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的奠基石。Fama(1970)对有效市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给出了一个研究EMH的完整理论框架,正式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其核心是: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Fama(1970)同时提出资本市场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三种有效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自此,以股票价格随机游走为理论精髓的有效市场假说达到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2.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的奠基石。其核心是: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Fama(1970)同时提出资本市场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三种有效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本文概述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市场有效性对投资影响的两个重要方面:有限套利和噪声交易,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相应的投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是有关价格对各种影响价格的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有关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EMH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总是完全反映所有信息,并排除了利用现有信息就可以获得超额回报率交易策略的存在性.本文将着重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作一简要叙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经典经济学的基础,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提出为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石。但是自从有效市场假说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来围绕EMH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们在不断发现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证据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相悖的现象,这些异象向这一假设提出了有力挑战。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有效市场假说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理论上和现实经济中出现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探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是否从根本上解释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金融学界对于市场异象的研究和讨论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金融异象的发现对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以及效率市场假说(EMH)等都提出了质疑,并成为了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Fama(1998)虽然坚持市场是有效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已有两个持续存在的异象,在有力地挑战"有效市场"范式,其中一个就是盈余公告效应.盈余公告效应指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盈余数据的公布能够导致股价产生长期、持续和方向一致的漂移.  相似文献   

6.
郑鑫成 《上海会计》2003,(10):47-49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最流行的解释,资产的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指弱势有效)。但是我们看到,投资者总是试图发现那些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尽管EMH认为这是徒劳的;企业管理层总是试图将利空消息隐藏在脚注里,而监管当局则尽量消除这些做法,尽管EMH认为不管信息以何种方式呈报,都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中。因此,实务界和监管当局似乎并不相信该假说。即使在学术界,EMH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据的挑战。但因为没有人提出一种替代的假说来解释市场为何会失效以及如何失效,一些学者(…  相似文献   

7.
一、证券市场效率性界定及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现状分析证券市场效率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诸多经济与金融理论中,关于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1970)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若证券市场在价格形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股票市场有效性的讨论市场有效性理论所阐释的是市场的效率问题,“有效市场假设”认为若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的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该市场为有效率市场,若证券价格并不由于向所有证券交易参与者公布了信息集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该理论是由Roberts于1967年首次提出,并通过Fama较为严密的再定义,对信息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市场的效率程度做出了判断和描述,将市场效率按照证券市场上信息集的三种不同类型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黄斯斯 《会计师》2012,(22):17-18
<正>一、引言从1900年Bachelor对商品价格的实证分析,得出商品价格具有随机波动性。随后Kendall(1953)、Osborne(1959)先后对股票市场价格做了研究,直到Fama(1965)指出"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股票市场价格运动的随机性特征。"到了1970年,Fama给出了有效市场的完整框架,正式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有效市场的核心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市场信息做  相似文献   

10.
一、证券市场效率性界定及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现状分析 证券市场效率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诸多经济与金融理论中,关于证券市场效率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E.F.Fama(1970)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其主要缺陷(一)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含义经典的市场有效性定义是法马(Fama,1969)的阐释,即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1978年M.C.hensen提出了容易进行实证检验的有效市场定义,即根据某一信息集做出的决策不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经济利润;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随机游走(RW)和有效市场假说(EMH)基础之上的理论金融为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系,但它却忽略了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细致分析.正是这一缺陷使得行为金融对EMH和CAPM产生了质疑,开辟了证券投资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的证券组合理论创立了现代金融理论之开端。以有效市场理论、风险一收益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公司金融理论为四大学说,构建了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并推进金融理论研究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一、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的含义是:是指在一个市场上,所有的新信息都能迅速地被市场中的参与者所知晓,并能够立即融入到市场价格之中。所以在资本市场中,有效市场理论就是指当前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都已被考虑在普通股(或其他资产)的价格里。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辞典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下.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 EMH)认为投资者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完全理性,他们能够客观地对市场上的所有信息作出正确反映。任何有关价格的信息披露都会引起投资者的积极交易,以追求超额利润。理性投资者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可以有效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期货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引言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有效市场假说"(EMH)和"随机游走理论"(RW)为两大基石的主流传统金融学.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Anomaly),"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传统财务理论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理论基石之上,这些经典理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但忽略了对理财行为人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行为财务理论研究悄然兴起,CAPM和EMH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假设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肖晓慧 《时代金融》2014,(8X):26-26
传统财务理论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理论基石之上,这些经典理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但忽略了对理财行为人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行为财务理论研究悄然兴起,CAPM和EMH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行为财务学的理论假设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功能锁定"在西方已有相当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与有效市场假说(EMH)相竞争的一种学说,功能锁定假说(Functional Fixation Hypothesis,FFH)认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锁定于某种特定的表面信息,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有关信息来评估证券价值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Jensen(1966)采用实验研究(experimentla study)的方法发现了功能锁定的一些证据,Ashton(1976)使用的输入-输出研究(input-output study)也导出了支持FFH的证据.Hand(1990)提出了"扩展的功能锁定假说"(Extended FFH),他发现那些主要由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在定价上存在功能锁定,而由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不存在功能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效市场假设(EMH)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石,由于其过于简单的假设并不能完全解释现实市场中的金融现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日益兴起且影响不断扩大,对EMH形成了挑战。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提出证券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经营者股权与企业价值:外生性视角的理论基础、实证证据与内在缺陷所谓外生性视角是指把经营者股权作为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 研究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用。Jensen和Mecking(1976)认为随着经营者持股水平的上升,公司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理论解释一般被称之为利益一致性假说。Fama和Jensen(1983)进一步提出,如果经营者持股水平过高会让经营者的地位变得更加牢固,使得市场无法通过购并的方式进行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导致公司价值损失。这种理论解释一般称之为经营者防御假说。Morck Shleifer 和Vishny(1988)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上述的理论假说。他们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将经营者的持股水平分为[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