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展历程表明,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维护金融业稳定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更可以有效激励金融机构保持充足的资本、约束自身高风险行为,是对一般意义上的金融监管构成的一种机制性补充。中国应尽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安全网。在制度设计上,通过赋予存款保险机构必要的功能,加强制度的正向激励机制,减少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
孙龙 《时代金融》2014,(11):106+110
随着《存款保险条例》已进入最后的草拟阶段,银行类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渐入人们眼帘,实际上存款保险制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在美国诞生,已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本文将对存款保险制度作以简要介绍,比较了美国、德国、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借以说明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微观金融体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来保障金融体系已经提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在存款保险关系中,作为投保人的是各家存款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运营状况直接决定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反过来也影响着存款金融机构的运营状况。因此,如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必需充分考虑到我国当前金融微观环境,尤其要关注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的一种创新制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历程及所面临的障碍,进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在不久的未来,存款保险制度、审慎性监管和最后贷款人三大制度将共同构成我国的金融安全网。笔者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预测这一新的制度在建立之初和实际运行中,所可能出现的制约其稳定、可续运行的风险因素。并以这些问题为根据,讨论如何改进与其实施相配套的一系列机制,从而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保证其职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的潜在风险(一)投保金融机构进行高风险投资的道德风险由于存款保险使大多数储户的存款得到了较高程度的支付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攀 《南方金融》2013,(5):53-5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防止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系统性风险、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迫切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争议以及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在制度职能设计、参与模式选择、保障范围、保险限额、费率制定以及存款保险基金运作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框架。  相似文献   

7.
李攀 《时代金融》2013,(11):46-47,5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已成为防止存款类金融机构发生系统性危机以及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介绍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争议以及我国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现状,然后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比较,在制度职能设计、参与模式选择、保险限额、保障范围、费率制定以及存款基金运作等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14,(6):46-4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中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银行也可破产。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化解这一风险的有效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特定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某个金融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由  相似文献   

9.
存款保险制度设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有的隐形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承担救助责任的制度,容易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金融机构为获取高额利润从事高风险业务,而投资者也把防范风险作为国家的义务,盲目追求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用以防范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构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背景,指出现行存款保险制度弊端,结合我国金融体制实情给出针对性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关键期,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调整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蓄势待发。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市场、运行和监管体系,才能有效地分散风险,为经济转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而建立存款保险和允许银行破产等制度,能快速推进金融改革,使金融为经济实体服务,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呈现健康、有序与持久的活力。本文在简要介绍存款保险制度的定义、类型及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我国存款制度建立的一些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挑战。在对中小银行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其优势和劣势,并从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巴塞尔协议Ⅲ五个角度,探讨金融新常态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冲击。最后,提出完善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推动中小银行从资产负债的“被动管理、分离管理、表内管理”向“主动管理、统一管理、全面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双语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机构,运用风险补偿机制来保护存款人免受因金融机构破产而导致的财物损失,从而提高公众对银行部门的信任,有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通过防止流动性恐慌,存款保险还可以使实体经济避开银行体系不稳定造成的部分恶劣影响。存款保险制度有隐性的和显性的两种。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全球加快了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2015年5月,我国成为全球第 114个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本文基于全球80个国家的1122家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 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增大了个体银行的 风险承担,表现为道德风险效应。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存款保险机构性质、存款保险基金管理 方式、风险差别费率、存款保险基金来源和共同保险这5个存款保险制度设计对银行风险承担 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重新开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2013年10月25日,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始发布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利率市场化的重启和进一步推进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利率市场化必然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即围绕此进行研究,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银行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适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对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对象、保险限额、费率、保险基金构成、主要业务、韩国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职能及其在应对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松原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仍然执行“一刀切”的利率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缺失,定价不合理的问题突显。对于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松原市来说,做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面对这种多元化矛盾的金融市场,如何努力提高款定价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调整贷款定价方式,把信贷支农和贷款定价机制有效整合,对增加金融支农力度,实现金融信贷支农的“双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financial consolidation creates some dangers because it is leading to larger institutions who might expose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to increased systemic risk, these dangers can be handled by vigilant supervision and a government safety net with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constructive ambiguity. Financial consolidation also opens up opportunities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scope of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mit it to narrow bank accounts, thus substantially reducing the moral hazard created by the government safety net. Reducing the scope of deposit insurance, however, does not eliminate the need for a government safety net, and thus there is still a strong need for adequat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Moving to a world in which we have larger, nationwide, diversifi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 which deposit insurance plays a very limited role,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However, it is no panacea: the job of financial regulators and supervisors will continue to be highly challeng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设立。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困难也日益加大。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处置风险隐患,就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故急需建立相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来监测金融机构,杜绝风险发生。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风险传导机制,初步建立系统性金融预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意见以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受限于多重不利因素。金融排斥导致其“普惠性”与“盈利性”目标相悖是普惠金融发展受限的内在原因;监管错位构成了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阻碍;共享性征信体系尚未完成是普惠金融发展不足的环境壁垒,寻求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迫在眉睫。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及金融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视角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路径,从发挥政府引导与支持作用、引导互联网金融回归普惠之道、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普惠资源投入、依靠金融技术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服务机制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