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2007-2010年的四年中,中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呈现出平稳的态势,上市公司派现与不派现的数量大致相当;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先升后降;盈利能力不是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首要决定因素;尽管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对控股股东有着比较重要和明显的制衡作用,但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还是存在通过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每股货币资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没有正相关关系,成熟市场的所谓债务协定约束现金盈利的说法在中国并不存在。为此,应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改革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提高股利决策的稳定性,彻底取消红利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治理环境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与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及个数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治水平越高、政府干预越少,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越少.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建民  刘星 《当代财经》2005,(9):112-115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对公司进行保“壳”和再融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通过对存在控股股东型公司关联交易量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量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配股盈余管理比法人控股型公司更为显著,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在确保“壳”资源免遭“ST”或终止上市的同时可能直接转移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误导了投资者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控制权转移前控股股东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行为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取得私人利益,因而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文章以2002年~2005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动机。在控制权转让的预期下,当预期的报告盈余为正时,有调高盈余的动机;预期的报告盈余为负时,控股股东可能大幅调低盈余。而控制权溢价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表明收购者对控制权转移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5.
金字塔股权结构是造成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主要原因,这种分离导致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企业的控制者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将企业的资产和利润转移到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利益就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中国,这样的掏空行为屡禁不止。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掏空下级公司的案例,对掏空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讨论并检验了关联交易、投资者保护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且控股股东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公司利润的倾向,进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保护指标显著地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从而在微观上验证了LLSV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郑友琼 《经济师》2007,(3):100-101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契约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解决控股股东转移公司资源,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股东在能够有效控制公司的情况下,常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转移公司资源,损害公司价值,从而对小股东的利益构成侵害。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实现控制权的增长,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计算了家族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投票权的分离程度,并分析这种分离程度是否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投票权、现金流权与投票权的分离系数均与公司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转移利润型关联交易是指控股股东通过低价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然后按正常价格(市场价)出售而获利的一种非公允的关联交易方式.有关研究表明,法律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将上市公司的利益转移至自己手中而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亏损.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转移利润型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利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不派现和超能力派现等异常派现问题比较普遍,只有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公司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方面的原因和那些约束股利政策的相关制度背景方面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增强董事会的有效性、完善上市公司的强制分红政策、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及加强股利分配监管等。  相似文献   

11.
孙刚  朱凯  陶李 《财经研究》2012,(4):134-144
文章研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税收成本差异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作为股利政策的决策者,控股股东须权衡股利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其中税收成本是影响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对税收成本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税利分离程度较高,民营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税收成本更为敏感,尤其是在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研究发现,自然人控股公司最不偏好采用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以规避税收成本,而国有控股公司更倾向于发放较高的现金股利。实证结果支持了文章的假说,即不同产权所隐含的税收成本差异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峥  叶莉 《技术经济》2020,39(3):30-36
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了高管团队特征(规模、年龄、性别、学历背景)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规模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企业管理团队人数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而管理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现金股利分配率。说明更高学历的管理层认为,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股利支付水平。男性管理层和女性管理者对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越集中,管理者的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会被弱化。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会显著削弱管理者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该实证结果也印证了上市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理配置提出可以借鉴的依据以及实证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控股股东和经济波动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控股股东的角度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愿意支付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当考虑了经济波动的影响时我们发现,在经济下降期,公司不再愿意支付股利,即使支付股利,公司也偏向于支付股票股利.此外,不同股权性质的公司在经济波动期的股利政策也不一样.在经济下降期,非国有控股公司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股票股利支付数量越少,现金股利支付数量越多,但是,国有控股公司这种变化并不显著,说明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企业的股利政策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行为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成为广受热议的重点话题。本文从媒体关注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行为。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媒体关注的增多可以显著提高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2)媒体关注与“铁公鸡”公司、“微股利”公司的比例显著负相关;(3)与国有控股公司相比,媒体关注对民营控股公司未来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面影响更为显著;(4)媒体关注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严重的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媒体关注与现金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分析师跟踪少的公司样本中更显著。以上结论说明媒体关注是除行政治理外,另外一种督促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机制。本文除了具有丰富媒体治理和股利政策两方面理论研究的贡献外,对监管机构规范资本市场股利支付行为和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examines whe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the compliance with good governance practice are related to cash dividends. In particular, the study assesses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board structure on the decision to pay cash dividends. A study on UK firms is interesting because firms are expected to voluntarily structure governance mechanisms based on their own needs. We find that institutional owners positively affect cash dividend payments, suggesting that UK institutions are effective in forcing firms to disgorge cash. There is limited evidence that independent directors affect the cash dividend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irm specifics affect the cash dividends, namely, business risk, firm size, and leverage ratio.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across several robustness checks.  相似文献   

16.
李翔  邓可斌 《经济前沿》2014,(2):132-147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或与第一大股东接近时,外资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和隧道效应抑制作用会消失。无论是改变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度量因子,还是使用更为保守的样本,这一结论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7.
谢军 《经济管理》2006,(16):66-72
本文以763家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观察值,从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实证分析了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分别考察了股权结构和组织特征对现金股利支付率的解释力。本文发现,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和大股东持股)和组织特征(盈利能力、盈余水平、现金拥有量、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均对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大多数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大股东整体上具有分配现金股利的倾向和能力。企业成长性机会能够弱化大股东集团分配现金股利的激励,并促使公司保留更多的现金用于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选择深沪两市2004年~2007年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市场化指数衡量区域微观环境,藉此分析其对现金股利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将研究样本区分为股权集中度较高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两个子样本,考察在不同的股权集中度情况下,区域微观环境对现金股利影响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0~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大股东的利益输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显著正相关。表明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低的地区这种影响越大。此外,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性越大;国有上市公司所属的政府层级越低,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越有可能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要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除了要完善对大股东的监督与制约机制,还需要改革与完善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制度,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真正实现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使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成为缓解代理冲突与传递公司信号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We empirically examine whether banks’ dividend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ir degree of opacit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We find that banks with concentrated ownership structure pay lower dividends when they have high degrees of opacity, in line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majority shareholders pay lower dividends to extract higher levels of private benefits. We do not observe such expropriation behaviour from managers in widely held banks.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higher levels of shareholder protection and stronger supervisory regimes help to constrain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Our findings have critical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Basel 3 implementation of restrictions on dividend payo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