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腹部外科手术的214例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7%,对照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下肢屈曲活动对促进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60例确诊为粘连性梗阻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其它护理。结果对照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8.0±4.8)min,肛门排气时间(9.6±5.2)min;观察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9.0±3.6)min,肛门排气时间(7.3±4.6)min,由此可见,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7例(25.0%)炎性肠梗阻,观察组出现1例(3.13%)炎性肠梗阻,两组比较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和下肢屈曲活动能使静止肠袢粘连得到大幅度降低,降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预防术后再粘连,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针对两组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达96%,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1例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的复发和并发生发生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装置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胃癌手术中应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装置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中出现腹部胀痛3例、腹泻6例、装置堵塞1例、肠梗阻1例,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与肠内营养(EN)有关的代谢性并发症。结论针刺导管空肠造口装置适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细致观察及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探索针对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护理组实施围手术期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6.8mmol/L 18例,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6.8mmol/L 9例,切口感染11例,切口裂开8例。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中,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护理措施简便易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56例,对这5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在这56例患者中实施Ⅰ期切除吻合的患者35例,行姑息性结肠造口的患者7例,行结肠造口Ⅱ期的患者8例,行Harmann手术的患者6例。结论对患有结肠癌所致肠梗阻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并分析患者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结果通过对所选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引起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有贫血、肥胖、糖尿病、滞产、咳嗽以及使用高频电刀等。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脂肪液化的高危人群为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脂肪液化会明显延长切口的愈合时间,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及身心痛苦,应增强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质量及预防措施,以避免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4,肿瘤肝转移:433,Sandostatin:426,octreotide:397,平面显像:392,前列腺癌:390,分布情况:383,靶向:380在晚期癌症患者中,尤其是腹部或盆腔肿瘤的患者,肠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晚期卵巢癌患者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一42%,晚期结、直肠癌为4%一24%。肠梗阻可以是部分性的,也  相似文献   

9.
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我们通过对临床肠缺血患儿血清中肝、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的研究,来探讨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入院时间收集2009年2月2011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机械性肠梗阻患儿92例,年龄为5月~9岁,男58例,女34例.嵌顿病32例,男22例,女10例,全部I期行病修补术,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者8例;肠套叠24例,男16例,女8例,全部开腹手术,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者10例;粘连性肠梗阻36例,男20例,女16例,保守治疗(胃肠减压,3:2:1液灌肠,中药鼻饲)24例,12例开腹手术松解粘连,其中4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行剖腹产手术并术后出现肠梗阻产妇57例,随机分成两组,中医组31例采用双侧足三里注射Vitb1+Vitb12各一支共3ml封闭治疗;西医组26例采用60ml开塞露+190ml生理盐水灌肠。观察两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组操作时间约(120±15)s,西医组操作时间为(526±23)s,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28例未采用其他方法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有效率为90.32%(28/31),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38.7±3.3)h,恢复肛门排便时间为(66.8±4.7)h;西医组23例未采用其他方法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有效率为88.46%(23/26),恢复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39.7±4.1)h,恢复肛门排便时间为(64.8±5.1)h;两者比较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均有效且疗效无差别,但中医方法较西医方法易接受、执行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配合阑尾炎的单孔腹腔镜手术,精心准备,认真配合,治疗效果良好。结果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痛苦轻,腹部没有瘢痕,美观。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使通过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手术期,缩短住院时间,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照组给予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术后1、2、3、4d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当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有助于控制疼痛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肠瘘是胃肠外科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于外科手术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同一患者可能接受多次腹部手术治疗,导致目前小肠瘘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小肠瘘分为高位与低位瘘,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下方100cm范围内的肠瘘为高位瘘,远段回肠瘘则为低位瘘。高位小肠瘘主要引起体液、电解质大量丢失、酸碱失衡及皮肤腐蚀,低位小肠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70 岁以上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至2010年1 月收治的53 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2 例,择期手术51 例.根治性手术38 例,姑息性切除手术11 例,短路手术3 例,乙状结肠造瘘术1 例.术后40 例入ICU 病房监护治疗.50 例顺利出院,3 例死亡.结论 对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年龄并非手术禁忌症的绝对指标.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等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全身营养状况,术后心肺系统的良好护理及营养支持的合理给予,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都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疾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1],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对老年患者成功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男25例,女3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因腹部外伤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中转开腹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疗效显著。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创伤治疗中,不仅安全性好、准确性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康复较快等,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壶腹部癌切除后对生存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至2011年收治的壶腹部癌老年患者30例,对其切除术后对长期生存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成功随访27例,占90.0%,失访3例。死亡患者21例,1年总体生存23例(76.7%),2年总体生存13例(43.3%),5年总体生存8例(26.7%),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Kaplan-Meier单因素辅助治疗、患者年龄、胰腺侵犯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t=0.142(P>0.05)。而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患者性别、肿瘤分级、手术切缘、TNM 分期与术后生存率明显相关,t=0.178(P>0.05)。其中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和切缘回归系数分别为1.345、0.740,t=0.021、0.014,P均<0.05。表明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为独立的对术后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结论局部及远处易复发为导致壶腹部癌预后较差的主要因素,放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对延缓和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1 445例,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1 445例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有1 000例(69.2%)对护理评价为满意,420例(29.1%)为较满意,25例(1.7%)为不满意,满意率为98.3%。结论人性化护理需要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加强护患沟通,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增强服务意识,将知识面进一步拓展,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临床中低位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效果。结果2例术后1周内产生吻合口瘘症状,1例二次手术造瘘,2例保守治疗痊愈;2例术后发生肠梗阻,保守治疗痊愈;10例吻合口早期狭窄,术后10天扩肛痊愈。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准确地把握适应证,适宜作为手术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治疗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2例胆瘘,并发症发生率16%,2例复发;观察组49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无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