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需求价格弹性是经济学上衡量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关系的一个指标,指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那么商品的价格与销量的乘积即总收益的变动就可以最终归结为两个因素:价格变动幅度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而且这两个因素也会影响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即总盈利.本文在修正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使企业总收益增加的合理调价范围和获得最大收益的最优调价幅度,并制定了企业取得最大盈利的最优价格,为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弹性概念运用于经济问题中,介绍了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及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并介绍了如何用商品的需求弹性分析总收益,及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在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及关税承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买方市场形态,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合理的竞争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薄利多销———一种有效的竞争策略进行探讨,这对指导企业运用此策略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从商品的需求弹性看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指通过单位产品的降价,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使企业总收益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用R表示总收益,P表示价格,Qd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P与Qd由需求曲线决定。若Qd=f(P),P=f-1(Qd)=F…  相似文献   

4.
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微观经济学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中,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对此得出的都是相同的结论,即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1时,价格与销售收益反向变化;需求的价格弹性e〈1时,价格与销售收益同向变化;需求的价格弹性时,销售收益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数学分析与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是恒成立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取值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条件——价格的变动幅度。通过数学证明,可得出,当e=1时,价格变化,收益必定减少;当e〈1时,只要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1-e/e,总收益增加;当e〉1时,只要价格下降的幅度不超过e-1/e,总收益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在微观经济学关于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中,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对此得出的都是相同的结论,即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1时,价格与销售收益反向变化;需求的价格弹性e<1时,价格与销售收益同向变化;需求的价格弹性时,销售收益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数学分析与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并不是恒成立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取值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条件的,即存在着一定的约束条件--价格的变动幅度.通过数学证明,可得出,当e=1时,价格变化,收益必定减少;当e<1时,只要价格上涨幅度不超过1-e/e,总收益增加;当e>1时,只要价格下降的幅度不超过旦e-1/e,总收益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有时候要调低产品价格。本文针对一些企业错误地应用关于降价与总收益关系的传统结论的现象,结合数学和经济学,提出了很多命题,对降价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揭示得很清楚,对于传统的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关于降价与总收益之间关系的不完全准确认识的一种修正,也是对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应用的拓展;且本文分别用图形形象地表示出降价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结合企业在调低价格后给予一定的指导——企业降价后还要进行跟踪调查、还要根据效果采取相应措施、要关注客户需求量的变化、降价不是拍脑袋的事情,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需求价格弹性,以总利润增加为目标,利用微积分方法测算调价方向、调价幅度及范围,为价格决策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是导致标准代理模型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委托人采取外部激励,代理人必然要承担部分风险,从而降低二者的总财富。直观上讲,如果代理人愿意签订低激励程度但需高努力水平的契约,那么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总收益就较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可以通过获得固定的工资得到补偿,避免承担风险,收益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提出根据需求规律,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降低价格将增加商品销售量,提高价格将减少商品销售量,而商品销售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要实现商品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应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呢?因为企业销售收入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即R=PQ。要实现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可求解销售收入关于价格的一阶导数。  相似文献   

10.
煤炭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及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资金运用如购买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某一业务领域的投资等,都存在很多风险。文章一方面对信用衍生工具中的总收益互换(TROR)进行扩展如对参考资产的延伸等应用到上市公司的投资领域,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商品期货市场对冲风险资产和金融期货如外汇远期管理汇率风险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及资金的支出进行套期保值,保证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参考价格与消费者的价格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都证明,消费者内心的价格标准——参考价格是决定其价格感知和购买行为的核心因素,研究参考价格对企业合理定价、与消费者沟通价格信息、开展价格促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西方学者近几十年来的关于参考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感知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讨论了这些研究对我国学者及管理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猪肉价格周期变动主要是受到劳动力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农民工的工资变动会导致对劳动力价格敏感的养猪户做出放弃养猪(去打工)或增加养猪(放弃打工)的变化,进而导致猪肉价格的升降变动。工业部门中的可贸易部门的工资变动,使猪肉价格周期变动效应放大。关注可贸易部门的劳动力价格的工资变动,可以预测猪肉价格周期,进而可以预测通货膨胀走势。  相似文献   

13.
毛巍 《经济与管理》2007,21(5):85-89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既有符合一般商品的定价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报纸涨价成为报业集团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不同类型报纸有不同的价格特性,需要认真分析报纸涨价的可行性因素,依定价分析的实施步骤对其进行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14.
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价格指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价格法(Hedonic method)是将房地产价格变动中的质量特征因素进行分解,以显现出各项特征的隐含价格。并从价格的总变动中逐项剔除质量特征变动的影响,达到仅仅反映纯价格变动的目的。本文通过双重Imputation过程估计缺失价格和剔除异常值的影响,解决了可比性问题,并增强了Hedonic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降价竞销是近年总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后的正常现象,不应被贬斥为“不正当竞争行为”。靠实施行业自律价来人为阻止降价促销并不明智,也没有经济法规依据,是价格改革的倒退,导致保护落后、阻碍行业技术进步等适得其反的后果。靠行业垄断定价来保证利税收入会得不偿失。降价压库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随着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落实到位,普遍削价热潮将逐渐退温,行业自律价更成多余  相似文献   

16.
论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与消费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高水平变动与消费需求变动的关系比较间接。劳动力相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表现出的普遍规律。劳动力价格对产品价格不断提高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是实现大众消费良性循环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特征价格与SVM的二手房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手房价格的准确衡量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了避免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更加合理地预测二手房价格,引入特征价格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理论(SVM),以杭州市西湖区内的二手房价格数据,构建价格评估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的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价格战的效应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战主要存在于寡头垄断行业。从价格战的福利效应看,价格战虽然可能使行业效率提高和消费者剩余增加,但会导致企业利润受损。从价格战的溢出效应看,价格战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竞争秩序,并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企业可采取多种策略应对价格战。“战略承诺”策略可威慑竞争者而使其不敢降价。“清理门户”策略可取得主动权,达到消灭游兵散勇的目的。“平整比赛场地”策略力争站在市场竞争的有利的位置上,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产品差异化策略则可避免参与价格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9.
邵永同  高旺盛 《技术经济》2008,27(11):81-87
为研究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及此功能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对中美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传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两国国内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对一个标准差信息冲击的反应均稍强于美国;我国小麦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要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tends familiar results on the optimal pricing of publicly provided goods and price cap regulations in a stochastic dominance framework. The key advantage is that the assessment as to whether pricing or price cap reforms are poverty reducing or welfare improving is not contingent on any given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Rather, robust assessments of the impact of reforms can be made for wide classes of ethical judg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