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永卫  李佳轩  云锋 《财贸研究》2021,32(11):72-82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入大数据时代,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刻画税务部门的大数据税收征管,并以此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考察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并且这一效应在外部监督和税收征管力度较弱的企业中更加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了企业会计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孙雪娇  甦叶 《财贸研究》2022,33(1):83-96
以部分省份陆续进行社保费征管由社保部门全责改为税务局全责的机构转换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主要通过“倒逼”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非通过提高员工稳定性实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对政府进一步优化社保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丹  孙光林 《财贸经济》2022,(9):85-100
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构建大数据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内在机理表明,企业创新、要素配置与数据赋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数据赋能来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效应表明,大数据发展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  相似文献   

4.
刘忠  李殷 《财贸经济》2019,40(7):5-19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税收征管力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转型。本文基于2002年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自然实验,采用双倍差分法(DID)探讨了税收征管对企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税收征管力度的下降会降低企业的TFP水平;(2)机制探讨过程发现,降低税收征管力度会增加企业避税行为,而避税增加会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对企业TFP产生负面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对非高新技术企业、非民族自治区域企业以及高避税程度企业的TFP的负面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未来的税收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及其决定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利用1998—2006年省际数据,分析中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趋势,并在剔除影响效率"公平"评估的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分解剖析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1998—2006年,中国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迅速,技术进步是推动效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分地区分析发现:驱动各地区税收征管TFP增长的核心因素在于技术进步;沿海的纯征管技术效率增长快于内地,西部地区征管效率增长较快,东北地区增长相对缓慢;中部和东北地区征管投入规模具有正的效应,东部和西部地区征管投入过度。  相似文献   

6.
"金税三期"系统的全面上线为税务管理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使税收征管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集成了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国地税的资源。应用大数据不仅提高企业纳税申报服务,也加强了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监控。大数据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和税费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说明;其次阐述"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建设,以资源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20家稀土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以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税制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稀土资源税改革能显著提升稀土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在稀土资源税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稀土资源税改革对中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上游和下游企业的作用并不显著。为促进稀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完善绿色税收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制定差异化稀土资源税率、完善资源税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供应商地理距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地理位置越邻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供应商地理距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两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供应商集中度较低、所处市场竞争度较高及位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而言,供应商地理距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化发展和高铁开通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理邻近优势,但并没有对供应商地理距离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供应商分布,提高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向“以数治税”时期稳步迈进,2021年“金税四期”工程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业务的纳税信息监控和数据共享,为企业税务管理的数智化监管奠定良好基础。“金税四期”是“金税三期”的升级版,实现了线上线下数据有机贯通,为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制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金税四期”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税务管理的数智化,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逐步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并成为重要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企业实现数智化税务管理成为国家数智化税收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税务管理现状,本文试探索“金税四期”视域下,企业如何推进税务管理的数智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ESG表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A股建筑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建筑企业ESG表现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促进研发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ESG表现对国有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文章为厘清企业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CEO认知特征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对其作用环境以及作用机制展开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CEO认知特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CEO任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而拥有海外经历、金融背景和政治关联的CEO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上述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分样本讨论作用环境后发现,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下,二者关系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在CEO认知特征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成为各类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本文利用金税三期工程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会加剧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主要呈现为债务结构短期化特征。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降低企业避税程度、财务稳定性和企业现金流水平进而加剧投融资期限错配。在数字金融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压力越小的地区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中,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加剧程度有所缓解。此外,税收征管数字化下的企业投融资错配行为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损害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引擎。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类型流通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国有企业、仓储邮政及运输业、东部地区流通企业的作用更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管理效率、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供应链集中度三个间接途径促进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考察充分体现流通业属性的供应链集中度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抑制下游客户集中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并未通过降低上游供应商集中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数字化转型影响流通企业运行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释放数字红利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进  杨柳 《商业研究》2023,(5):72-80
利用中国“金税三期”工程分批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且对劳动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均有显著缓解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在于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避税行为;该影响在民营、外部融资依赖度高、分析师关注度低、税收优惠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政府效率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基础上,结合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构建评价政府效率的多维度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方法量化中国省际政府的政府效率,实证检验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效率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即政府效率竞争在初期通过"治理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府效率的改善又会通过"市场配置效应"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政府效率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区别企业所有制属性、技术水平和所在地区后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应继续致力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效率,促进国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使用2016年35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并匹配相应的营商环境指标和企业家才能指标数据,定量分析了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着营商环境“门槛效应”,即企业家才能只有与一定的营商环境相结合,才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特征:沿海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强于内陆地区企业家才能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对传统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大于对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竞争加剧确实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银行业竞争加剧可通过增加企业实体投资和创新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层面梳理了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并构建微观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强劲驱动力,这一结论在进行了 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降低成本的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要素密集度等企业微观特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等外部宏观环境会对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生产率效应,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292个城市为样本,研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政策效应及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开放能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因此,继续提高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鼓励企业在服务贸易领域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大力发挥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委托贷款数据,考察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为“价值减损”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通过降低研发创新和加剧代理问题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委托贷款流入中西部地区或产能过剩行业时,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更明显,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内外部公司治理则可以缓解这种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规范企业集团委托贷款发放,引导非正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