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采巷道在生产过程中时有底鼓现象的发生,严重制约煤矿安全生产。针对这种现状,根据应力转移原理对底板开挖卸压槽防治底鼓技术进行分析,采用高强度支护巷道围岩,并在巷道底板开挖卸压槽对巷道底鼓现象进行治理。实践证明在巷道底板中开挖卸压槽防治巷道底鼓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其施工工序相对复杂,且卸压槽参数确定比较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治理巷道底鼓方面应用相对较少。本文以近水平煤层回采巷道底鼓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回采巷道开挖卸压槽进行底鼓治理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高应力巷道周围岩体的变形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应力巷道底鼓问题,维护了巷道的稳定性,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随着义马煤田多数矿井开采逐步走向深部,受地应力、采动应力及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加上煤层本身的冲击倾向性、开采技术条件及地质因素,巷道底鼓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已严重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在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中,我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控制在某种程度内,所以大约有2/3变形是由于巷道底鼓引起的,为了有效减小巷道底板变形量,首次在耿村煤矿13210掘进工作面进行底板切槽卸压防治底鼓试验,依据耿村煤矿冲击地压巷道现有断面、支护、设备布置等实际情况,制定了底板切槽卸压方案,试验达到了预期了效果,证实了底板切槽对减小巷道底板变形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南采区东大巷底鼓问题一直是困扰新源煤矿的重大问题.,巷道经常发生大变形破坏[1,2],通过研究巷道底鼓机制及控制原理,提出了对巷道底板进行锚杆加注浆加固措施,模拟了不同支护方法对底板的作用,结果表明巷道两帮收缩量220mm,底鼓量280mm,分别减少了55.6%,82.1%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巷道底板的变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大断面硐室群在巷道矿压影响下所产生的底板围岩变形压力,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煤公司常村煤矿研究采用底板锚注加固技术使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后的隔水特性、抗地压特性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避免底鼓发生,保证了硐室的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矿F6104辅运顺槽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基于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及巷道底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得出围岩性质、水、地质构造和支护形式是导致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注浆锚杆和注浆锚索及钢梁控制巷道底板围岩,使底板岩层成为承载梁,提高底板围岩的黏聚力,增强底板的整体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分层锚注支护技术后,最大底鼓量不超过50mm,有效解决了不连沟煤矿F6104工作面辅运顺槽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开滦林南仓矿-650 m水平轨道石门变形剧烈,尤其是巷道底鼓等现象严重,通过微观实验等手段对巷道围岩结构进行了分析,围岩中含有大量的蒙脱石、高岭土等遇水膨胀软化的矿物成分,巷道围岩以深埋高应力破碎大变形为主要特征。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反底拱壁后充填支护方式技术后,巷道顶底及两帮收敛均小于210 mm,巷道底鼓得到基本控制,巷道能很快达到整体稳定,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某矿103采区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支护难度大。为了防止巷道掘进后围岩发生较大的流变变形,出现底鼓,提出了“锚喷索注+底板注浆”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U型钢支护、锚喷索支护和锚喷索注+底板注浆联合支护三种方案的支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前两者的支护方案,锚喷索注+底板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围岩全断面内形成了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巷道底板围岩内的卸压区范围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煤炭开采的流程,增添了原初的技术含量。回采巷道原初的面积递增,更替了巷道围岩固有的应力态势。巷道底鼓这样的弊病,是巷道损毁扭曲的侧重成因。若没能安设可用的底板支护,那么现有的底鼓,会影响到区段内的运输及产出流程。巷道底鼓,关涉着巷道特有的压模效应、原初的岩层压力、支承态势下的采动压力、底板特有的岩性。底板范畴内的岩层,会朝向周边去延展或扩容。因此,要辨识如上的底鼓机理,并摸索可用的防范路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支护方式下许厂煤矿4302轨道巷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并择优选择了锚网基础支护、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的支护方式。经现场工程实践验证,此种支护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改善巷道顶底板及底角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白垩系岩层性质,解决白垩系岩层围岩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白垩系围岩岩石的破坏机理,推导出拉伸破坏以及剪切破坏的极限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围岩巷道应力场、塑性区、巷道位移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应力值均为负值,意味着围岩四周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塑性区影响范围较小,说明剪切应力出现在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小,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最后,通过现场对巷道位移变形量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大小进行观测,对支护方案进行现场验证,确定采取“高预应力锚杆、锚索、锚网、W钢带、钢筋梯子梁”等联合支护方案比较合理,为此类围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提出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受采掘工程的影响,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岩体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矿井投入大量的人力反复。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不仅工程量大,还不能保证矿井通风,使得矿井通风阻力增大,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雁南煤矿回采巷道底鼓现状,通过对回采煤层厚度、底板围岩的强度和性质、构造应力、采动应力、煤柱宽度、巷道施工断面大小、支护强度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出软岩回采巷道底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巷底鼓现象由来已久,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引起的灾害损失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底鼓的成因,以顾桥矿南翼胶带机大巷(二)为例,试验了巷道底板治理技术。通过对巷道底鼓的治理,使底鼓变形的情况基本得到解决,希望本文在底板治理方面能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顺和煤矿井底车场1-3段岩层层位及受压变形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巷道破坏的严重情况,采用高强锚杆、巷道顶底板预应力锚索及注浆复合加固修复技术,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该技术效果好,具有较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软岩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软岩巷道发生底鼓的主要原因与巷道底板岩性、底板浸水时间及巷道所受压力所导致,分析了巷道底鼓的机理、类型,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得出了软岩巷道支护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6.
安徽恒源煤矿二水平北翼总回风巷风桥斜巷处于一大型断层影响带内,巷道压力大,围岩破碎,巷道支护困难。提出采用U型棚与锚索、注浆联合支护,并设置反底拱的支护方案,形成全封闭支护形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确定了修复前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为合理确定锚索支护深度提供了依据,结合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松软破碎围岩环境下高应力区巷道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某矿回采巷道底鼓具体状况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回采煤层厚度、底板围岩的强度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阐明造成该矿软岩回采巷道底鼓的主要根由,针对现状以及底鼓原因指明对其进行控制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煤矿轨道下山泥质类围岩地质条件,以及在动压影响下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在高强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整体高压注浆加固技术。通过采用"高泥质围岩专用注浆材料",使该矿轨道下山注浆试验段底鼓和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保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陈四楼煤矿高应力岩巷变形剧烈,破坏形式多样化这一现象,通过详细的分析地质资料和现场调研,总结出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并分析出导致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围岩强化支护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支护方式和合理的支护参数设计,限制围岩进一步松散破碎变形,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经过6个月的现场观测表明,高应力岩巷破坏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2301大采高工作面是二采区首采工作面,其开采顺槽均采用"锚-网-索-钢带"联合支护。在回采过程中,顺槽围岩变形较明显;通过现场实测,掌握了23012巷表面围岩变形情况,其中顶底板移近量为395mm,其中底鼓量为325mm,占了顶底板移近量的82.3%;两帮移近量为475mm,煤壁侧和煤柱侧帮壁变形较均匀。分析认为,底鼓是影响23012巷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应采取措施对底板进行控制。结合国内支护经验,决定采用锚杆对底板进行控制,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普通锚杆和注浆锚杆的底板加固效果,确定采用注浆锚杆进行底板加固,并确定了注浆锚杆间排距为1300×950mm,每排打设5根注浆锚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