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欧盟、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经济师》2010,(6):39-40
欧盟是当今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从区域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泛珠三角区域自成立以来,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文章通过对欧盟和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论,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小菁  张天教  廖翔 《经济地理》2007,27(4):562-56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为创造区域科技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拓展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文章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要素、动力分析探索了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有利于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区域的天时地利人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进 《经济师》2005,(1):46-46,48
2004年6月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出现,是在区域经济内在整合需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地为增强区域竞争力而作出的选择。文章运用钻石模型、产业集群理论对泛珠三角区域的竞争优势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的自主创新需要通过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来实现。以主导与协同的创新分工模式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泛珠三角"地区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自从“9+2”这一中国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区的合作启动后,截止2005年一月底为止,先后有“9+2”省区的三十多个政府部门、机构和民间团体对口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相关的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全面启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把泛珠三角经济区共同建设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逐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国际品牌,树立区域经济的特殊形象,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搞好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的合作互动发展无疑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泛珠三角省区GDP及其三次产…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表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比重存在梯度差异的发展态势,而这种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性差异,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同时,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互补,良好的市场化基础以及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也为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因此,加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需要加快区域内工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产业整合,废除地区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面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6,26(4):565-567,57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为“9 2”的一员,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湖南省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文章在对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优势条件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层面、领域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息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合作中,泛珠三角地区应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本文在分析云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宋海 《广东经济》2005,(11):4-7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坚持务实、创新精神,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2005年7月26日泛珠三角发展利用资本市场论坛在蓉城隆重开幕,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九省区政府、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大计。为进一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我刊选登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撰写《全方位推进泛珠三角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一文,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林江  周少君  黄亮雄 《财经研究》2011,(12):129-139
文章运用四阶段Bootstrap-DEA方法,对"泛珠三角"区域2000-2009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动态测算——平均技术效率值为39.7%,并进一步构建了面板模型对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宏观政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科技拨款、政府相关鼓励科技政策、R&D投入和风险投资等对"泛珠三角"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企业所得税则抑制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面板DID模型发现,2004年成立的"泛珠三角"合作框架显著改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约6%。  相似文献   

12.
当前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开始面临困境,内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态势有增无减。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整合模式相比,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整合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烙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效应是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与东部开放结合起来,实现国内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与对外经济战略融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在我国变化趋势的预测,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途径及支柱产业纳入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的思路;同时,从WTO规则及我国入世法律文件框定的视角审视区域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广东经济》2004,(7):46-47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现,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各省(或地区)将依托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沿海交通便利、内陆腹地广阔的优势,通过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内引外联,在更深层次和更广大的范围内开展区域分工合作。那么,科学发展现下,泛珠三角合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如何谋划合作创新,努力实现泛珠三角经济社会朝一体化方向更快更好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在地缘、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文探讨了建设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计紫藤  张亨明 《经济师》2014,(11):189-190
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既可加快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又可实现长三角周边省份的加速崛起。文章在阐述了合肥经济圈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之后,着重分析了合肥经济圈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的具体模式,即以优势互补、区域共赢为前提,以产业转移、产业合作为主线和以提高新兴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正楚  张良桥 《经济地理》2006,26(6):912-914
通过政府牵头,泛珠三角经济圈的“9 2”[1]个地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圈,但这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区域经济圈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地区在选择区域内主导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产业的互补性,得出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经济、多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9.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水法  吴朝阳 《经济师》2004,(12):240-240,242
文章就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可行性 ,以及实现路径的选择 ,展开详尽叙述。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这决定了在我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泛珠三角区域的知识产权合作项目的重点,应该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但由于泛珠三角区域的组成成员中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导致其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参差不齐,即便是已有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以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选择其中发展较好的典型代表,介绍其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对云南的启示,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