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剑 《金卡工程》2001,(5):50-53
现代卡系统或多或少都采用了密码技术来加强系统的安全。好的密码算法可以给卡系统(至少是在理论上)提供非常高的安全强度,但是,并不是一个高强度的密码算法就一定会给卡系统带来高强度的安全。攻击者经常会避开高强度的算法而从其它方面对卡系统发起攻击,如从协议发起对卡系统的攻击。如果卡系统协议设计不当,则这些攻击就可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
一、项目背景 2008年,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解了NXP的Mifare1芯片的安全算法,基于M1卡的系统安全基础已经动摇,M1卡已经不再安全。同Mifare1卡相比,CPU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CPU卡采用了多种芯片级防攻击手段,基本上不可伪造;CPU卡所特有的内外部认证机制以及以金融IC卡规范为代表的专用认证机制,能够完全保障交易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卡》2013,(4):38-40
1.客户需了解的用卡安全知识有哪些?在用卡安全方面,发卡行须提醒广大客户做到以下四点:(1)保护好个人信息。通过银行提供的正规渠道申请信用卡;不要委托他人或中介机构代办信用卡;不要将生日、证件号码、简单数列(如111111、123456等)作为信用卡密码;不要轻易向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透露信用卡账号及密码等信息;不要把身份证、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2)保障ATM操作安全。在ATM上查询、取款时,要留意ATM上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输入取现密码时,应采取适当的遮挡防护措施;选择打印ATM交易单据后,不要将其随手丢弃,应妥善保管或及时处理、销毁单据;ATM出现机器吞卡或不吐钞时,原地直接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求助;认真识别银  相似文献   

4.
正每天不时发生的ATM"吞卡",给部分银行卡的持卡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银行ATM机具设置"吞卡"功能,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一般而言,"吞卡"主要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一是在持卡人交易完毕超过30秒钟后忘记取卡,ATM自动吞卡以防被别人拾取;二是ATM机具或系统发生故障;三是根据发卡行的要求对挂失卡、被  相似文献   

5.
安全性是银行对交易媒介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两个方面:系统的安全性、金融交易数据的安全性。银行要求在金融交易发生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保障关键和重要数据的安全。IC 卡作为新涌现出的一种金融卡,除了要满足金融卡的基本安全要求外,还有一些具有卡的脱机交易以及卡上数据保护的安全要求。为了保证 IC 卡在金融业的应用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确保 IC 卡各种交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维护银行的信誉,有必要在 IC 卡应用中制定一套完整的、全面的安全体系。本文参照人行的 IC 卡规范并结合建设银行在 IC 卡应用与安全上的具体要求,提  相似文献   

6.
目前银行大多在网络边界安全、入侵检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交易系统上对交易员的登陆认证大多采用了 IC 卡的方式,实现了交易人员的双因素身份认证;但是,在网络设备、主机系统的管理人员身份认证上,目前大多还没有采用好的安全技术。银行业务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问题将成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  相似文献   

7.
持卡一家人     
生活好了,钱包也会长胖。不过里面多起来的,可不光是钱,还有各种各样的卡。它们是一个个跃动在经济生活中的时代音符。持卡、用卡、爱卡,谱成了我们一家快乐生活的交响曲。我的安全账房自打第一次领工资起,我就爱死了借记卡。辛辛苦苦一个月的血汗钱,竟浓缩在这样一张小小的卡片  相似文献   

8.
安全功能研究是USIM卡操作系统(cos)的最核心的部分,确保卡系统的安全。本文通过对3G网络中USIM卡存在的安全威胁的分析,并与SIM卡安全功能进行比较,结合3G的国际标准,设计出USIM卡COS的安全管理功能模块,提出以C语言实现的针对USIM卡专用的加密算法函数库的接口API。安全功能主要从文件访问机制、鉴权算法、加密算法接口API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卡的芯片中,有效解决USIM卡存在的安全威胁,确保卡中储存资源的安全和通信业务的正常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安全、方便、快捷的金融支付服务的迫切需求,针对磁条卡的犯罪日趋增多,磁条卡正被金融IC卡逐步取代,而金融IC卡的优越性还需一套完备的安全体系做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金融IC卡发展的经典案例勾画了金融IC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介绍了中国在提高金融IC卡应用安全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年致辞     
蓦然回首,2005年又悄然滑过。在这一年里,中国银行卡市场起伏跌宕,热闹非凡。寄托着政府的殷殷期望,各部门大力推动、严格规范,中国银行卡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银行卡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昭示着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银行卡产业初遇风险的挑战。伴随着机遇与挑战,中国银  相似文献   

11.
行业     
《金卡工程》2008,12(5):4-6
IC卡安全测评中心近日在北京挂牌成立;国际蔬菜产业品牌展会使用智能门票;京地铁AFC自动售检票系统将启用;许昌成功安装“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银联标准公务卡突破40万张;芜湖、南京等八市公交IC卡有望联网通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农业银行江西余干县支行周锋荣2016年12月26日来稿指出,银行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消除银行卡的洗钱隐患:一是加强对持卡人安全用卡知识的宣传。利用网络和媒体大力进行"银行卡安全常识"普及活动,通过电视新闻媒体曝光银行卡犯罪常见手法并进行案例警示,通过安全用卡宣传海报、折页、POS签购单、信用卡对账单、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宣传安全用卡知识,提高民众的  相似文献   

13.
《时代金融》2011,(31):53
<正>为配合公安部"天网-2011"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促进网上支付用卡安全知识传播,2011年10月5日,中国银联联合公安部推出"2011放心用卡安全支付"有奖调查活动。持卡人在10月23日前登录中国银联官网活动专区填答问卷,就有机会获得4000元"银联在线商城"购物券。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人行金融IC卡的基本规范,重点讨论了怎样基于符合人行规范的金融IC卡,实现一卡多用的应用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融IC卡作为普惠金融、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可有效满足公众小额、安全、快捷、一卡通用的支付需求。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突破10亿张,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金融IC卡发卡量约9亿张,地方性商业银行金融IC卡发卡量约1亿张;2014年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4.5亿张,其中第一季度1.3亿张,第二季度1.5亿张,第三季度  相似文献   

16.
一、金融IC卡国产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国产芯片认可度低。华虹、复旦微电子、大唐微电子等国产芯片厂商的金融IC卡芯片已经通过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取得银联卡芯片安全认证,部分芯片也取得了国际认可的EMV标准认证。尽管人行已要求各商业银行消除阻碍和限制采购国产芯片的歧视性条款,但部分商业银行仍坚持要求入围芯片必须通过国际CC认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经历了美国信用卡信息泄露事件引发的震惊和国内银行卡短信欺诈案件带来的不安后,正逐步接受和熟悉银行卡的国人在安全用卡、保护持卡人自身信息安全方面的神经紧绷起来。与此同时,利用磁条卡安全漏洞进行银行卡欺诈的案件仍不时侵害着持卡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安全用卡,在与伪卡、盗卡交易的博弈中保护持卡人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使用卡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得到合理的解决,让持卡人有个放心、安全的交易环境?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银行业处理争议交易的专家,他们在介绍了争议交易的处理机制的同时也对持卡人安全用卡提出了中…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人们开发出多种支付工具都是为了使支付交易更容易、更安全。支付卡的出现,无疑是向安全支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随着磁条卡向更具安全特性的EMV芯片支付卡的迁移,支付交易的安全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金融IC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支付工具,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寿命长、支持非接触使用、可脱机使用和可实现一卡多用等特点。金融IC卡的以上优势是磁条卡不具备的,因此,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意义1.提供安全、快捷的电子化支付工具,让百姓享受便捷生活金融IC卡的安全性、便利性,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随着银行卡发卡量的增长、受理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金融IC卡的应用推广正步入关键期。一方面,伴随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金融IC卡的优势日益凸显,用户数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关于做好2014年金融IC卡推广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4]57号)正式下发,对如何深入推广金融IC卡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服务好金融IC卡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