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深入分析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提出促进区域休闲农业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10—2016年江西省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数据,基于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不均衡指数和数量类型评价的方法,研究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构成与发展水平。[结果]江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上呈现聚集型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市、大型景区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以休闲农园、观光农园和生态农园等类型为主,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类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中心,建设五大主题功能片区,优化多层级交通游线组织,加强城市、景区与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区域的交通联系,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培育休闲农业新业态,可以促进区域休闲农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广东省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客源市场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广东省梅州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劣势,客源市场存在劣势和竞争,"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论]广东省梅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资源是发挥其资源优势、扭转劣势、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机遇、迎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市场挑战的关键,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推动旅游向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生态旅游转型,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求有效对接。根据梅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现状,对梅州市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功能类型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森林生态、生态鱼塘垂钓、生态工业、水乡游乐、"客家"民俗、保健休闲、绿色商贸和绿色营销、农业主题园等八大功能类型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休闲农业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3)从市域尺度上看,休闲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临沂及济宁,莱芜和淄博最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德州西部和聊城中部是高密度区,潍坊西北和青岛东南是次密度区。(5)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条件、地方经济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客源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结论]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市应强调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并以"点—轴"发展理论为基础,加强点上集聚与轴的培育,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休闲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形态,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格局,为西北地区休闲农业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点指数、集中指数模型、核密度模型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因素,最后用模糊计分法计算14个市(州)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结果]通过最近邻点指数和集中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甘肃省整体休闲农业最近邻点指数N为0. 082 4,集中指数G大于平均值,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呈凝聚分布,分布比较集中。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休闲农业的分布存在多个密集区,均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潜力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平凉市的发展潜力最大,潜力指数为7. 846 9;甘南州的发展潜力最小,潜力指数为4. 583 2。[结论]甘肃省休闲农业类型丰富,但发展不均衡,休闲农业的分布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凝聚分布,其中平凉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最大,甘南州发展潜力最小,建议政府发挥核心的带动作用,促进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休闲农业是现代经济与农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能够实现休闲农业的发展,对自己甚至是整个领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阐述休闲农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问发,收集河南省12个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发展数据,并筛选得到头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输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建立为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服务的DEA模型。[结果]之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具体的角度上来说,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可实现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全面上来说,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可推动该行业的整体规模。[结论]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发展河南省休闲农业打下了理论基础,推动了重点发展技术、提高投资效率和投入物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按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划分,试图探索内蒙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方法]文章采用细分法,将内蒙古乡村旅游划分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及其他等4个类别,由此开展内蒙古乡村旅游区划研究。[结果]将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草场游览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等4个区。虽然内蒙古草场资源丰富,但受季节性及同质化的影响,其重要地位日渐衰弱。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排名为:乡村休闲区游牧文化体验区草场游览区综合发展交流区。[结论]乡村休闲是内蒙古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内蒙古休闲农庄、文化民宿及乡村综合体,是提升内蒙古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及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鉴于影响区域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因素较多,且某些因子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文章通过构建湖北省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湖北省休闲农业区域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综合得分6882,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模糊评价向量中隶属度最大值为0298,发展潜力较大,其中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布局的模糊评价向量隶属度最大值分别为0384、0286和0442,发展潜力较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的模糊评价向量隶属度最大值分别为0259和0315,发展潜力一般。[结论]湖北省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发展休闲农业应加强生态环境、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工作。研究结果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为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山地丘陵区域,位于乡村之间、景区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特生态空间格局,以多功能农业开发为核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功能性、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服务功能价值的高低;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评价该类型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主体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因不同区域背景及该区域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与能力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山地型休闲农业的地域特征,根据生态、生产、生活的功能内涵,从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产品生产、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与多样性保护、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固定、休闲游憩、文化服务等9方面构建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对闽清丰达休闲农业大观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具有适宜性。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内蒙古农业现代化正由起步阶段步入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通过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定量比较,分析判断目前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2003~2008年内蒙古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速度比全国平均速度快1.28个百分点。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发展应该在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提下,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如何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合理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已成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以怀柔区宝山镇为例,论述了适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了宝山镇观光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指出了其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合理规划、挖掘新增长点、创新旅游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强化人才培训等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和生活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既解决了沼气发酵原料,净化了环境,又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在有限的土地上,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空间等资源,实现了能源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的良性循环,达到了能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个面积为350m2的"四位一体"温室大棚(养殖业、种植业)总的年纯利比普通农户的增加了1倍,同时该模式的采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黄楝树国有林场为例,分析设计了"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林场开发管理模式,认为在"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旅游者随意选择目的地的行为给景观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对林区及其周围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采用政府主导、林场管理、居民参与,无门票经营的模式,打造全领域景观,在满足"无景点"旅游者休闲需求,带动周围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休闲农业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背景、发展阶段、规模结构及经营模式等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规范经营阶段等3个发展阶段;现有休闲农业结构中,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乐模式占比较高,分别为34%和16%;根据功能和内容不同,可将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划分为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等5种模式。最后对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科学规划不到位、管理及服务水平较低、档次及品位偏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科学规划,突出休闲农业特色;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等5个方面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高速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两型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文章选取经济效益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政策制度保障指标等针对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个指标数据进行21个市(州)的效用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高于全国理想值(综合评价值F为2250.99)的有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其余各个市(州)综合评价值F介于1 577.66~2115.75之间,综合评议"两型农业"在四川省发展较好,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标准。并提出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实施"互联网+"体系构建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多地区两型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