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12,(4):12-17
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的说法后,有网友根据"2011年当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合理房价收入比/90平方米",计算了各地的"合理房价"。如北京4387元/平方米、上海4831元/平方米、广州4573元/平方米、南京4293元/平方米等。这一略带调侃性质的计算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一些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尴尬。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至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果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属于过高范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更是远高于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6年第三季度最新统计分析显示,京沪穗深四地房价,除上海回调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经过对"房价收入比"分析,今年四地的"房价收入比"均达到10以上,深圳名列第一,房价相当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5.76倍,第二位的是上海,为15.55倍,其次是北京,为13.55倍,最后是广州12.67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住房价格"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6倍,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6倍。也就是说四  相似文献   

3.
杨朝淅 《楼市》2012,(7):34
总理的愿望是好的,但很难实现,尤其是温总理的任期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对房地产的调控却已有两年,在目前最后这段时间里,恐怕很难完成前两年没完成的任务。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就房地产问题表态,认为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之后,微博传出了有人推算的"总理房价",计算公式为:2011年当地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平均人口×  相似文献   

4.
房价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民生问题。确定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探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于政府制定住房政策,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测算2006—2010年南宁市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研究不同收入群体对各户型住宅的购房支付能力。研究表明,南宁市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呈梯级状分布,普通购房者面临购房困难、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因此政府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要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2012年3月14日,全国“两会”结束时,对于记者提问.住房价格回落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了调控目标?温家宝总理说:“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这段话,科学地、全面地、准确地回答了房价回归合理价位的标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房价收入比衡量房价合理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张倩 《总裁》2009,(10)
近几年,关于我国房价问题众说纷纭,房价收入比被作为判断房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房价收入比的具体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阐述了房价收入比的定义、特性和计算方法,然后论述了我国房价收入比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使用房价收入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2,杭州房价降多少才算合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菲 《楼市》2012,(Z2):74-75
杭州房价收入比高达35:1,7157.9元/平方米是合理价格?网络上,各种官方的、民间的、理性的、感性的说法纷繁复杂。那么,杭州的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又是怎样?2012年,杭州房价应该降多少才合理?调控以来,温家宝总理曾三令五申,"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然而"合理"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开发商、购房者、第三方对"合理"的降幅都有不同的理解。据透明售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主城区新房成交均价21040元/平方米,较2010年的21298元/平方米下降了25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与全国大中城市相比,降幅明显。然而,这样的降幅是否已经降到位?21040元/平方米的价格是否已经或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房价收入比是居住单元的中等自由市场价格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关于它的研究对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房价收入比的来源与发展入手,介绍了目前房价收入比在国外及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国内对于房价收入比的困惑,最后通过笔者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对于房价收入比测算方式的建议和假想。笔者认为,房价收入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政府调控市场提供参考,也应当对居民衡量自身的住房支付能力具有指向性。本文以成都市2011年的商品住房平均成交价及家庭年均收入为例,测算了不同收入层次人群对于不同面积的房屋的购买力,并以此对房价收入比的测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答中外记者问"时,对什么叫"房价合理回归"作出了明确的解释:"我以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利润相匹配。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  相似文献   

10.
房价收入比是考察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行指标。2005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只有6.77,并不是很高,而且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但我国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很大,2005年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是22.69,而最高收入户只有2.45,前者是后者的9.3倍,大大超过国际同等差距。这种巨大的社会差距,要求我国政府应对不同收入群体实施不同的住房政策,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权利。  相似文献   

11.
石玉斌 《企业导报》2015,(6):164+166
本文对西部11省(区)2005-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分析,结论表明滞后一期房价对当期房价存在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次之;经济增长对房价存在负向作用,城乡固定资产差距次之。最后,对稳定房价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价收入比"、"合理房价",往往因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参照系而显得极不靠谱。3月22日,网络上传出"各地合理房价图",颇为吸引眼球。有关"专家"还依照国际惯例,推算出各地"合理房价"。一时引来热议。最近,有"专家"说,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家庭6年的总收入可以购买一套房子,以此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各地的合理房价:按每个家庭拥有2名劳动力计算,  相似文献   

13.
唐黎标 《房地产导刊》2012,(10):125-125
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的目标来看,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参考性指标还没有接近“合理”的区间,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只有坚持和完善调控,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才能巩固调控效果,使房价继续向更合理、更安全的水平回落。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我国停止了福利分房制度,房地产由此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我国官方第一次提到"房价收入比"这一概念也是在1998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其中规定房价收入比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自从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住房供求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市化、收入差距对区域房价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化率的提高推高了房价;收入差距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推动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差距对房价的正向作用程度加大,在城市化率高的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多空间尺度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房价收入比、地价房价比的关系对住宅市场地价水平的合理值进行估计,用区间分析法来研究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区间。考虑到区域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大,对国家级、省市级、地区级甚至细化到城市的环线和小区级别,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等参数进行分析,来估计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水平。这有助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引导房地产业向健康稳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12,(7):78-79
4493元/平方米?5055元/平方米!15678元/平方米?对于温家宝总理口中的"合理房价",开发商和购房者各自坚守着自己的理解。不同版本的"总理房价"中,有的低得吓人,让人惊呼不可能,有的却高得与现实房价几乎无差,不免令人觉得是隔靴搔痒。那么,所谓的"总理房价"究竟有没有标准可依?杭州的房价应回归多少更合理?4493元/平方米?"理想"大过"合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城市层面来看,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关系,相对低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而较高的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从一、二、三类城市来看,一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二、三类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房价收入比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镇化门槛特征,城镇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促进了产业升级,城镇化水平低的城市其房价收入比抑制了产业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收入比对城镇人口流动具有筛选作用,影响人才集聚,房价收入比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虽然住宅价格是由住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住宅价格应该与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评价住房支付能力的指标有房价收入比(PIR)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HAI),房价收入比用于判读住房价格是否合理,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能够反映家庭购买住房的还贷能力.论文通过计算2004年我国34个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了城市排序.参照国外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论文采用Pareto累计图的评价方法,得出了我国当前房价收入比和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的分布区间.论文的研究成果既可作为政府调控城市住宅市场发展的依据,也可作为居民投资置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透过房价收入比看房地产市场泡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房地产泡沫,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在分析了房价收入比在我国偏低的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国外4~6倍的房价收入不适宜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并从房价收入比的波动程度和收入对房地产价格的解释能力入手,通过对各个省历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研判泡沫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