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空间计量模型在旅游研究中已得到有效应用,解决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但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文章以中国省域入境旅游发展为着眼点,增设扩散转移矩阵为模型因变量滞后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反映入境旅游在中国省域之间的客流人数扩散转移实际情况,同时从最为全面的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入手,引入旅游研究空间计量模型系统,并以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为模型自变量,构建了入境旅游发展的最优空间计量模型,最后对模型显著自变量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总效应进行评估分析,给出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建议。结果显示:模型自变量出现显著消极效应的影响因素几乎为酒店供应,加强旅游资源建设和经济水平发展始终是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开放程度已对东部省域的影响较为微弱,对中部和西部省域则起到很好的积极效应,同时交通设施在中部省域呈现出非常强劲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增长乏力、各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剧、国际地缘政治的消极影响强化,以及我国入境旅游宣传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目的地和产品品牌建设仍处初级阶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入境游仍未彻底走出萧条周期.此外,入境旅游产品的结构性缺陷,以及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也是制约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入境旅游产品一直以来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但是,面对入境游客需求的日益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趋势,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内容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等问题凸显,总体上产品质量相对较低,精细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匮乏,对入境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恰逢其时,不仅为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入境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
赵东喜 《旅游学刊》2008,23(1):41-45
本文基于1997-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决定省际入境旅游发展状况(收入与市场)的因素.结果表明:省际入境旅游有明显的脆弱性,其强度依东、中、西顺序梯度增大;服务设施对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不显著,旅游资源是发展入境旅游的客观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省区经济、对外开放、交通设施,而在东中西部区域层次上,省际入境旅游的决定因素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边境旅游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区位优势正日益凸显,边境旅游受到各级政府重视。本文基于霍尔果斯口岸地区的实地调查,通过对地方政府和企业代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大量二手资料,剖析了新疆边境旅游发展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疆边境旅游呈现出两阶段发展演化特征,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入境购物商贸游和21世纪以来的国内口岸观光游。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新疆安全形势、口岸区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供给水平是新疆边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丰富了中国边境旅游区域差异性研究,对新疆边境旅游发展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经济指数等,分析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情况。宏观层面上,重力模型揭示了旅游资源、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重心东南—西北—西北的偏移趋势。在微观层面上,在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无明显错位,江苏为正错位,浙江由正错位转向负错位,安徽为负错位;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正错位,其余三省为负错位。此外,通过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揭示空间错位动态演化的内在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旅游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很多旅游目的地逐渐重视网络营销,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了探讨区域旅游流对在线旅游信息的响应,文章提出了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概念,并以美国和加拿大的15大旅游网站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测度出了中国城市的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指数。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美加来华游客入境旅游流偏好值,探讨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指数较高的中国城市在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且旅游资源禀赋高;美加来华旅游者主要集中前往中国东部地区;我国城市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的耦合关系表现出4种形态。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并非直接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及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马波  寇敏 《旅游学刊》2006,21(7):24-28
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旅游双流格局渐次形成,是当前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出境旅游发展会改变国际旅游收支关系,但是,即使出现旅游赤字,也不一定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作用.出境旅游发展会刺激中国入境旅游增长,促进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有利于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当前,政府无需对出境旅游加以直接规制,但需要采取多种跟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岂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其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的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  相似文献   

9.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其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的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  相似文献   

10.
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能有力拉动国民消费需求。其实,旅游业发展也会引致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如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文章依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1982~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两大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因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投资有一定的正效应;(2)作为综合消费和最终消费,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国内旅游的作用远高于入境旅游;(3)比较而言,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而国内旅游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则不明显。因此,积极贯彻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是中国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GIS技术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选取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时间断面数据,探讨了转型时期泛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集聚及异质性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基于半变异函数进行了空间异质性格局的模拟。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集聚态势明显,人均入境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总收入及其增长空间格局集聚态势差异显著,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集聚区表现异常凸显。同时,空间滞后模型检验发现,最小二乘法估计的F统计量均大于100,拟合优度在0.8以上,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残差通过1%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程度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旅游经济中心的极核作用越来越显著。结构化梯度引起的关联效应呈现上升态势,控制旅游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随着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不断深入,异质性格局将呈现弱化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主-客文化差异是影响客源地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尚缺乏关于主-客文化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的系统性成果。研究基于2002—2018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年鉴》中66个主要客源地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据和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试图厘清主-客文化差异不同维度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主-客文化差异效应具有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在世界客源地市场中,语言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无显著影响,宗教差异和正式制度差异有显著促进效应,价值观差异和实践差异有显著抑制效应。在亚太客源地市场中,价值观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在美洲客源地市场中,正式制度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以期对中国入境旅游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审视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是实现中国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通过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旅游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等表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6大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2000年与2010年旅游化指数的省区差异,发现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一些中西部后发优势的省区旅游化程度在明显上升.其中,区位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基础设施、节庆事件等是导致各地旅游化程度差异及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初,随着我国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尘封许久的入境旅游市场迎来重启,业内对入境旅游的恢复发展抱有较大的期望与信心。根据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入境游景气指数为15。然而,我国入境旅游的恢复发展在现实中远未达到预期,下半年的入境游景气指数已跌至1。为何被寄予厚望的入境旅游在行业复苏的关键时期却表现平平?除了国际局势动荡、经济形势低迷及航线恢复迟缓等外部成因外,  相似文献   

15.
在厘清突发事件和危机概念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入境旅游人数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09年月入境旅游人数统计数据,分析了西藏2008年“3·14”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影响和政策响应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周期为18个月,入境游客损失量为47.14万人次,旅游经济损失量为2.15亿美元.②入境旅游政策与入境旅游人数之间存在宏观响应关系,入境旅游人数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现象.③突发事件影响的入境旅游政策响应演变特征表现为维稳限旅、救市兴旅、强基保旅和品牌强旅,政策响应作用机制核心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安全、市场和经济.  相似文献   

16.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知名度、影响力和旅游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赚取外汇和旅游收入的重要路径。上海是外国游客入境重要的目的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入境游客中转站。文章分析了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泰国五个上海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模,并实证分析了上海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口碑效应、客源地的收入水平与上海入境旅游需求正相关;上海入境旅游具有较大的季节波动特点,冬夏两季入境游客数量减少;世博会对上海入境旅游拉动作用较大。同时,对德国、法国、泰国三大市场未来十年的旅游季度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发现,德国、法国、泰国三大市场未来十年都有较大增长,特别是泰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4%。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对中国大陆和印度近年来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重点从两国的旅游基础设施状况、入境旅游宣传和干扰入境旅游的异常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该重视印度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借鉴印度经验改进中国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两国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建议,以应对印度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瑾 《旅游学刊》2008,23(6):30-35
本文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对两类入境旅游集中的典型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入境旅游在总体趋于分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集聚现象.第一,长期以来入境旅游在传统旅游热点地区高度集聚;第二,云南成长为新的集聚中心.对于前者的解释是,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高的知名度使传统旅游热点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了一个动态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后者的解释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云南旅游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水平陷阱"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惊人一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影响农户福祉水平的重要因素。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式,运用标准化合成福祉指数结合质性编码探讨皖南“川藏线”旅游发展后农户福祉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福祉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精神需求、健康与安全需求和基本物质需求,且各维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旅游影响下,研究区域农户福祉水平在生计类型、群体和区域上存在差异,生计类型上表现为旅游主导型>个体经营主导型>外出务工型>农业主导型;群体上表现为参与旅游经营农户>非参与者;区域上青龙乡>蔡村镇>汀溪乡>方塘乡。经济、交通和主观感知是影响皖南“川藏线”农户福祉差异的主要因素,且这一过程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逐步稳定,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人们在旅游方面投入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大。而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支柱,对旅游景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当前新疆旅游景区中,景区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少,专业性人才的数量较少,进一步抑制新疆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对当前新疆旅游景区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增加新疆旅游景区中的人才数量,进一步强化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