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莹 《时代经贸》2011,(21):13-33
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为搭建两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京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主在两岸大交流、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进入后ECFA时代。ECFA作为两岸60年签订的一项最重要的协议,把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到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当前,大陆和台湾都在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已成为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魏道淦 《发展研究》2006,(10):49-51
通过对闽台两岸经济交流和产业合作态势分析,结合琅岐自身的发展条件,择定琅岐基于对台合作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布局,并对实施策略做出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人才是实现闽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协同创新是促进两岸经济互补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为闽台共同培育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当前,闽台两岸面临创新型人才缺口等挑战,需要通过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协同创新机制,完善闽台两岸政府人才交流政策、发挥闽台两岸社会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拓宽闽台两岸高校之间的师生互动渠道、建立闽台两岸企业之间的员工交流机制、开辟闽台两岸校企合作人才培育路径,形成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和企业四位一体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闽台创新型人才培育绩效,促进两岸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扎实推进各项试验任务,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改革试点,实现了一批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对台合作面临新形势、海丝合作步入关键期的重要历史阶段,福建自贸试验区如何克服自身经济体量偏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不利条件,积极探索新的创新开放路径,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促进两岸交流和合作,迫切需要两岸智库之间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合作。本文通过分析大陆智库发展的现状以及两岸智库交流合作的状况,针对提升两岸智库交流、合作的水平提出对策建议。主要是:民间智库要在两岸智库交流合作方面继续先行先试,两岸智库要勇于直面两岸敏感性的议题,两岸智库面对全球化竞争应携手共创未来,同时要协力构建两岸智库交流、合作的大平台。  相似文献   

7.
两岸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莹 《经济师》2007,(2):35-36
近年来,两岸贸易发展迅速,投资及经贸交流已成为拉动两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入世为两岸经济合作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动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两岸经济合作的加强,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伴随着全球化的产业转移等国际经济新变化,两岸贸易合作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形势也日益显现出来。文章通过对两岸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两岸经济中,互补性要远大于竞争性,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双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ECFA协议是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的开端,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的进程。ECFA的签署和落实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未来在ECFA下两岸新兴产业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应立足于太阳能光伏、LED、高端信息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此外,为进一步提升ECFA下两岸新兴产业投资合作成效,应从两岸新兴产业合作联盟构建、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联合、新兴产业合作长效机制创建、推动两岸特色新兴产业合作模式形成、促进两岸新兴产业投资合作市场共享、推动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等方面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9.
两岸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经济前沿》2004,(8):22-24
上个世纪90年代,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台湾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台湾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大陆通过引进外资.高科技产业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两岸高科技产品在世界主要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如何整合两岸的资源,建立合理的高科技产业竞争与合作体系.是台湾与大陆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基于高科技产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两岸竞争与合作的原则,并分别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倪鹏飞 《发展研究》2011,(10):22-27
近年来两岸之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合作更加广泛深入,未来交流合作的潜力更加巨大,但不容回避两岸之间还存在政治、行政管制等领域的障碍。本文认为,城市可以成为两岸合作的平台、管道和引擎。作者分析了城市之间合作的现状、潜力与条件,还对未来的合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温雪勇 《发展研究》2006,(12):15-17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福建和台湾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闽台合作进展迅速。从闽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发,福建与台湾应在已有的经贸交流基础上,深化经济合作,并寻求新的经济合作模式,积极推动经贸交流从功能化走向制度化,消除两岸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实现经济融合,开创两岸经济合作新局面,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的创意企业,其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焦点。以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关系嵌入融入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创意企业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及创意学习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商业及政府层面关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来看,产业集群商业层面关系对非研发创新活动与合作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创意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开展非研发创新活动,并依托产业集群关系提升不同主体合作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吴能远 《发展研究》2006,(11):143-14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基于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愈来愈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一环,两岸科技产业也加速形成了相互依存、互补共荣的态势。面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大趋势,如何深入地把握两岸科技产业发展的脉络,探讨两岸科技产业整合的途径和模式,已成为两岸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2010,(1):149-149
2009年12月1日,“两岸精密机械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登场。两天会议期间,两岸业者共同探讨两岸精密机械业的互补整合,合作开拓全球精密机械业市场商机。  相似文献   

15.
李学军 《经济地理》1995,15(1):27-30
本文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现状区域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展望了九十年代两岸经济交往的可能空间指向,认为台湾与大陆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将继续维持以沿海一线为主轴的整体态势,并会以长江沿岸为重点内移走线,作非均衡性全方位覆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合作创新的重要形式,产学研合作创新为资源整合、产业优化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为数据来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依赖性与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依赖性的3个要素中,地理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知识相似性和身份相似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嵌入性的3个要素中,结构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嵌入性和位置嵌入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当所有因素同时进入回归模型时,只有知识相似性和关系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相似性和位置嵌入性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两岸自经济交流以来,经济合作得到很大发展,但两岸金融合作几乎没有展开,原因是金融是高度敏感行业。今后两岸金融合作面临很多障碍,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更有技术层面的障碍。两岸金融合作的情景是乐观的,因为两岸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合作,经济的推动力不是政治力量可以阻挡的。未来两岸金融合作将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淑玲 《经济前沿》2007,20(12):34-37
近10多年来,在全球化资本加速流动的驱动下,台湾也加入了产业外移的大潮之中,并逐渐扩大向大陆转移产业的规模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入WTO后,两岸经济交流日趋密切,产业合作愈发活跃。两岸产业如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相互进行分工与合作,定将会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归纳智能制造有关研究基础上,比较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的产业基础、贸易基础、合作基础,分析《中国制造2025》和台湾“生产力4.0”发展方案的政策规划,对比两岸智能制造企业、研究机构等支撑平台,并从合作模式、合作领域、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给出两岸合作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下,科技合作是推动两岸科技融合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知识场域”这一理论视角,构建基于结构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知识场域范式。从基本历程、空间特征、地区实践和共同叙事4个维度分析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时空演进特征。讨论基础研究、专利合作与产业共通标准3类场景的实践效果,评估知识场域演化扰动因素。围绕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探讨现实挑战,对深化两岸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