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Large quantities of research works and practical experi- enc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re exists an active interplay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system and urban land use (Fan, 1999; Mao, 2002; Xu, 1999; Wang, 2001). Urban developments are th…  相似文献   

2.
毛蒋兴  阎小培 《经济地理》2005,25(2):185-188,210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然后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具有利用方式不确定、利用环境复杂、升值潜力空间大、敏感度高等特点。由于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利用存在非农过度占用、耕地隐性流失过度、土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空间布局混乱等问题。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行为进行动态监测,编制结合部专项规划,创新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将可实现城乡结合部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作为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其良性运行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本文在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结构、系统目标及系统特征.最后对如何调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就城市尺度级别下的热环境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落 实影响绿地规划的具体空间区域,并提供可以指导绿地布局的 方法,以西安为例,量化植被、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地表温度 的关系,确定绿地降温的具体区域;通过卷积计算,以温度变 化为0作为界限,细化冷区和热区,提取城市微更新下绿地布 局待调整的位置;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算法,由绿地、建设用 地和水体分布预测作为热环境指示因子的地表温度,从而为规 划的合理性提供参考。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以及与已有方 法的比较,利用地表温度和地表覆盖变化,量化城市空间分布 结构,为绿地规划提供可以落实的具体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内涵及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指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大系统,交通问题不只是路与车、车与人的物理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由交通工具、道路、土地、能源、环境和出行主体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问题。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城市交通高能耗产生的原因以及高能耗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降低城市交通能耗、创建和谐城市生态交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城市居住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运用复合模型,并以此对浙江义乌市的城市居住用地进行了生态经济评价。评价结果可满意地应用于缺乏市场交易样本区的地价评估,对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指标选用、编制部门等方面存在着矛盾和脱节,本着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笔者分别从“两规”编制部门要密切配合和协调、加强土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统一人口统计指标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应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