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芳沁 《中国市场》2012,(21):64-65
<正>华谊兄弟最近有点诸事不顺的样子。2012年,它决定进一步摆脱"明星"的影响,开更多的电影院。这是最近几年来,华谊兄弟第一次没有推出冯小刚——中国第一个拍"贺岁片"的导演——的"贺岁片"。但冯小刚也没闲着,赶工期之余还上微博诉苦,疑惑自己是否已无法再爱电影。这一下,华谊兄弟股价又出现了波动。对于  相似文献   

2.
冯小刚的微博"撒娇",加重了人们对于华谊核心竞争力的质疑:过于倚重一个人将难以为继。华谊拿出产业链上游稀缺的内容资源与各方合作,以期产生数倍于当前电影票房市场的产值。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华谊")没有想到,其旗下名导冯小刚的一条微博会给公司带来些许波澜。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20日晚上,北京万城华府别墅区内星光璀璨,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以及冯小刚导演备受瞩目的巨制<夜宴>电影原声音乐会在这里首次全球公演,同时也标志着亿城集团旗下项目万城华府与中国影视文化业航母华谊兄弟2006年电影新作<夜宴>的品牌联合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4.
康迪 《三联竞争力》2006,(10):37-38
2006年8月20日晚上,北京万城华府别墅区内星光璀璨,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以及冯小刚导演备受瞩目的巨制《夜宴》电影原声音乐会在这里首次全球公演,同时也标志着亿城集团旗下项目万城华府与中国影视文化业肮母华谊兄弟2006年电影新作《夜宴》的品牌联合自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5.
《市场周刊》2014,(7):62-65
5年前的一张照片。或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经典一幕——著名导演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肩并肩站在一起,面对着显示屏上节节高升的股价,笑得合不拢嘴。那是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第一天,“明星股东”冯小刚身价超过两亿。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传媒产业逐渐兴起,人们对于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庞大市场需求的作用下我国一批实力雄厚的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如雨后春笋,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文中简称"华谊兄弟")无疑是它们中的佼佼者。本文将对华谊兄弟2011—2013年度财务报告进行深入剖析,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华谊兄弟的营运能力。  相似文献   

7.
华谊工厂     
汪琳 《21世纪商业评论》2011,(5):57-58,56,13
在2011年初的春茗会上,华谊兄弟传媒发布了年度电影的"H计划"。与往年不同,华谊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冯小刚的新作《温故1942》将于10月开拍,年底将无新作问世。华谊兄弟的年度电影将与9位新锐导演合作,  相似文献   

8.
《商业文化》2006,(10):10-10
从《天下无贼》开始走大片路线的华谊兄弟决定将大片坚持到底。该集团总裁王中军在十二周年庆典时仍然表示,华谊今后每年将在影视方面投资5—6亿元人民币;今年华谊的大片有冯小刚拍摄的《夜宴》.明年将投资拍摄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和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  相似文献   

9.
刘晓妍 《浙商》2009,(21):52-55
作为内地最大的民营影视制作集团、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娱乐企业,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率领的华谊兄弟成为创业板上市“首发阵容”当之无愧的“明星股”。不仅仅是因为华谊在大众消费市场颇高的知名度,更因为其股东名单中,除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在内的影视明星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华谊兄弟作为案例研究影视企业品牌经营战略,从华谊兄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中,探索华谊兄弟在品牌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并为其提供未来影视品牌发展的建议,也为中国影视企业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谊大戏     
正娱乐传媒业烈火烹油的时代,王中军如何以卡位、试错、平台等互联网思维,希图缔造一个"大娱乐"的帝国?马年春晚,王中军从头到尾是看全的,因为冯小刚。姚贝娜、李敏镐、姚晨等一众华谊明星亮相,春晚一度被吐槽是公司年会,王中军为华谊更为"哥们"冯小刚鸣不平":一个导演,是不是总有几个熟悉的演员?有关系不等于是利益,导演用演员就是利益输送?冯小刚分文未取,忙了半年,也没人说句公道话。"当王中军一身休闲装,与《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谈论春晚时,神态淡定,他和冯小刚有个共同  相似文献   

12.
互动     
正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手游抑或目前看来发展缓慢的实景娱乐,都在王中军的棋盘中。华谊的棋盘从《私人订制》到马年春晚,大家对华谊的吐槽从2013年持续到2014年,也算是跨越了"1314"。吐槽归吐槽,华谊兄弟无疑还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赢得了眼球也在过去一年赚得盆满钵满。从电视剧开始到收购手游公司以及进军地产,早期以电影起家的华谊,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而掌舵者王中军也成了大家眼中的"讲故事大王"。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15,(4):24
"互联网+"横空出世,资本市场予以高度关注和极大热情。互联网巨头的"A"计划更是有备而来。巨资参与定增、收购股权入主、共设产业基金……不经意间,阿里、腾讯、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现身A股市场。一参与定增资本谋局合纵连横腾讯稳坐华谊二股东2014年11月,华谊兄弟公布定增预案后,腾讯所持有的华谊兄弟股份比例为8.08%,成为仅次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4.
华谊兄弟是枚重要的棋子,但不一定是王氏兄弟娱乐帝国中的全部。史实证明,说大话是商业里的家常便饭。话语人:王中军,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话语时间:2013年5月初话语:我们两个人短期内不会卖股票。后续:5月24日,抛售华谊兄弟457万股,套现1.41亿元。后又于8月16日、8月20日先后减持华谊兄弟共计套现4亿元。  相似文献   

15.
吴越人 《大经贸》2009,(11):96-96
在2009年末的股市,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出现在资本市场上的娱乐明星们。 2009年10月,因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和上海徐家汇商城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通过,华谊群星(如冯小刚、黄晓明、张纪中等)和作家余秋雨都成功晋升亿万富豪的行列,而名人、明星借助资本市场财富暴增也成为近期的热点;同时,徐帆、邓婕等明星“潜伏”上市公司浙江东方的消息则引发媒体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华谊的棋盘     
从《私人订制》到马年春晚,大家对华谊的吐槽从2013年持续到2014年,也算是跨越了“1314”。吐槽归吐槽,华谊兄弟无疑还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赢得了眼球也在过去一年赚得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分析华谊兄弟如何打造旗下一系列品牌,并通过对品牌的经营提升企业价值,延伸产品价值链,完善盈利模式。希望本文能为同领域的文化企业打造品牌提供更多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楠 《商务周刊》2010,(6):71-71
2009年“十一”长假之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300027)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了上市路演,现场盛况空前。面对上百人的竞购长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感慨道:“这更像一场电影首映礼。”如果说王是制片人的话,这场豪华盛宴的“幕后导演”就是华谊兄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胡明。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有的华谊兄弟股票走势进行分析,给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参考意见,深层次从企业基本面和财务状况剖析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对近一年的走势进行分析,进而综合大环境理性看待华谊兄弟股票的走势。  相似文献   

20.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这场战役中,文化传媒行业虽然经历春节档取消、电影院停止营业、影视剧停止拍摄等困难。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文化传媒企业、艺人个人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有人发现,在大年三十这天,华谊兄弟低调捐赠100万元人民币,是文化传媒界最早捐款的企业之一。其实2019年,对华谊兄弟来说,是成立25年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