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鉴于此,本文采用“范式”这一理论工具,从战略要素角度入手,把企业战略管理范式分成普通型、预测型、学习型、变革型四种类型。并分析各种类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形。在基础上,指出了转变战略范式的原因和途径,为企业战略转型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竞争手段,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有很多企业的战略联盟并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战略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联盟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成功的企业联盟的4种战略要素,对企业战略联盟和联盟战略的真际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平 《经济师》2002,(12):44-45
“市场承诺”竞争战略模型是刚刚兴起于西方的新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是在总结现有各战略竞争模型在新的商业竞争形势下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强调企业竞争应以“市场浸泡”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对市场的深切把握和洞察应作为整个竞争战略的支点。同时 ,企业还要紧紧抓住产品品质、服务、价格、情感这四个基本竞争要素与对手开展竞争。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凌云  张龙 《经济管理》2003,(14):33-37
本文提出了决定企业战略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产生利害关系的基本原理:借用米切尔分类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分析了他们如何对企业战略成功的三个要素产生影响。最后得到结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对竞争环境和竞争优势影响程度大;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对竞争环境影响程度大;潜在型利益相关者对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影响程度大。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财务战略问题的探索(一)企业财务战略独立性的研究1.企业财务战略的多方位考察。企业战略也常被称作“企业经营战略”或简称为“经营战略”。企业主要的战略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新产品开发、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等。而且,这些战略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战略和政策,多为许多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卜华白 《经济论坛》2001,(24):18-19
一、民企战略误区的表现民企战略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战略实施上,战略与企业发展阶段难以统一,表现出“战略执行误区”。在与一批小型民企创业者的接触中,经常能听到“发展成行业龙头”、“在本地区领先”、“构造有力的销售网络”、“多角化经营”、“科技领先”等如此远大抱负。这些或许是不切实际的思想,将把他们导入“战略误区”。试想,一个投资10万元的餐饮店,“硬件要上水平”,“服务要先进”,而且要“全方位导入企业的形象设计”。这种“星级酒店标准”对它合适吗?一个小规模工具加工企业,要去开拓美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到来,使知识经济的大潮更加汹涌,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迅猛发展的历史巨变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挑战与创新。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获利乃至发展,离不开战略。“战略”最初指的是军事战略,只用在军事领域,是对战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后来,“战略”这个词的词义被人们引申。目前至少有3种引申义:第一种是指对企业竞争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第二种突破了企业竞争领域,泛指对各种行为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第三种不再是对某种行为的整体陛、长远性、基本性的谋划,而是指谋划出来的某个重点结论。例如: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城镇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战略,以及许多企业提出的各种战略。都是对战略第三种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企业战略风险识别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加剧,企业战略风险加大,战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新的核心能力。战略风险识别是战略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外对战略风险识别研究未得到统一,要么依照战略匹配的思想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风险识别,要么从战略管理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要么重点从外部环境进行风险识别,要么从内部价值创造过程进行风险识别等,本文认为要全面充分识别企业战略风险应综合现有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战略风险研究评述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战略风险的内涵,提出了由战略管理各要素构成的战略风险识别要素模型,包括战略目标、战略管理过程、战略、战略环境、战略主体,并指出战略风险来源于各要素,并对各要素存在的战略风险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依据战略管理过程将战略风险分为战略分析风险、战略选择风险、战略自身风险和战略实施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求企业要实行对外投资战略,强调企业要“走出去”。从我国资源现状看,实行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更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动因,充分发挥政府和资源型企业双重优势,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实行对外投资战略,实现资源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陆上石油面临着资源接替不足 ,成本支出攀升的严峻挑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必须提高市场竞争力。文章从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整合企业价值链和价值单元 ,再造企业流程、深化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合理确定产品结构和经济产量、推行标杆管理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如何实施市场成本战略 ,从而提高企业竟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福厚 《现代财经》2004,24(3):7-11
在跨国公司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各国学者使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1999年波金绍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四大流派的理论。对此,有必要借鉴四大流派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成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事会弱化是公认的.通过对财务总监、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剖析,证明了多头监督,不便于建立经济监督责任制.监事会成员地位低、外部代表少、机构空、权威差,根源于原有的监督结构没发挥作用,从强化监事会组成与监督责任出发,本文提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并入监事会,扩大监事会成员,增强监事会权威,建立统一、独立的公司内部经济监督体系,加强"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联系、沟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