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成因与反老年贫困的对策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发生了"断裂"。文章采取了过程与行动的分析框架,从过程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老年贫困的多元成因,既有正式制度的缺失与排斥又有非正式网络的缺乏等结构层面上的原因,也有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层面的原因,还有家庭与个人方面的原因。从行动的视角看反老年贫困的实践,提出了从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不同层面协调起来共同化解农村老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贫困问题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从区域角度认识贫困问题,学术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索性地总结了贫困区域问题的认知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贫困区域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原因,最后,从解决区域政府贫困与解决区域居民贫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贫困区域发展问题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傅鹏  张鹏  周颖 《财经研究》2018,(2):115-126
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效应和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管是采用地理距离权重、经济距离权重还是嵌套权重,农民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医疗贫困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意味着贫困分布呈现典型的"穷-穷"集聚特征,这一分布特征实际上从贫困角度验证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农村金融发展不仅具有直接的减贫作用,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发挥间接减贫作用,且这种溢出效应带来的减贫效果比直接效应更为显著.对医疗贫困等公共服务上的贫困,其改善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和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从多维视角重新审视农民面临的贫困问题,为"十三五"实施全面脱贫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河北省农村贫困的调查数据,通过对河北省农村贫困现状的分析描述,进一步从农民收入、支出及国家的扶贫政策三方面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少、支出多、政府投资力度不够、扶贫政策效果不佳等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认为,农村的贫困状况有所减缓,但未得到根本改变;导致农村贫困的原因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与政府的积极作为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政府战胜贫困的两大因素。中国扶贫机制的特征有三:1.政府、市场、社会方式同时发挥作用;2.各种方式之间的整合广泛存在;3.在整合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以上两个因素并不能很好展示中国扶贫模式背后的逻辑。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制度化、经常化的"跨界"整合以增进公共价值。我国农村扶贫也具有这种多元整合的特征,其与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扶贫格局中的东西协作为案例以展现我国农村扶贫中政府主导下多元整合的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农村贫困出现了新的特征。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禀赋不足、自然灾害、农民素质问题、国家扶贫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客观因素、政策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化的原因,同时就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扶贫的反贫困措施,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社会救济的创新.如何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输血"到精准扶贫的"造血",从单方面的政府保障兜底到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使得贫困农民正真正地脱贫.低保和扶贫两种帮扶措施,在贫困户动态管理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协调配合和融合发展呢.本文研究了现阶段精准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精准扶贫存在不合理区间,建档立卡缺乏动态管理,低保和扶贫存在"关系户"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与现状、农村劳动力踌区域流动的制度障碍与利益冲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有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艳  张勇 《经济地理》2007,27(3):509-512
乡村文化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它具有自然性、生产性和脆弱性等特性。乡村文化对游客的旅游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可满足人们的乡村旅游需求,是产生乡村旅游的动因。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应注意强化浓郁的乡村文化意象,可采用文化观光型模式、文化体验型模式或文化综合型模式开发出乡村文化旅游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自从19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以来,被认为是拉动乡村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影响的两面性以及乡村旅游自发展以来所产生的众多问题又值得人们注意。文章以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将其抽象为一个较完整的模型,并着重指出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乡村工业的未来与农村小城镇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蓝万炼 《经济地理》2001,21(6):684-689
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在我国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并不能代替农村城市化。我国的农村小城镇在其发展历程中已走过了乡村集市贸易中心地阶段,乡村行政中心地阶段,现在正处于乡村工业中心地阶段,目前的乡村工业化道路只是我国农民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的选择。随着我国乡村工业与城市工业并行的二元工业化模式向一元城市工业化模式的转变,农村小城镇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乡村社区服务中心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包括农村民主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本文通过对具有全国代表性调查数据的分析,通过研究村主任直接选举和农村税费改革对公共投资的影响后发现,村主任直接选举可以有效促进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增加,但农村税费改革则在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对农村公共投资产生短期负面影响。研究建议上级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乡村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刊将陆续推出“中国乡村研究三十年”和“西学三十年——古典西学在中国”两个专题。 “中国乡村研究三十年”专题为今年9月19日至20日本刊联合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乡村社会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开放时代论坛”的部分成果。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行政学院、南通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日本歧阜大学以及主办方山东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的近40名从事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专题内容系根据会议现场讨论的录音整理而成(部分未经发言者审阅)。本专题的内容次序及标题为编者另行拟定。限于篇幅,本次论坛上涉及中国农村具体问题的研究报告及讨论不在本专题之列,读者可通过本刊网站(www.opentimes.cn)作进一步浏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