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数据,运用DEA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选取多个指标,运用Tobit回归方法,综合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政府资金支持、新产品开发经费、科技服务和区域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价值链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基于价值链效率评价的DEA模型,对2003~2004年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投入产出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80.64%的地区在科技投入产出阶段是有效的,但仅有16.13%的地区在成果转化阶段是有效的。这一事实表明,相对于科技投入效率而言,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更应引起注视;同时,忽略中间变量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的整体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在科技投入产出及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2005-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发现,区域内部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门槛效应显著,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支持作用存在阶段性差异;通过测定Moran's I指数值发现,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变动趋势;政府科技支持、人力资本储备和对外开放度均可推动科技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环节,探索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引用知识基因理论,类比知识基因遗传和表达,提出知识基因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四大基本要素:科技DNA、科技RNA、酶和科技性状,并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划分为识别、转录、翻译、组合、扩散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以2016-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和障碍因子识别发现:(1)2016-2020年各指标与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和障碍强度较为稳定;(2)各指标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的关联程度更紧密,翻译阶段与显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转录要素酶与隐性科技性状表达关联度最高;(3)不同省份之间影响科技性状表达的主要因素具有显著差异;(4)组合活动和翻译活动开展情况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7.
段婕  刘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36-140
利用2003—2008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评价模型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并找出了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分析工具。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四大区域平均效率和内部有效性的差异系数计算,以及对不同变量进行敏感度分析,回归出不同变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区域和省域差异显著。建议我国各区域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以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8.
曲亮  任国良 《经济地理》2011,(6):973-978
通过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合理划分为前期诱导、中期转化和后期实现三个阶段,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密集型创新模式下的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以及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演进机理。利用1999—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科技投资活动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各省科技投资活动的诱导乘数、转化乘数和实现乘数,结果发现,我国不仅东中西部各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而且大区域内省际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我国东部很多省份科技投资效率存在"短板"。结合实证结果,对省际科技投资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为例,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高校政策激励后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前期有显著提高。为解析当前高校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收益分配政策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施基于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的三角验证研究策略。通过整合研判与溯因研究发现,以科研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的收益分配政策,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效应较弱,根源在于激励环节与转化流程不对应、激励主体与转化主体不匹配以及激励回馈与激励风险不对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为例,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各高校政策激励后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前期有显著提高。为解析当前高校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中,收益分配政策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实施基于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的三角验证研究策略。通过整合研判与溯因研究发现,以科研人员为主要激励对象的收益分配政策,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效应较弱,根源在于激励环节与转化流程不对应、激励主体与转化主体不匹配以及激励回馈与激励风险不对称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休眠态”科技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大量客观存在的“休眠态”科技成果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运用扎根理论对权威期刊及多案例进行编码,结合解释结构模型探索科技成果休眠成因。结果发现:政策法规与体制环境、外部资源不足与市场环境是造成科技成果“休眠”的根本原因,科技成果本身是直接因素,企业制度、管理者、内部资源不足等是间接因素,各因素间呈现6个逻辑层次关系;通过构建“休眠态”科技成果演化模型发现:“休眠态”科技成果形成是市场与政策制度导向机制、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技术、资本等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以2009—2016年中国涉农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模式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涉农企业本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前期影响显著,经费质量、人才质量、企业规模以及国有属性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创新联盟模式促进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的研发禀赋区间分别是(3.221,3.422]和(3.363,3.438];③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不合理时,创新联盟模式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影响;当涉农企业研发禀赋结构处于“低研发经费-高研发人员”区间时,外向开放式创新模式可显著提高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内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已开展5年时间,旨在将科技成果部分产权分配给科研人员,通过权利变革改善高校科技创新状况。关于混合所有制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的影响,目前缺乏整体定量评价。运用双重差分法计算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的整体影响,进而测算产权结构变化对试点与高校创新效率间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试点对高校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因赋权而产生的高校与科研人员共有产权关系没有发挥试点改革对高校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而高校与多元主体共有产权关系正向影响试点改革对高校创新效率的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加快构建精准的混合所有制权利配置体系,明晰主体间产权关系,推动高校与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高质量合作,逐步实现试点区域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模型对江苏省32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2009-2014年间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效率有显著提高,虽然成果产出是转化的基础,但产出并不必然实现转化,也不能决定转化成效;经济发达且科教资源密集区域高校的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地方高校相较985与211高校更具成果转化优势;工科类、综合类与农林类高校间的成果转化效率不具有显著差异,医药类高校的转化劣势较明显。最后,针对转化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扎根研究,提取出3个核心范畴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区域环境与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经济价值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煤制烯烃技术为案例,构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结果发现:DMTO成果转化是由政府推动,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大量风险投资,以中试和工业性试验改进技术和积累实践经验,采用创新技术服务模式从事科技项目转化的模式。大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结构设计包括4个主体:政府运用政策引导使企业将资金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中去;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发成果原型,并为中试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改进成果;企业主要在政府引导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平台建设进行风险投资,以资金为纽带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主要基于成果原型进行技术优化、技术服务和市场推广。DMTO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力量,为中国大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范式。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转化新政颁布并未从根本上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鉴于此,首先,梳理、归纳出科技成果转化关键节点,整合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并收集企业、高校和科研者对这些因素的认知数据;然后,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认知偏差,得出政策失灵的直接原因是政策不协同导致政策难以具体落实,间接原因是成果与市场对接不力、中试环节缺乏、激励失调;最后,针对我国现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东高校“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来自工厂企业、学校内部以及宏观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密切联系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增强高校源头供给能力,提高科技成果创新质量是解决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有效路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市场导向理论和创新质量理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背景,引入心理所有权作为中介变量、市场导向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与创新质量间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创新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在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和创新质量间存在中介作用;市场导向在心理所有权与创新质量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