及融资体制:建立出口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担保制度;利用进出口银行对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借助多边投资担保组织;进一步开放私营机构参与我国出口企业保险业务等。  相似文献   

18.
依据沪深 A股主板市场2007-2015年样本数据,考量中国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融资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民营公司,银行借款均对其过度投资行为存在诱发作用;与短期借款相比,长期借款对公司过度投资的诱发作用更加突出.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且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信用担保机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评估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以及如何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是摆在监管层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通过对全国39家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我们发现,民营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普遍较低,资本金越大则担保机构的信用级别越高,担保余额越小则信用级别越低等特点.为了降低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担保机构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相关的政府要加强监管,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加快信用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来约束信用关系中各方面的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者的成本,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