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就江苏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两组数据依次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最后建立VAR模型,进一步动态分析及预测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19):59-62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1995—2012年R&D经费支出、R&D人员数、资本投入与GDP的统计数据,利用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分析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R&D经费内部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系统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机制;R&D经费内部支出和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R&D人员数不是引起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R&D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最后,针对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1990-2006年间浙江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资本、劳动和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浙江经济增长属于外延式增长,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0%,是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990-2006年整个期间R&D存量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88%,浙江R&D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框架,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数据,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物质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R&D投资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以及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健康投资对产出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算了我国总量的生产函数以及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此外,本文还将全要素生产率内生化,进一步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不同地区高校R&D效率的基础上,展开R&D投入水平或R&D产出水平,或二者交互作用的差异对地区高校R&D超效率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高校R&D投入水平或产出水平的差异对R&D效率没有影响,但R&D投入与产出交互作用的差异对R&D效率的影响显著。各地区高校应在提高R&D投入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保障其供给充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科研激励体系,鼓励高校R&D人员以饱满的科研热情不断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搭建便捷的产出通道,鼓励高校R&D人员的科研产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R&D投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R&D投入不仅对所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本文运用北京2001~2011年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根据不同结构建立了相应模型,揭示了北京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增长理论越来越强调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创新从技术到制度两方面提高生产率.产业组织理论则关注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如果产业集中度与技术创新有正相关关系,则可以采取政策促进产业集中度的上升,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在我国的转型经济中,我国的企业规模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我国的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和R&D投入(R&D集中度)、R&D产出(专利、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关系,本文将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以中国工业行业(1993~2006年)为研究对象,在将R&D资本存量分为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对它们对生产率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行业样本下除了外国其他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影响不确定外,本国本行业R&D、本国其他行业R&D、外国本行业R&D资本对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产权结构等约束条件下,虽然一些R&D投入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抑制,但大多数R&D投入仍有显著的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 引言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景气与否的指标, 是社会发展的表现.目前学界普遍,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投入、 科技和劳动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近年来, 我国经济飞速增长, 明确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还是科技进步需要回答一下问题: 各要素的资金投入占比为多少? 对工业增加值的边际贡献率又分别是多少? 文章探讨了我国21年间工业研发投入强度 (R&D)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对中国工业增加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 R&D强度能大幅并有效地促进工业发展, 除此之外, 劳动力要素对仍是中国工业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与发展(R&D)活动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源泉,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R&D资源投入的调查分析以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研究,得出了黑龙江R&D资源的投入规模与分布状态的详细研究结果,以期对黑龙江省R&D经费投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利用56个国家高新区2009—2011年的研发活动数据,考察了区域创新环境对高新区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宽松的政府研发资金获取环境、激烈的高级研发人力竞争和较大的市场容量不利于高新区研发效率;区域良好的市场研发资金获取环境、劳动力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发达的技术市场有利于高新区研发效率。区域应当为高新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按东、中、西部地区划分,对我国不同区域的R&D经费总量和R&D经费投入强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我国不同区域R&D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首都发展新方向。遵循市场导向、高成长性、产业关联等原则,综合考虑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北京资源特点、城市功能定位和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险段等因素,初步提出将互联网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数字新媒体、咨询服务、清洁技术等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增长点。未来,北京要通过加强政府扶持与引导,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首都经济新增长点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慧  黄静  吴和成 《价值工程》2010,29(34):27-28
基于2000年-2005年制造业29个行业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各行业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显著,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R&D经费投入弹性系数较高,反映了这些行业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创新机会;而R&D人员投入弹性系数较低,说明我国制造业行业存在着冗员现象。针对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R&D研发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溢出和转移机制将成为该创新系统建构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高校R&D研发活动为对象,从知识溢出的地理空间效应出发,考虑不同研发支出的特点,测度其R&D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溢出效应。得到的结论是:高校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而试验与发展研究活动则没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另外,科研机构虽然在R&D投入大于高校R&D投入,但是对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则没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应用耦合机制和时空协调性模型,对1996、2000和2004年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中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颉颃阶段,且东部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空间对应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②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增大;③中国大部分省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工业化发展超前型.  相似文献   

17.
何健文 《价值工程》2014,(24):150-151
围绕国内四个发达省份的科技投入规模和结构,分析这些发达省份科技投入方面的基本现状,并指出:随着发达省份逐步进入工业化后阶段,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对于发达省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我国1995—2011年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和高技术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协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且长期作用更明显;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与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互为因果关系。因此,要实现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增加投入量的同时重视高技术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的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方向。文章通过分析标准化与低碳技术的研发、产业化、扩散之间的作用机理,表明标准化与低碳经济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在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规律下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标准化以一种柔性的技术渗透的方式嵌入到社会发展体系中,发挥系统协调与整体推进的作用,进而推动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