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村民、"村官"工作管理者以及大学生"村官"的视角,很容易看到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农村地区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同时,也不难发现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依然存在着培训设计与薪酬设计相对不足、流动路径设计缺乏有效性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强化培训领域的政策设计与调整原有薪酬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流动路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选聘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担任村官,是我国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新时期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崭新事物,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期。论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策,旨在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思想、技术以及年轻特有的激情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高校是大学生"村官"选聘前重要的培养基地,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宣传,重视有意向到村任职大学生能力的有针对性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证高校就业率具有双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工作已经实行了十几年,各级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机制;但由于宣传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制定有偏差等,使得广东沿海地区仍有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这个政策,曲解这个政策。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扎根农村;政府要继续切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并加大宣传和执行的力度,促进农村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调查人:杨春花调查时间:3月调查地点:党校调查对象:大学生"村官"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干部实际,按照社会调查报告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对我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从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现状和思想情况进行一次详尽的走访调研。从调查情况发现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国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大学生成长成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在运行中凸显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激励机制亟须完善。基于实证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培训、晋升及考核、工作本身的信息进行调查和了解,运用帕特(L.W.Porter)和劳勒(E.Lawler)的综合激励理论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存在努力与绩效的迷茫、绩效与报酬的脱离、报酬与个人需要满足的困惑等问题。因此,从工作激励、绩效激励及薪酬激励3个方面来构建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河南农业大学在河南省内首批17个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在安阳市汤阴县、漯河市舞阳县、南阳市方城县、信阳市罗山县等地正式启动。河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村官"专业的大四学生通过进入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见习,向农村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先进的科技知识和观念,协助村两委班子搞好村级组织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在农村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是高校在农村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以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站为载体推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农民和大学生"村官"来说,可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村官在20世纪末在我国一些地区零星出现,21世纪初大有蓬勃发展之势.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一方面为相对落后的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应该充分探讨和研究大学生村官的内在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村官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施的一项中长期人才发展计划。该政策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但从实践结果看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窘境,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人才培养,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本文以素质模型理论为支撑,从政策执行主体和客体这两个方面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政策评估,提出构建"3+1"大学生村官校地合作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和培养机制,推动这一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我国南方苗族山地型传统农业村寨的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观要素,认为它们作为苗族村寨景观的空间构景要素,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村寨景观整体,苗族村寨景观具有生态环境良好、山地景观特色突出、水体景观资源丰富等特点,依据这些生态特点开展旅游开发,既保护了良好的生态景观,又体现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系入手,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对策,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和优化劳动力进镇就业与创业的软硬环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和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培育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秦皇岛市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培养主体构成单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实效,为此,要努力构建以政府、高校、社会、基层、个人为主体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湖南省湘潭市的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指出了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等诸多心理资本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分析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心理资本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村官与传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在推动专业知识在农村中的运用、推进乡村民主法制和党建的进程、提升村级文书的质量、改变部分村民对教育和文化的看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定位不准等问题.必须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达到“愿意来、于得好、留得住、有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新疆地域辽阔,各地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村干部队伍存在老龄化、文化程度较低等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省西乡县“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结果与其个体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核等级与籍贯、学历学位均有显著性负相关,与专业有一定的正相关,但与性别、政治背景不相关。因此,村官选聘时应放低对政治背景的要求,并适当提高专科生的招聘比率;村官培训中应注重提高其处理村级事务的行政能力;此外,村官退出机制应逐渐与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断开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以"撤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改革被视为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有效举措.为此,有必要就乡镇政府改革的三大问题进行辨析,即乡镇政府改革是撤并乡镇还是功能重构?是撤并乡镇以做大求规模效益还是注重小政府以求公共服务的质量责任和回应性?是对上(上级政府)负责的压力驱动型体制还是对下(本地居民)负责的需求导向型体制?以此来审视和反思当前我国的乡镇政府改革,结论是:"撤并式"乡镇政府改革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历史赋予了地方政府艰巨的使命。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需要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及其存在的矛盾,地方政府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中央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之间转化的桥梁,要解决城乡发展的差距和日渐深化的农村的贫困,要使农村进入一个更大的关联社会,参与到新的社会交换系统中来,从而消除社会结构不完善的缺陷,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基于江苏省14个村庄597位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近转移已成为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制度环境等多重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和家务分担程度的提高、家庭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返乡意愿,均能显著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应积极开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夫妻合作型家务劳动,优化农村女性创业环境,创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以持续推动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