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德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基础。通过梳理和总结,得出:德国促进中小企业提升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举措,其核心是为中小企业创新不断提供新的动力和吸引力,消除各种阻碍创新的障碍,让创新获得充分的基础条件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其内容主要涉及创新资金支持、创业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创新人才政策、国际研发创新合作等诸多方面。为适应中小企业研究创新活动的特点,德国政府在针对中小企业的研发计划管理方面也有诸多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实施的“中小企业创新促进计划”和联邦经济技术部实施的“中小企业中心创新计划”。德国所实施的种种举措,对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国家科研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企业间客观存在各种技术差异,对研发合作网络关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借鉴技术生态位理论,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探讨技术距离内涵,提出研究假设;以石墨烯领域合作专利为样本,采用指数随机图构建度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规模维度,技术宽度距离、技术深度距离正向促进企业研发合作;在结构维度,技术多样性距离、技术重叠性距离反向抑制企业研发合作。该结果说明规模层面的技术距离为合作双方带来新的要素组合可能,扩展了潜在创新空间,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动力;结构层面的技术接近为合作双方的知识交流与技术兼容提供了基础,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技术协同性,进而形成双方研发合作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从最优研发结构视角实证检验基础研究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优基础研究占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为促进技术创新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不同,东部地区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高于中西部地区;任何偏离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实际基础研究占比都会拖累技术创新。东部地区实际基础研究占比低于其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幅度大,因此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损失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仿真模型,以台湾16年面板数据进行训练,并将训练得出的模式有条件移植至福建,给出提升福建科技服务水平的建议。训练模型表明,当政府提高集聚要求时,研发经费及基础研究经费的增加最为重要;移植模型认为,福建省应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率、促进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培养激励研究人员,以此促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5.
构建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仿真模型,以台湾16年面板数据进行训练,并将训练得出的模式有条件移植至福建,给出提升福建科技服务水平的建议。训练模型表明,当政府提高集聚要求时,研发经费及基础研究经费的增加最为重要;移植模型认为,福建省应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率、促进企业增加研发经费、培养激励研究人员,以此促进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企业R&D合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大学已逐渐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强化高校研发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要从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对近些年关于大学与企业之间R&D合作技术溢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为大学与企业R&D合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基础,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加速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的有效途径,以技术追赶过程的阶段性和先进制造技术不同子领域的结构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基础研究在先进制造技术追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追赶阶段,基础研究在后追赶阶段显著促进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基础研究知识成果产出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差距收敛。进一步讨论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结构化特征影响基础研究对技术差距收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后追赶阶段,准确把握技术追赶阶段变迁带来的机会窗口,强化基础研究是推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向国际前沿收敛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9.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与企业R&D合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大学已逐渐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强化高校研发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要从优化研发资源配置,加强大学与企业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对近些年关于大学与企业之间R&D合作技术溢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为大学与企业R&D合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学术基础,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并购情境研究忽略了关键研发者个体知识基础对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影响,且较少涉及动态视角下关键研发者知识基础与创造力变化关系。鉴于此,基于技术并购的50家医药制造业企业2000—2020年专利数据,深入分析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不同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和深度对其创造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上升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负向影响,关键研发者知识深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正向影响;当并购发生在目标企业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衰退阶段时,关键研发者知识宽度对其创造力变化存在正向影响。该研究结论扩展了知识基础理论研究边界,验证了知识宽度与深度在关键研发者处于研发生涯不同阶段时存在的异质性作用,为企业提高并购前的风控能力以及并购后的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共性技术有效供给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之一 1、共性技术有效供给的意义 (1)共性技术研究是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将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极大提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为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美国受布什研发线性模型的影响,极其重视基础研究,认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最终将获得更多科技成果产出,并一直持续至今。20世纪70年代,日本受司托克斯总结的巴斯德象限影响,更多地重视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投入,在科技产出上获得快速突破。当前,我国更应该重视新巴斯德象限的作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与政策倾斜,注重以新型研发机构或企业为载体的契约式、商品化基础研究,助力我国在原始创新上获得新突破,破解美国“贸易战”对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封锁。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古巴全国科技会议,讨论决定了2005至2006年度科技发展的七大战略性优先领域:食品生产、可持续能源研发、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社会科学和人类学、信息技术、基础科学。在此七大领域下,发展一系列国家级项目,重点放在国家急需发展的技术,注重科技成果的吸收和转化,努力消除从科技研发到应用环节上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瑞士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况2001年瑞士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出现零增长,出口仅增长0.9%,大大低于预测的期望值,通膨率为2.0%,与上年持平,失业率为1.9%。多年来瑞士全国研究开发(R&D)投入水平基本保持在约占GDP2.7%的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居前5位,2001年超过100亿瑞士法郎,其中联邦和州政府投入约占1/3,其他主要为经济界投入,用于基础研究占24%,用于应用研究占32%,用于新产品研发占44%。据2000年统计,瑞士每1000就业人口中R&D人员为12.7人,人均发表论文17篇…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摩擦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中国企业在基础研发方面尽快补齐短板,也要求政府在产业扶持中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基础研发能力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尚未清晰地分析经济政策支持与社会政策支持影响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机理,也未明确解释政策扶持范围边界和可能产生的扶持越界。基于158家企业498份问卷数据,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政策支持深入程度对企业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呈倒U型,容易产生政府扶持越界行为;经济政策支持规范化对企业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呈倒U型,能明显减少政府扶持越界行为;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二者共同使用必须建立在产业发展阶段、企业客观需要和市场有效参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如何改善企业研发结构失衡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首次将马克维茨投资组合模型应用于不同风险研发投资中,从理论上揭示风险收益不平衡是影响企业研发结构失衡的关键因素。政府研发税式支持对风险较小的试验发展具有较强的减税效应,而对风险较大的基础研究减税效应不足。政府“一刀切”的研发税式支持政策抑制了企业研发结构优化。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有利于企业研发结构优化,而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式优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研发结构失衡程度。政府在践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应根据研发支出风险大小,实施不同支持力度的研发财税扶持,间接提升风险较大的研发支出收益率,改变企业研发支出风险收益不匹配状况。  相似文献   

19.
如何改善企业研发结构失衡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首次将马克维茨投资组合模型应用于不同风险研发投资中,从理论上揭示风险收益不平衡是影响企业研发结构失衡的关键因素。政府研发税式支持对风险较小的试验发展具有较强的减税效应,而对风险较大的基础研究减税效应不足。政府“一刀切”的研发税式支持政策抑制了企业研发结构优化。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研发加计扣除政策有利于企业研发结构优化,而高新技术企业15%税率式优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研发结构失衡程度。政府在践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应根据研发支出风险大小,实施不同支持力度的研发财税扶持,间接提升风险较大的研发支出收益率,改变企业研发支出风险收益不匹配状况。  相似文献   

20.
企业融资活动与研发创新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融资活动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有关研发创新如何影响融资活动的研究认知尚存在争议。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互动机理,提出所有权差异是导致互动关系异质的重要情景因素,进而构建PVAR模型,以2011—2016年我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4种融资活动均对企业研发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内部融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强,政府补助次之,最后为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②研发创新能有效提升企业外部融资能力,但对内部融资和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较小;③内部融资、政府补助对非国企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高于国企,但国企研发创新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则高于非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