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得最多的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不同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算依据等都不一样。本文对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的个人所得税负担作一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分析了国有股权与国有股权转让,认为国有股权持有一国家这一特殊财产主体身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使国有股权转让比一般的商业资本股权转让具有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障碍。因此,“净资产底线”的转让价格与“协议转让”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为此,建立一个规范的运行机制比研究制定繁杂的实施细则可能效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持有者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使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早在清代中国山西的钱庄就广泛采用了“顶身股”等方式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现代的股权激励制度源于早期美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  相似文献   

4.
鲍业 《企业导报》2001,(4):61-62
<正> “以人为本”这股世界性的潮流在21世纪初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中国的工商界。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中国而言,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各界人士看法却不尽相同。2001年3月中旬,武汉达沃斯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新世纪企业股权激励与人力资源战略高层研修会”,应邀出席会议的国家经  相似文献   

5.
对于投资企业而言,如何进行正确及有效的股权投资会计核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权投资程度。本文通过对股权投资程度的认定,探讨了“重大影响”、“控制”以及“缺乏重大影响”三种投资程度与不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关联问题,并结合案例分析选择不同核算方法所导致的财务结果以及对财务报告的最终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的报酬激励形式,期权持有者获得的是风险收益,因为期权行权价格与行权时的股票市场价之间的有利差异程度存在诸多变数。但是这种风险收益的实现某种意义上讲更多地是取决于管理者自身。股票期权激励的可能缺陷就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辅助约束机制(下称“纠错机制”),其激励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其一:管理者总体报酬的组成模式影响期权激励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报酬组成形式有多种,比如基本薪水、年度奖金或分红、股票期权、直接给予的股权等,不同的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报酬契约形式。报酬组合形式的不同以及各类报酬在组…  相似文献   

7.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股权激励自2005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中展开,但各企业对相关法律政策的理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所实施的激励模式呈现多样化,实施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回归分析深市4|B家已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小企业,了解中小企业股权激励的模式,分析不同激励模式之下的经营效果,得出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两种激励方式在金融危机下的效果差异.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分离导致了矛盾,股权激励是这一矛盾解决的有效途径,而股权激励的类型是多种的,不同的股权激励之间的差异性是什么?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又有何优缺点?对于股权激励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性是否有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性?这一系列问题都将是本文研究所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张涛  王惠景 《会计之友》2018,(1):101-107
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不同效果,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结合股权性质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影响的不同。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效果要优于股票期权激励,且这种效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红 《山东审计》2002,(6):23-24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对于企业股权投资规定存在许多差异,依照会计制度进行的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与依照税法处理有所不同。本文试对两者差异进行比较。一、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处理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股东监督情境差异化视角,考察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两种股权激励方式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实施对现金股利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东监督的差异对两种股权激励方式下现金股利政策的选择具有不同监督效果;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而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现金股利的正向影响主要在股东监督力度较弱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正式推出和成功实施,利用“以股票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来修正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核心的传统薪酬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国内企业激励制度的新动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价值增长以“利益”为纽带捆绑在一起,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一一代理机制下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或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企业,对长期投资发生的损益业务,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内设立“损益调整”明细科目核算。(1)投资企业在(取得股票)投资后,如果被投资单位当年赢利,依当年实现的净…  相似文献   

14.
在股权分置和全流通条件下,股权融资时的财富转移效应有所不同:股权融资时.对于流通股股东始终是一场”零和游戏“;对于上市公司.只要股票发行成功,都能获得财富的增加,其财富增加值来源于新股的认购者;在股权分置的条件下,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无论是IPO、配股还是增发,只要股票的发行价大于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均能获得财富的增加;在全流通条件下.只有IPO时,原始股股东才能获得财富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股权投资的局中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岩石 《中外管理》2009,(11):21-22
无论是资本家、企业家、股权投资商还是股票投资人,都要轮流当企业牌局中的“傻瓜”。  相似文献   

16.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众说纷纭话期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一年,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先后在一些企业对经营者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办法。十五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可以对少数企业经理(厂长)试行持有股权等激励方式”的决定。一时间,期权制成为上上下下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股票期权是真正的舶来品,它能否适应中国的水土,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对此,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下面就目前各界人土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供读者参考。一、对股票期权大唱赞歌,积极支持的人士认为该激励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可有效解决当前国企经营者中存在的激励…  相似文献   

18.
继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公司宣告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计划是否有效?上市公司该如何选择具体的股权激励方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归纳出国内外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得知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作为两种主要的股权激励方式,需要我们站在更微观的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较早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也是运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联想董事长柳传志曾多次说过“如果没有实施股权激励,联想的接班就不会这么顺利”。这句话的确意义深刻,因为受益的不仅是企业及企业高层,当然也包括柳传志本人。从褚时建到李经纬再到柳传志,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柳传志是最幸运的退居二线的企业家。因为他有联想1000万股股票,足以使他在退下来后,潇洒自如地或挥杆高尔夫绿茵场上;或闲情逸致漫步异国他乡。而前两位却不幸成为了“59现象”的代表。“股票期权”与联想模式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的确障碍多多,因为很多制度、法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权激励方案本身和公布实施后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阐析,论述了推行股权激励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