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重心持续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异在不断扩大。文章采用相对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部十二省区的经济增长做了分解。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差异主要源于各省第二产业竞争力的差异。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保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应做有针对性的适度调整,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构想,改变西部经济落后面貌,缩小东西部差距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亟待全面深化对内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东西部进行合理分工,增强企业竞争力,使西部的发展融入全国全球的经济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港口是建设沿海强省的基础和平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文章拟在发展港口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临港经济区域产业集群优势,提升河北省临港经济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特色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特色经济有较多论述。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有利于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特色经济思想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发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本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意义的事件 ,作为西北地区的主要省份 ,甘肃既面临机遇 ,又遇到了较其他各省更大的挑战 ,因此 ,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市场体系 ,调整产业结构 ,以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及地区竞争力提升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的一些偏差行为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政府的行为,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周刚  王翔 《现代经济》2013,(4):150-15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高新技术发展,产业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态势日益增强。通过产业融合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SS方法的西部地区产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西部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政策作用的显现,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但产业结构的调整依然滞后。文章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调整西部产业结构和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作为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需要加倍努力,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争取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生态文明、政治文明5个维度构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19年西部地区12省区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不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各省份之间以及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目前,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创新发展动能较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明显,人力资源质量、地方治理能力和社会保障力度等也有待提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衡协调发展战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培育和激发创新动能,塑造和发挥人力资源质量优势,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取了各地市从2000年-2002年三年的数据(因为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初三年,最容易看出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的信息,同时,结合现状,为地市问的竞争力比较、制定发展对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差异明显,这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不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税制缺陷是形成差异的重要原因。增值税地区利益的逆向调节、消费税征税范围的狭窄、资源税从量计税的弱点和税源税收的背离加剧了地区财政自给能力的失衡。因此,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改革现行税制,便可缓解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差距扩大的势头,使区域财政步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西部金融》2012,(5):79-82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能最大限度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的产业政策,对于巩固改革成果,加快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产业结构区位熵的计算,明确了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分析了陕西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省际差异、行业差异明显;环境效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环境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呈显著N型关系,制造业集聚的不同演化阶段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不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环保意识、政府规制、城镇化、对外开放水平等是影响环境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环境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快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资准入环境门槛等。  相似文献   

16.
城镇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普遍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两者关系的不协调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从城镇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谈起,对西部地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在促进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衡量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对福建及其各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福建全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结论;并对福建的工业化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评价,得出县级工业化进程落差巨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在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盘活存量与用好增量、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等关系的前提下,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整合和实体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努力形成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