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同时作为工作中心,在指标衡量方面需要摒弃过去单一指标衡量的方式,必须将衡量标准多元化。要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对在GDP核算使用绿色GDP的同时,要杜绝将诸多指标生硬地放到一个公式中算出一个"终极指标",应该将几个民生指标发挥不同的衡量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黑龙江省GDP总量增长较快,但存在内在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我们要全方位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真正从单纯关注增长速度转向重视社会生态效益,从单纯关注GDP总量转向重视GDP的增长结构,从单纯关注优势产业的发展转向注重弱势产业的发展,从单纯关注发挥本省先天优势转向注重发挥后发优势,从省情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衡量GDP增长的五个结构性指标:在关注GDP总量的同时,要重视本省地方经济增长率和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关注GDP总量的同时,要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增长率和对全省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在关注GDP总量的同时,要重视本省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和对全省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在关注GDP总量的同时,要重视本省民营经济的增长率和对全省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在关注GDP总量的同时,要重视本省对外贸易的增长率和对全省GDP总量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GDP     
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但GDP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GDP增长不能代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要综合客观地来对待它。  相似文献   

4.
《对外经贸财会》2004,(3):45-45
2003年12月颁布的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指南第一次把绿色GDP研究明确列出,这将意味着我们将要用绿色GDP来替代GDP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所谓绿色GDP,也就是说,既要考察一国经济增长,同时还要考察一国社会的、人的、环保的发展状况。实际上,绿色GDP更关注  相似文献   

5.
贺铿 《中国市场》2013,(31):3-6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是长期实行凯恩斯政策产生的GDP初次分配格局扭曲、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和长期过度投资的结果。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是摒弃投资、保GDP增长发展模式,切实关注民生,改革半管制、半市场的政府公司化管理模式,适时放弃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扩大外需,切实做到城乡统筹,着重发展县域经济以及做好收入分配的改革等。强调政府应该主动将GDP增长率再降低一些,给各级政府、地方官员一个导向,不要盲目追求GDP增长率,而应该关注民生与注重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必珠 《商业科技》2011,(32):69-70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明显提高,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中国GDP的发展。一方面,要认识到GDP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GDP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次要明确GDP发展的正确路径:继续做大GDP这块"蛋糕",增加总量,摆脱对GDP的盲目崇拜,提高GDP的质量、优化GDP结构、提高GDP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明显提高,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中国GDP的发展。一方面,要认识到GDP仍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指标。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GDP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其次要明确GDP发展的正确路径:继续做大GDP这块"蛋糕",增加总量,摆脱对GDP的盲目崇拜,提高GDP的质量、优化GDP结构、提高GDP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上普遍直接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但作者认为,产业结构也是影响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引入产业物流消耗系数和标杆管理的方法,将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中的产业结构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可以运用这一指标进行物流管理水平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理性看待GDP     
陶开宇 《商业研究》2004,(16):142-144
GDP已成为各国通用的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在我国提出2020年实现全国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时,理性的、全面的看待GDP指标,对于我国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长期地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地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应当尽量地运用一种更科学、精确的指标体系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并将此作为国际经济社会必然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蔡华苹  杜利斌 《现代商业》2011,(35):150-15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以下简称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我国2010年GDP超过日本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GDP仅仅是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指标,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国力强盛,然而当前国人对GDP数据的崇拜,已经陷入了一个疯狂痴迷的经济陷阱。我们必须冷静思考,看清GDP的实质和利弊,认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危机和国力提升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这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上普遍直接以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但作者认为,产业结构也是影响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引入产业物流消耗系数和标杆管理的方法,将物流成本占 GDP 比重中的产业结构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可以运用这一指标进行物流管理水平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我觉得就是“民主、民生与民心”,即建立民主政治,解决民生难题,团结凝聚民心。那么,如何解决民生难题呢?这要从解决弱势群体最基本的需求入手,这就是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气坛子。目前关注CPI的变化,就是关注民生的直接表现。老百姓对CPI越来越关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菜篮子、米袋子、气坛子的分量。各级政府官员关注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固然重要,但是GDP毕竟是一个发展性指标,与老百姓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而CPI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相似文献   

13.
王丽颖 《现代商业》2007,(7Z):70-70
目前,国际上普遍直接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但作者认为,产业结构也是影响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引入产业物流消耗系数和标杆管理的方法,将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中的产业结构因素对其的影响进行修正,从而使得具有不同产业结构的国家可以运用这一指标进行物流管理水平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7)
GDP平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指数,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物价水平变动程度。GDP平减指数的核算范围决定了它作为衡量物价变动的最佳指标。本文就GDP平减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固定资产投资指数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建立VAR模型实现对GDP平减指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数字     
《WTO经济导刊》2012,(7):15-15
17 6月17日,联合国公布出了一项衡量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富的新指标:“包容性财富指数”(InclusiveWealthIndex),中国在其中排在第17位。在这项联合国公布的新指标中,不仅仅将GDP的增长纳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走势的主要因素,更加入了诸如工业生产指数、消费支出等方面的考虑,根据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生产资本三项标准进行了衡量。这份报告将全球20个国家1990年至2008年间的经济做出了评估,该报告覆盖了全球58%的人口和73%的全球GDP总量。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为全面系统反映发展水平,我国GDP核算实行新方案。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无论是报纸、电视、电台还是网络,各种媒体向人们展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时,总离不开GDP这个指标。从国际惯例来看,GDP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以后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对于这样一个最常用、最重要的统计数字来说,GDP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定义和计算的  相似文献   

17.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1978至2008年人均GDP数据建立ARIMA模型和Auto-Regressive模型,利用AIC和SBC准则比较分析选出最优模型对2009-2013年的人均GDP进行预测,整个过程都是通过SAS系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将从单纯地衡量经济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高。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对于衡量我国经济的总体水平至关重要。虽然近年来我国的GDP始终保持着高增长率,但是这种增长中存在着无效的成分和需要完善的缺陷,这些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将重点分析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考核指标中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不协调的成分,并简单构思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卢仁祥 《江苏商论》2010,(12):145-146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真正世界第二了吗?本文在比较分析GDP和GNP两个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中国采用GDP指标的缺陷,认为中国应该更加重视GNP指标所衡量的经济水平,实现GNP和GDP的同步增长,切实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本文主要是在近两年对于GDP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经过一系列的统计检验与计量检验,得出最后模型,并对促进GDP的增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