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脓毒症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接受抗感染、对症处理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7%;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产生惊厥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水平。方法对140例惊厥患儿的病因、临床特点、惊厥发作类型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主要病因是缺血缺氧性脑疾病45例、化脓性脑膜炎30例、代谢性疾病25例与颅内出血病15例,其它原因25例。临床表现为微小型发作51例,阵挛性发作21例,肌阵挛性发作32例,强直性发作36例。140例患儿经抗惊厥治疗后,治愈率达到95.00%。结论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由多种病因引发,轻微型惊厥难以被发现,危害较大,需密切观察。临床还需加强围生期的保健工作,预防感染与并发症,如低血钙、水电解质紊乱等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病例分析的形式,对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讨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肺炎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原因讨论、分析,进行用药分析排查。结果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与病情不一致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分析患者用药过程,综述药物热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的诊疗特点,考虑该患者为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经停用可疑药物后患者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是提高临床药师药物治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SSS评分均有下降表现,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相比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成本效果。方法通过在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与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相应数据,并建立成本-效果分析模型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值。结果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相比,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可减少52%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总成本分别为8529.3、6814.8元,成本差为1714.5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297.0元/%,低于治疗平均每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平均总成本为7672.1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降价10%的敏感性分析显示,模型结果较稳定。结论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相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胎儿宫内窘迫病因进行分析,以更好服务临床。方法选取无畸形新生儿2451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有421例,对以上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31例因脐带因素造成,149例因羊水过少造成,141例由于产前出血或早产因素造成。结论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诊断以及及时处理是减少新生儿出现一些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同时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积极治疗,处理胎儿窘迫及产前和产后护理,以减少新生儿死亡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56例非重症的老年C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硫唑嘌呤1.5mg/kg/d及曲安西龙片20mg/d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强的松1mg/kg/d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9.3%)高于对照组(51.9%),治疗组血小板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性CITP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的护理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妊高症产妇50例,以整体护理为前题,对妊高症产妇采取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未造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现象发生。结论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病因的产妇,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积极的抢救治疗,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对避免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新生儿脓胞疮的护理经验,探讨新生儿脓疱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患儿生命体征、感染的监控,做好消毒隔离、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及皮肤护理,防止交叉感染等科学护理。结果 37例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治愈率达100%。结论积极与家属沟通,宣教正确的育儿知识、卫生常识及皮肤护理等相关知识,对患儿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对护理新生儿脓疱疮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优化新生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流程,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9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96例采用常规静脉注射方式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患儿注射满意度方面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两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反应为本研究对象中并发症发生最多的项目。结论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的实施长时间注射,从而提高治疗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50例患儿完成护理后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整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儿在护理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小儿脑瘫的护理工作需要精心制定,加强各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可能对患儿造成影响的因素出现,积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主要病因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感染、围产、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原因不明及多种混合因素是导致患儿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儿进行为期3d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比较复杂,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扰素在儿科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上呼吸道、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治疗,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50~100U/次,每天一次,疗程为3-5天。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3%、92.08%、94.05%、94.05%、91.08%。有少数患儿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停药后即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干扰素应用简单,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在儿科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超短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确诊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解痉及平喘等治疗措施和密切护理,在其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超短波理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升高幅度及细胞因子TNF-α、IL-6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药物联合超短波辅助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免疫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对我科治疗15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进行精心护理。结果所有患儿症状均有改善,且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需加强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综合护理,8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证发生,愈后良好。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排出,减轻黄疸症状,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皮疹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提供依据,为护理该疾病积累经验并探讨手足口病皮肤黏膜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5月~10月收住院的120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皮肤黏膜护理等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年龄以1~3岁患儿最多(65.83%),男女比2.16:1,发病高峰集中6、7月份;120例患儿均有典型皮疹,以手、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和臀部,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及预防再发感染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1~3岁儿童,病情以轻型为主,预后良好,对手足口病皮疹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早期使用营养泵与常规鼻胃管推注肠内营养液对危重患者抢救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7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鼻胃管50ml注射器推注肠内营养(EN),实验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滴注。对危重患者胃潴留、呕吐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应用营养泵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有利于病情恢复及减少肠内营养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及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4h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观察组高压力持续时间、辅助通气时间、高吸氧分数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PCT、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气胸、呼吸暂停、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降低血清PCT、hs-CRP水平,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通过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每日胆红素浓度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程度和平均治疗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用于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