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论金融创新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方法专利是一种产生于金融创新的新兴专利,它对金融创新具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接受商业方法专利是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采取措施,提高我国金融业专利权取得和保护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业专利状况的梳理得到无专利的特征。该特征对于处于幼稚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桎梏。随着行业发展,无专利的弊会逐渐大于利,因此,我国的保险公司及专利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应对可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提高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保护,是金融企业真正的不断增长的利润。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专利保护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专利保护意识薄弱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专利组织、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创新体系,实行全面创新管理;做好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和专利知识水平;建立专用基金,对创新和专利者实施激励;重视创新及专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春蕊  田轩 《会计研究》2024,(2):99-112
我国专利质押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为研究专利的可质押性对创新的影响创造了条件。本文用我国的专利质押数据研究发现,专利的可质押性正向影响公司创新,而且对融资约束弱的公司影响更大。专利的可质押性通过提高创新的预期收益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同时,通过释放信号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吸引了人力资本,并降低了融资成本,从而将创新意愿转化为创新行动,提升了创新产出。用多种方法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本文丰富了文献中专利质押影响创新的渠道,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专利质押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专利制度保护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服务创新存在被模仿而迅速失去竞争优势的风险。本文通过建立理论经济学模型,在Bhattacharyya与Nanda对客户转换成本与创新动力的研究基础上,考虑加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本身为银行所带来的知识累积的影响,对创新银行与模仿银行进行博弈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银行除了客户转换成本之外,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累积与服务质量也对创新带来先动优势。  相似文献   

7.
加强我国银行业务创新中商业方法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商业方法作为商业活动中的一般经营、管理规则,在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的过程中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对象。以花旗银行为代表,多家外资银行也正向我国知识产权局提出"商业方法类"专利申请。一旦申请成功,将会威胁中国银行业务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挑战,我们的银行到了必须把金融商业方法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考虑的时候了。为此,笔者拟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化的起因着手,探究我国银行业务创新中商业方法专利法律之保护,以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运用2002—2013年省际数据和面板数据估计技术,考察了金融深度和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深度对以专利表示的地区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这种影响对外观设计专利等小型创新的影响要比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等更为复杂的创新影响更大,但政府干预并未明显降低区域创新表现的资源分配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了2006-201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实施期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期权激励提高了企业的专利产出,其增加幅度高达30%;本文进一步发现,期权激励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分别在非国有企业、基金持股较多的企业、期权行权期较长的企业和高管期权授予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为理解期权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希望提升公司创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司决策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正在推动国家专利发展战略,试图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且全力保护国产专利。这种自主专利有时被当作武器,对付海外的竞争对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11月公布了2011年到2020年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明确通过专利保护鼓励创新,让技术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拥有专利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与水平,是城市综合科技实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专利角度入手,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专利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合肥、武汉在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和市场价值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南昌、郑州城市在创新发展速度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36个一线城市数据,采用基本回归的方法对中国风险投资与城市创新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创新能力随着风险投资金额的增加而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2)受地区异质性的影响,风险投资额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在西部效果最明显,中部、东北部、东部依次减小。最后提出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构建保障制度体系、将风险投资目标转向中西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余翔  邱洪华 《金融论坛》2007,12(12):10-15
从商业方法创新相关概念的辨析和商业方法专利在银行业中的发展出发,本文详尽检索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并在检索的专利数据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发展的态势.同时,入世之后,商业方法专利已经成为外资银行涌进并占有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之一,因此,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内资银行的专利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专利管理工作有所改善,但专利领域的竞争优势尚未建立,专利战略的实施还需时日.所以,要进一步提高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含量,加强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研发,加紧对发达国家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25-25
现在是讲求“创新”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想通过“创新”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创新”,或从创新中受益。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各类企业中,99%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上过硬的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倒下,领先的技术并未成为这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创新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不少金融机构法律意识淡薄,相互抄袭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产品创新,对金融产品授予知识产权是保护金融主体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保险产品为例进行分析,指出金融产品具备知识产权属性,并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包括保险产品在内的金融产品的知识产...  相似文献   

18.
龙小宁  易巍  林志帆 《金融研究》2018,458(8):120-136
本文从立法制规保护、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三个维度构造省级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并与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匹配,使用Griliches (1981)“知识资本”价值评估模型定量测算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研究发现:1.专利的平均价值约为685万元/件,且发明的价值明显高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2.省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每提升1%将使上市公司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价值分别提升128、10、15万元,使用地方知识产权局领导的教育信息作为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论稳健成立;3.分维度看,司法保护的价值最大,立法制规保护次之,行政保护尚不明确;4.非国有企业与高科技行业企业的专利价值对知识产权保护更为敏感。本文启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加强知识产权“有法必依”的司法保护、整合司法与行政“双轨制”保护,有助于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专利与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军 《金融论坛》2006,11(6):34-4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成为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提高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保护,是金融企业真正的不断增长的利润。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专利保护体系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信息反馈渠道不畅,专利保护意识薄弱以及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专利组织、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创新体系,实行全面创新管理;做好培训宣传,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和专利知识水平;建立专用基金,对创新和专利者实施激励;重视创新及专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商业方法是商业思想、商业运行模式、计算机软硬件的集合体,文章探讨了金融创新环境下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的整体形势与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战略上加强商业方法专利乃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估,并通过构建制度和加大技术创新扶持来改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