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退休教师布罗迪50年前在一个幼儿园任教。有一天,他翻检旧物发现当年B(2)班31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随手翻了几本,被孩子们的奇思怪想迷住了。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大约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一定能成为英国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内阁……布罗迪遂产生一种冲动:把这些练习册重新发到同学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布罗迪在报上发了启事,没几天就收到很多回音。他们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布罗迪按地址把作文簿给他们寄去,一年后,仅剩下一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盲孩子也许死了。毕竟50年了,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就在他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人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珍藏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忘记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梦想。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大开明白身上的重担,他不但是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的代表,更是西部地区的代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代表。"这次我带来了3个提案,我要为西部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进言献策。"李大开在接受《商用汽车新闻》记者采访时就开门见山地说起自己的提案。与有些代表到了北京才准备提案不同,李大开的3个议案都是经过充分准备的。  相似文献   

3.
学纺织、学针织并不是张佩华的初衷。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由于高中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中,张佩华一直把上交大作为目标。“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对交大的专业进行了认真挑选。当时想做研究,想进入研究所,因此填报交大的专业也都是选择有研究所的。而后面第二志愿我就按当时旁边同学的第二志愿填的,觉得进交大没有问题。结果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同学进了交大,我进了东华大学。”张佩华笑说。  相似文献   

4.
《商用汽车新闻》:李总,很高兴在北京见到您。看到您精神抖擞的样子,我们有两方面的猜测:一是,咱们企业到目前的订单状况一定不错;二是,您这次参加"两会",一定又是"有备而来"。这次您带来了什么议案或建议呢?李大开:大家都很关心国  相似文献   

5.
为阳光感动     
日本画家古贺春江晚期的作品,其色彩阴气逼人,令观赏者望而生畏。有人说,作这些画的时候,他已预感到死亡的来临了。生活中有许多令我悲伤的人和事,但我依然很快乐。有些东西,你永远也无法争取到;但快乐,却是你可以拥有的。邻居一位大伯,活着的日子对他来说已不多了,但他每天都要家人扶他出去晒太阳。他说,阳光的明媚最适合他的心情。由此,我想,他很达观,很超脱,能为阳光而感动的人,一定是个有活力而热爱生命的人。因为我有一个经验,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盼着阴雨天,总盼着听姜育恒忧伤的歌。年过八旬的萧乾老先生有一天拄着拐杖到冰心大姐…  相似文献   

6.
"今年,法士特为期3年的产品质量年即将收官,我们将明年的主题定为‘三问推进年’,即措施制定了没有、措施落实了没有、措施有没有效果。这是李大开董事长提出的主题,也是法士特多年来发展的文化理念的核心体现。由于有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企业从上至下都会把弦绷紧,无论行业环境如何,我们对法士特未来发展都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2012年入职以来,我已经在变电运维一线工作10个年头了,我也一步一步从一名值班员成长为了一名班长,很多人都很惊讶,在变电运维专业这样一个“男人堆”里,我一个女生是怎么干出来的,我想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就像变电运维的所有人一样,我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色彩斑斓的传奇,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与付出。我和所有变电运维人一样,保持着一年365天24小时待命状态,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我的手机从来没有关机或是静音过。虽然很辛苦,  相似文献   

8.
梁奇 《广西电业》2009,(8):80-80
开始架35千伏麻中罗线路的第一天.施工队长就问我:"你也来参加拉线?拉线很辛苦的,你吃得消吗?" 这也难怪他怀疑我,因为我一直在部室工作,从未参加过架线工作,只知道架线人很辛苦,也挺能吃苦的.趁着这次打响电网建设大会战之机,我积极响应支援生产一线的号召,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了新线路建塔架线工作.既想体验一下生产一线的艰苦,又想充实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炼,好在家乡人面前吹牛时,有资本地说"这条线路就是俺架的".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在我的公众号推送了这篇文章以后,收到很多后台留言:自己才是可以随时说话的那个人. 记得央视《艺术人生》栏目有一期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演员王志文:“40岁了,怎么还不结婚?”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朱军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就想找个能随时随地聊天的.”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说,法士特是重卡乃至商用车行业的晴雨表。3月是全国"两会"召开的时节,也是传统的重卡市场旺季。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大开对今年的市场走势是否维持年初的乐观判断?3月2日,《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就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李大开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做事与做人     
轩霖 《汽车与社会》2012,(15):112-112
有朋友在一所重点大学负责学生工作。每年到高考或是考研,他就很头大,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兼顾,一点都马虎不得。幸好,朋友的为人及能力都很出众,一直以来倒也能应付自如.但今年,老师傅还是遇到了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收住目光     
正周末,去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当义工。我教一个中年男人使用电脑。他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多点,双脚残疾,没有脚板。他的脑子十分灵活,有些东西我只教一遍他就会了。我说,你很聪明呀!他向我憨笑,激动地问我:真得吗?我拍拍他的肩膀,朝他微笑点点头。过了会儿,他低声说,每次走在大街上,都会有许多目光盯着我,让我十分难堪和自卑。我多想大声告诉他们"请不要看着我",可却始终没有勇气说出来。他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讲着  相似文献   

13.
王衍筑这个名字,在福建的业内,是有很大影响力的。虽然王衍筑一直在摇头否认,但通过我们的间接了解,其它的福建服装企业家是心悦诚服的。这除了盖奇集团作为一个成功老品牌所拥有的知名度,人们认可的还有王衍筑这个人。访谈是在王衍筑办公室进行的。办公室布置得很有特点。坐在淡蓝色的沙发上,抬头便能看到对面墙上一幅书法作品,龙飞凤舞:诚信,守信用是做人的宗旨和信仰。“这是石狮的一位书法家为我写的。我没有对他说想要什么,他说他是按着对我的感觉来写的。”王衍筑对我们说。王衍筑始终说书法中写的只是他的目标,现在还没有…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最看重的是一张无形的奖状——法士特员工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今年全国"两会"被广泛关注的关键词是"幸福指数",在这个话题面前,李大开感到欣慰,他的员工为能在法士特工作而自豪,幸福指数很高。梦想、激情、收入、福利、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马斯洛讲的人的几  相似文献   

15.
大崔的遭遇值得同情,很值得同情啊! 转念一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这个班长落了个"路不拾遗"的境况,能怪谁?怪领导?怪同事……要我说,要怪,就怪大崔揽了"瓷器活儿"却没有那个"金刚钻"。事件起因是剪板机坏了,纵观事件,客观占7成,毕竟以前都是这样管理的,但"惯例"未必就是对的,摊上倒霉的事儿后,他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办法加以避免,可他却把本来由他来承担并解决的问题推到了领导那里——让领导签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09,(12):34-35
来到凯宫机械,见苏善珍的第一面,就听他兴奋地说到:"我们自动络筒机研发成功了。"原来他的创新,一直都在坚持,都在继续。问他对"创新"又有何新的感受,他出乎意料却很真心地说:"创新很辛苦啊。"  相似文献   

17.
在《招标投标法》颁布十周年之际,作为贯彻《招标投标法》的实践工作者,本人深有感触,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我想说,如果没有《招标投标法》,就绝对不会有今天全国招标投标事业的大好形势,也不会有全国招标代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被称作一张“网”真的是很妙,它不是像刀剑那样的工具,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笼罩。上次我说“没人懂得互联网”,这次又说“人人都懂互联网”,倒不是在故弄玄虚,而是想说我们可以从完全不同的心态看待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变化。就像我们问一位音乐家:“你懂音乐吗?”我想有时候他会说“我不懂”,这时他的意思是说“他认为音乐是博大精深的”;有时候他则会说“我懂”,这时他的意思是说“我不懂音乐凭什么以音乐为职业”。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时,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大开,在员工全部撤离大楼后,自己才撤离,这让人肃然起敬;法士特向灾区捐助了660万元,这更让人肃然起敬。但李大开最应该受到尊敬的是,他带领法士特守住了重卡变速器的阵地;是他带领法士特一年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产值和税收,为员工谋得了更好的收入和福利;是他在今年CPI高企、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坚持不涨价。  相似文献   

20.
曹德旺 《化工管理》2012,(2):108-109
<正>摸好规矩才不吃亏我记得有一个朋友给我发短信,告诉我普京两句很经典的话。第一句话:没有私利的愤怒,没有意义。第二句话:你要想参与战争,就得有武器。没有武器怎么跟人家打仗?不可能。我们要想走向国际,首先就要摸一下国际的规矩,了解了解这个地球村的商业文化、自由经济的文化。连起码了解都没有的话,走出去就可能吃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