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商务》2011,(1):90-91
这是楼市调控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力量."如果房价下跌,房奴其实是首当其冲的受损失者."沪上房地产资深人士柴一峰坦言,"房奴有房的状态,也令其成了多年楼市上涨的既得利益者,而其有房有贷的状态,又成为将遏制房价上涨的调控的一种现实阻力."而当真正的既得利益群体又远比房奴更加庞大而强势时,调控所需要的坚持和技巧要求显然更高.  相似文献   

2.
黄韬 《大众商务》2011,(4):20-22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新国八条”使得第三次调控最终浮出水面,其中房贷方面,二套房贷首付提至六成,限购令也推向了全国执行,可谓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一下为“新国八条”全文。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1日,被称为"新国五条"细则的《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引发楼市极大震动。有人称这是近十年来楼市"最犀利、最毒辣"的调控政策,由此引发全国各地抢交易和抢登记热潮。从当前楼市的慌乱情况看,"新国五条"可能对楼市带来较大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最早颁布限购令的城市,其颁布的限购令被称为“最严厉楼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Z-Score模型来分析楼市调控政策下上市房企财务风险,结果表明:在2009年-2011年楼市调控政策期间,我国上市房企的总体财务风险明显加大,财务风险增加的企业明显增多,存在财务风险极大的企业也明显增多;引起上市房企财务风险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上市房企股权价值的明显减少;保护投资者利益、增加投资者信心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及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11月2日,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发布今年前三季土地统计数据,1-9月,全国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8.1万公顷,同比下降17.1%。
  其中,受到全国楼市交易不景气影响,上游房地产供地受到较大冲击,前三季度房地产用地供应11.0万公顷,同比下降19.4%。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以来,凭借毗邻北京的地理条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便利的交通等条件,环京楼市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带来了大量人口的快速聚集、抬高环京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影响首都大城市病治理效果,冲击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认为应通过严格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加快制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法规,制定精准的环京楼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和严惩违法违规用地等措施,彻底扭转环京楼市过热局面,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半年的政策最大变化是中国经济的主动去杠杆化.在方向上,信贷紧缩、楼市调控、整顿地方融资平台构成了有步骤的三部曲.随着国内外局势变化,宏观方略势必相机抉择.笔者认为,紧缩与放松的单边思维应摒弃,政策遵循的路径将是松紧互现.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细则,再次提升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也是十年内第九次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该细则中重要的涉税措施是对二手房交易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由于政策出台没有更详细的征税办法跟进,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其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楼市2007年“疯涨”与2008年“狂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调查研究了房价的本质因素,提出“地价、供求、政策”是影响房价的三大基础;通过对商品房成本构成的深入分析,提出“土地成本”是商品房成本的关键因子,进而认为“土地问题”是理性调控房价的最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分别对地价和房价进行理性调控的基本方法:“双限法”和“双控法”;还研究提出了BDG定价法,以平衡“购房者、开发商、政府”的利益;最后提出“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房地产管理法规制度和调控机制”,是解决房价问题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2010年4月的“国十条”;2010年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2013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房地产税改革的话题,近两年始终热度不减。有人说,开征房地产税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人认为征税可以打压房价;一些人担心房子越多交税越多。乐也好愁也罢,搞清楚改革的大方向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地产大佬PK战接连不断,“暴涨”“豪赌”关键时刻,楼市调控再次催发紧张气氛,静观其变后,“老大哥”刘晓光有怎样的沉思与布局……… “3月暴涨论”让任志强成为了“涨佬”,被众媒体“炮轰”。“约赌”任志强,一句“愿以此赌结束中国房地产的忽悠时代,”郭建波也站到了风口浪尖。在劝说任志强要“沉住气”后不久潘石屹也被扣上“侵吞国有资产”的恶名。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列入当前经济工作重点.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再次表明了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也于4月中旬明确强调说,“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两会期间提出了楼市调控新政,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房产税改革,本文以房产税为例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全面的税收效率观包括政府的税收效率和纳税人的经济效率,税收公平应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既包括税收负担公平也包括其他涉税事项公平,然后从学科、自然趋势与人为结果、历时性与同时性的角度分析税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两者关系应是辨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自由发展,到1994年国家宏现调控政策的实施后,至今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楼市中,对每个开发商而言,对楼盘营销的重视与研究,是立足市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二元货币市场结构的扩展,重构我国的IS—LM模型,得出IS、LM曲线斜率均为负的假定;利用1990—200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IS—LM曲线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我国LM曲线斜率为负的假定。我国LM曲线向左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要采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直接调节利率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而非通过债券市场调节货币供应;二是金融市场结构不是简单的货币、债券二元市场结构,还包括股市、楼市等;三是利率低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增进产出水平。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体系,维护币值稳定,抑制楼市及股市投机现象,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牢牢掌握城市土地供应的主动权,一切用地经由政府统一供应。地方政府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统一供应土地。土地统一供应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了政府土地资产收益,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虽然土地统一供应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的楼市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地方财政安全,引致了地方财政危机。针对土地供应过程中不健全的机制,本文提出要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土地供应量,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本轮房地产调控效应的实证探究以2010年4月新“国十条为起点的本轮 控到底对市场产生了哪些效应?房地产调控,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这一轮调(一)销售增速下滑显著,但价格没有明显松动1、总体影响有限2010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以4月17号“国十条”和“9·29新政”为代表的两轮政策调控.如图1所示.4月“国十条”刚出,4月和5月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跌,价格上涨停滞,市场对政策调控迅速做出了反应.但楼市交易量的增速从8月就开始止跌,g月市场交易量上升,价格也出现上行倾向.为此,9月29日,住建部、国土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力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第二轮调控.但随后的几个月,市场对政策调控已经不再那么敏感,政策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影响总体有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部门的多部门NKMP-DSGE框架,考察限购引起的房地产需求冲击等外生冲击对于房价波动以及社会福利损失的效应。研究表明,利率、房地产需求以及房价加成等冲击对于房价波动以及社会福利损失具有较大的冲击效应。基于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角度,进一步对已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宏观审慎政策是最优的,而仅盯住房地产产出缺口(类似于仅盯住保障房建设)等政策机制的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垄断势力进行规制,并采用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利于实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并有效调控楼市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包含房地产部门的多部门NKMP-DSGE框架,考察限购引起的房地产需求冲击等外生冲击对于房价波动以及社会福利损失的效应。研究表明,利率、房地产需求以及房价加成等冲击对于房价波动以及社会福利损失具有较大的冲击效应。基于社会福利损失最小化的角度,进一步对已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宏观审慎政策是最优的,而仅盯住房地产产出缺口(类似于仅盯住保障房建设)等政策机制的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房地产市场垄断势力进行规制,并采用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有利于实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并有效调控楼市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