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自从通货紧缩发生以来,我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就有着一种倾向:治理通货紧缩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路是以凯恩斯的政策理论为依据的,其基本点是,通货紧缩时期,受流动性陷阱的影响,货币政策无效。通货紧缩导致流动性陷阱是人们判断货币政策无效的主要依据。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政策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是我们选择货币政策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我国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投资和消费的利率弹性是存在…  相似文献   

2.
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中国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证为基础,构建了嵌入双支柱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评估家庭和企业两类信贷约束变化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表明,基于不同微观主体的信贷约束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宏观审慎政策由强变弱和货币政策盯住产出系数变小能够增强政府消费和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但同时也会导致所得税和广义消费税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变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信贷约束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混合型或价格型或数量型货币政策”等双支柱调控转型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效应,认为家庭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对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影响极小,但是,如果针对企业的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则必将极大削弱财政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中的正统政策是指凯恩斯宏观呆所强调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需求管理政策;而结构调整、政治承诺、打击走私骗汇等措施因未纳入正统的分析框架而被定义的非为正统成份。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到底有没有关系以及其关系如何,西方理论界一直都存在争论。文章主要对凯恩斯以来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观点即货币产出相关论进行综述:凯恩斯等认为经济是不稳定的,必须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以便稳定经济;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工资和价格等理论得出货币政策能稳定总产出和就业的结论;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具有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新共识宏观经济学等流派也肯定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作用。据此得出应重视预期,注重货币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等启示与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起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日本于2001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同样的政策,由两个国家实施,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将从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国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8.
桁林 《财经研究》2001,27(3):3-11
本文分析了1997以来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的效果,一方面使得通货紧缩向经济复杂转化,另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分配等政策扩大了城乡差距,加之原油价格上涨上部因素的冲击,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物价上涨类型,提出坚持适度扩张政策,同时相应采取减税和收入政策的主张,以刺激供给因素尽快复苏。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多集中于分析通货膨胀特征和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则着重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动态乘数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政府购买对产出的短期乘数较大但长期乘数较小,对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值始终均为负值;政府投资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较政府购买要大;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各财政乘数均变小,并加剧了财政政策对投资、消费的挤出效应和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同时减小了财政扩张对产出的刺激。这说明在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来刺激经济、稳定产出时,需要区分并注意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长短期乘数差异,并注意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减少经济摩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新凯恩斯主义最优货币政策理论是基于最优行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符合私人部门的最优行为并含有名义刚性,被西方经济学界用于研究一系列政策问题,尤其是被广泛用于分析最优货币政策问题。在这套框架下,加入一系列的扩展条件后就可用于分析不同体制下的政策问题。因此,梳理国外新凯恩斯主义最优货币政策研究的演进,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分析与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