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消费者发现加多宝的电视广告中不见了"王老吉"的字样,而部分户外广告也由原来的"怕上火喝王老吉"改为"怕上火喝正宗凉茶",并在显著位置突出"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字样。随后,加多宝发布声明称,红罐王老吉凉茶产品启用新包装,是让消费者正确识别加多宝的正宗凉茶,保护正宗凉茶的单一性和纯正性。  相似文献   

2.
袁洁平 《中国广告》2014,(5):105-107
正"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是加多宝公司在2003年为其租赁的品牌"王老吉"生产的红罐凉茶宣传推广活动与广告公司合创的,但自2012年"王老吉"品牌被广药集团收回后,广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继续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广告语作宣传,于是加  相似文献   

3.
"怕上火,喝王老吉"是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伴随着这句广告语,王老吉凉茶的知名度与销量也一飞冲天,坐上了国内饮品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自2010年,"王老吉"商标之争却让广药集团与加多宝集团"很上火"。两家凉茶龙头企业在渠道、产品、价格以及商标层面上数次法律上以及市场上的博弈以及发生了数十次之多。本文就加多宝和王老吉在北京市场价格,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结果,理论化的分析两家在产品价格这一面对消费者最直接的层面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是如何博弈的。  相似文献   

4.
宋春宁 《光彩》2012,(6):41-41
加多宝云王老吉化一直都体现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内容上,忽略了事件营销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集团胜诉,备受瞩目的中国第一商标案——"王老吉"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而失去了"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香港鸿道集团和加多宝公司也开始了艰难的去王老吉化征程。从3月份起,加多宝在全国媒体投放的广告不再提及王老吉,广告内容也由家喻户晓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成了"正宗凉茶,  相似文献   

5.
从打官司到"打架"、抢渠道,凭着"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的红罐凉茶的争夺战不断"上火"被誉为"中国商标第一案"的"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纷争,并没有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一纸裁决书而告终,其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从打官司到"打架"、抢渠道,凭着"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遍大江南北的红罐凉茶的争夺战不断"上火"。  相似文献   

6.
助推机遇:SARS、汶川地震 2003年非典期间,王老吉把握住了钟南山的一句“喝凉茶对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的免费广告,顺势确定了“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推广策略,一举打开全国市场;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加多宝作为首家捐款过亿元的非国有企业,获得了消费者的空前追捧,而加多宝顺势而为的经典网络营销,也从某种层面推波助澜,将王老吉的品牌与销售推上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王友海 《商界》2009,(7):78-81
助推机遇:SARS、汶川地震 2003年非典期间,王老吉把握住了钟南山的一句“喝凉茶对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的免费广告,顺势确定了“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推广策略。一举打开全国市场;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加多宝作为首家捐款过亿元的非国有企业,获得了消费者的空前追捧,而加多宝顺势而为的经典网络营销,也从某种层面推波助澜,将王老吉的品牌与销售推上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自从“怕上火,喝王老吉”异军突起征战全国市场后,凉茶产业的蛋糕日益增大,近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将凉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定了凉茶的合法身份,使我国凉茶产业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9.
袁婕 《现代商业》2011,(31):50-53
说起凉茶,人们首先想起的应该是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众多老字号中,王老吉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更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国际性民族饮料品牌。  相似文献   

10.
《粮食流通技术》2016,(21):127-128
正2016年11月1日,国内两家凉茶生产龙头企业——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厮杀",在鏖战数年之后突现出现转折:加多宝开始全线收缩。但对中药材行业来说,最为关注的则是,这一转变是否会对相关凉茶原料行情产生影响。中药材天地网调研显示,目前的"凉茶风波"尚未波及相关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11.
阳爱星 《中国品牌》2013,(12):72-75
在同质化严重的大竞争时代,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是一切经营的前提;加多宝品牌能够成功,与定位战略密不可分凉茶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我们及时明确了加多宝属于凉茶的品类。凉茶是一个很有区域性特征的产品,虽然加多宝代表凉茶,但是不容易在全国形成认知和接受,必须要为凉茶进行重新定位。我们邀请特劳特公司给我们做品牌定位战略咨询的时候,对全国的市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大家发现,"上火"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2.
连陀生 《中国市场》2007,(33):62-63
<正>王老吉在凉茶市场上一枝独秀,但行业第二品牌的可能出现,仍将是王老吉的心腹大患。"怕上火,喝王老吉"疾风骤雨般在我们耳边响起,从中央台到各省级卫视。在各渠道终端也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随之"王老吉"的销量从1亿到10亿,再到25亿,"王老吉"以火箭般的速度飘红全国。"降火"这个功能饮料的细分市场被点燃了。  相似文献   

13.
李毅彩 《现代商业》2013,(17):66-67
中国凉茶行业的第一品牌东莞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罐装“王老吉”凉茶在2012年5月更名为“加多宝”凉茶品牌。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在短短的半年内不仅品牌认知度遥遥领先,且仍然是终端销售最好的凉茶品牌产品。本文在分析了加多宝在更名后所采用的营销策略,认为其在品牌宣传上采用了借助于消费者“怀旧情感”的营销策略,极力打追加多宝=王老吉的情感认知公式,继续维持原有的强大销售渠道覆盖,从而实现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王老吉”到“加多宝”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14.
加多宝用"正名"、"造时"与"取道"这三个策略,取代王老吉成为了凉茶第一品牌。而在加多宝时代,王老吉应该"比附与建渠"、"取道"和"重新定位"的策略,争取与加多宝凉茶并立于凉茶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李志起 《中国市场》2010,(34):64-65
<正>"怕上火"让王老吉获得了什么"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红遍大江南北。销售额从区区1个亿,一路飙升到100多个亿。这似乎是一个神话,一句话有这么大的威力吗?这句话的威力在于:它让"王老吉"这个品牌,代表了"怕上火"这个概念,并把这个概念植入了消费者的心智里。当人们一想起"怕上火"时,马上想到喝"王老吉"。  相似文献   

16.
张轶儒 《糖烟酒周刊》2005,(2):A033-A034
随着“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在央视热播,凉茶作为功能性饮料的一个品种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两广是凉茶的传统市场。老凉茶品牌最近也比较活跃,在连锁凉茶铺等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推广其罐装、利乐装等新型包装产品。同时,众多企业相继推出类似凉茶产品,跟进王老吉。其中就有椰树集团和广州太阳人(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椰树“下火”清凉茶。  相似文献   

17.
加多宝集团是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民族企业,作为凉茶行业的龙头,为使其完善自己,迎接挑战和竞争,本文首先分析了加多宝目前的营销现状,在剖析加多宝成功的原因的同时找出加多宝凉茶的营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种红色罐装饮料王老吉(加多宝集团,下同)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而且,迅速飙红大江南北,成为近几年饮料行业的一匹黑马。其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变成了老少皆知的口头禅。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组销售数据说明这一问题。2002年,王老吉年销售额1.8亿元,2003年销售额6亿元,2004年销售额15亿元,2005年销售额25亿元,2006年是超过了35亿元。  相似文献   

19.
刘晓云  康迪 《成功营销》2012,(11):44-47
正随着《中国好声音》的持续爆红,作为独家冠名的加多宝集团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赢家。同时伴随2012年广告投放、渠道、供应链等一系列的成功运作,加多宝作为"老茶新秀",不仅最大限度完成了由经典红罐凉茶到加多宝凉茶的品牌转换,也实实在在地完成了销量的提升,续写着凉茶营销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0.
周瑞华  康迪 《成功营销》2014,(10):56-59
正加多宝与好声音的合作,更多的是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在"培育"好声音这档节目,将自己与节目永久地绑定,以一句"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让加多宝和好声音成为一个"共生体"——说到好声音,必加多宝;提到加多宝,必好声音。2012年,加多宝"切中"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用6000万冠名费用,让当时还在凉茶之争中的加多宝确立了品牌印象;2013年,携两个亿冠名费的加多宝打败了诸多对手,再续"好声音"的缘分;2014年,2.5亿冠名费和内定的身份,让加多宝与"好声音"的恋爱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