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肠癌结肠镜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率。方法本组资料源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活检确诊的58例大肠癌患者。所有受检者均在电子结肠镜下观察,对有溃疡、肿块、糜烂、狭窄等肿瘤病灶部位取活检行病理诊断,明确组织类型。结果 58例大肠癌患者就诊时主要症状腹痛15例,肉眼血便10例,腹泻3例,腹部包块2例,贫血1例;所有患者粪便潜血实验阳性46例;直肠39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10例;溃疡型22例,肿块型27例,浸润型9例;腺癌56例,黏液腺癌2例。结论兴山县大肠癌肠镜检出率相对较高,发病部位以直肠为主,本地区应大力开展大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直肠癌位于直肠内,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癌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根据癌干细胞的理论,直肠癌组织内存在的少量癌干细胞,最终导致了肿瘤治疗后的复发和转移。通过癌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可帮助确定癌干细胞,并且研究标记物在直肠癌与正常直肠组织表达的不同,以及它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在本实验中,对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3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它在癌组织和正常直肠组织中表达的不同特点。结果与正常直肠组织相比,直肠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它的表达还与肿瘤Duke’s分期和TNM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分期越高,肿瘤组织表达的CD133染色率越高。而且相对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组,CD133的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人直肠癌中,癌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可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做出评估,说明它在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其发病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人群的关系。方法在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诊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中,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的患者共174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患者明显多余男性患者(P>0.05),并且在各个年龄段中女性发病者均高于男性,发病最多的年龄段在20岁以上,本组资料中占94.8%。结论在临床诊断中,20岁以上的女性应重视其自身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原因。方法调查上消化道出血2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0d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NSAIDs组(50例)和非NSAIDs组(20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是否有吸烟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患者的年龄(69.06±12.2)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占24%(12/50),均较非NSAIDs组的(62.8±17.0)岁、9.6%(20/209)高(P<0.05);糜烂、多发及复合型溃疡病灶在NSAIDs组更多见(P<0.01或<0.05)。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 例,男52 例,女28 例;年龄51~75 岁,平均60.7 岁,发病时间1 周~6 个月.随机分期中药组43 例,对照组37 例.治疗前两组病种、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43例体检示完全健康者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2周的RBC-C3bR、FEER、ERPN及ATER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RBC-C3bR、FEER、ERPN及AT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周均高于术前及手术后1周,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术后2周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免疫状态持续改善,可有效反应机体的改善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常见病因,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人心律失常发作。方法对我院心内科就诊的130例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的关系。结果老年患者心律失常发作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其心律失常发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按年龄可分为60~69岁患者75例,占57.7%;70~79岁患者40例,占30.8%;80岁以上患者15例,占11.5%。结论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主要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其病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甲亢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10例肺栓塞患者,以60岁为分界点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发生率的不同特点。结果老年组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例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患肿瘤的例数也更多,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均较高;呼吸困难是两组患者均存在且占多数的临床表现,而在咯血与晕厥两项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的伴随症状较多,危险因素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支气管哮喘与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间的发病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断出的支气管哮喘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同时选取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自愿献血员组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显著(P<0.05);而哮喘组与感染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证实,呼吸道感染组患者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率与哮喘组患者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哮喘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自愿献血员组的感染率(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患者的感染及重复感染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比较常见,这对确诊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抗肺炎衣原体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儿童气道异常采取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入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支气管疾病诊断治疗的儿童患者8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支气管异常的最常见发病年龄,观察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儿童气管-支气管异常以13~36个月者发生率较高,与其他年龄段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女患儿各年龄段发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后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气管-支气管异常多发病于12~36个月儿童,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对其进行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针对危机患儿应尽早采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及时、彻底、准确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技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纳入研究,分为生物反馈技术结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及NIH-CPSI评分、白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在NIH-CPSI评分上观察组下降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白细胞计数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技术结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大肠腺瘤以及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OX-2在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3例大肠腺瘤组织以及3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COX-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6.1%(6/23);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1.0%(22/31),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按入院前有无高血压病史和入院时有无高血压分组:A 组145 例无高血压病史,且入院时血压140/90mmHg;B 组62 例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40/90mmHg.结果 A 组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及有关病史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 组.A 组饱餐后诱发AMI 的比例高于B 组.劳累、情绪激动A 组少于B 组,睡眠及诱因不明确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 组无典型胸痛者较B 组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且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Ⅱ°Ⅱ型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明显高于B 组.梗死部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在AMI 后2~4 周内血压下降发生率、收缩压下降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舒张压下降值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A 组AMI 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及SBP 下降值均高于B 组.结论 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有高血压的AMI 患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前壁梗死比例高、多壁梗死和溶栓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群分布情况,为寻找最佳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ELISA试剂对6112份献血标本进行血液筛查,对献血者标本采用进口和国产不同厂家ELISA抗-HBV检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其不同年龄段间人群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男女性别分布上,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与不同区域的关系上,城乡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HBsAg阳性献血人群分布比较复杂,应重视低水平HBsAg阳性献血人群,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以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入住我院的120例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仔细询问患者生活习惯及家族病史,分析其发病原因并实施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的发病原因为HP感染(占89.17%)、药物因素(占63.33%)、不良饮食习惯(占59.17%)、精神因素(占35.00%)、气候变化(占19.17%);通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显著性提高(P<0.01),且心理状态发生明显好转。结论胃溃疡伴活动性出血主要与HP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转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激素、平喘及抗感染类的传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进行治疗。从心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等方面测定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0min、40min及60min时的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方面在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20min、40min及60min时的数值相差较大(P<0.01或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无创正压通气发挥着缓解呼吸肌疲劳和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冲洗、会阴擦洗,术后按时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结果性别、术前新辅助治疗、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手术方式等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综合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抗生素对不同切口、不同用药方式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不同作用效果。结果 546例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者共有34例,感染率6.23%。三组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中,对Ⅰ类手术切口的感染预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Ⅱ类、Ⅲ类手术切口,在使用效果上,喹诺酮类抗生素效果最佳,与其他的抗生素种类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用药方式上,术前术后分别半量优于术后全量方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生素在预防普外手术术后感染,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手术患者切口引发感染的因素很多,且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手术的类型不同,均会使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不一样,应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吕梁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菌的检查,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所感染病原菌的情况。方法将采集到的阴道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后,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并将其分为<20岁、20~39岁、40~59岁、≥60岁四组。结果调查显示异常2326例,不同年龄组阴道炎发生率分别为16.22%、51.62%、41.73%、31.03%,其中20~39岁组细菌性阴道病和假丝酵母菌病发生率最高,与<2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本地区妇女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以20~39岁妇女多见,应注意不同年龄对阴道疾病的影响,从而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训练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康复组进行8周的康复训练,随访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PAN-SS总分和其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从训练第8周末分别为(50.13±2.69)分、(13.51±1.62)分、(26.93±1.7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59.13±1.92)分、(17.56±1.71)分、(28.61±1.72)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组的自知力在训练第8周末为(9.98±1.83)分,高于对照组(7.86±2.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8周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康复训练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