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孙素芳 《经济师》2006,(10):8-9
房屋所有权交易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在于通过何种制度安排,平衡房屋所有权交易当事人与第三人的利益冲突,确保交易安全、快捷的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方案:无因性理论、公示公信原则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文章对这三种方案分别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并指出,我们应以物权变动有因性为基础,以公示公信原则为依据,以善意取得制度为物权取得方式来构建我国的房屋所有权交易安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依据来自法理学,强调该制度保障交易安全的一面,文章则从经济的角度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产权安排、交易成本进行了分析,为善意取得制度的效率侧面提供了经济阐释。并通过经济分析论证了赃物、遗失物应纳入善意取得制度,希望能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尽滴水之力。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是伴随近代以来保护交易安全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重要的物权法制度。由于各国立法者对交易安全这一法律价值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而造成各国善意取得制度在构成要件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主、客观两方面全面探讨我国未来物权法确立善意取得制度时所须具备和所应具备的一系列要件,特别是对确定善意的准据时间点、共有物的处分和占有改定与善意取得的关系等的探讨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未规定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但实践中赃物归属问题又必须解决。有关学界对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观点各异。在我国现行法视野下,赃物应考虑具体情形区别对待。首先,应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对赃物中的不动产可以善意取得;其次,对赃物中的动产区分占有委托物和占有脱离物,对占有委托物可适用善意取得,对占有脱离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5.
票据善意取得制度是票据法中的重要制度,对保护票据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票据流通,保护票据交易的安全进行,特别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票据法都普遍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所谓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在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交付于买受人后,若买受人于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所有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是罗马法中为了保护非法律行为条件下第三人的正当利益而设的理论和制度,后来演变成一切物权变动条件下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和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理论,目的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但当标的物是赃物时,法学理论有很大的分歧,从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参考国外相关的司法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举出不适用善意取得的同时,阐述适用善意取得的必要性,研究赃物善意取得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高勇  万敏 《时代经贸》2008,6(4):51-52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孙明 《经济师》2005,(6):68-68,73
表见代理是指代理人虽不具有代理权,但因某种表面现象,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代理人对本人有代理权而与代理人为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归本人承担的代理。法律设立表见代理制度旨在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文章通过有关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表见代理制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勇  万敏 《时代经贸》2008,6(2):51-52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的观点在学界历来没有争议,但是随着不动产物权交易日渐繁盛,对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产生的影响日渐扩大,并鉴于当前维护不动产物权交易安全的迫切需求,我国于2007年的《物权法》明确肯定了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文章从构成要件的角度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7)
公司带动社会发展,股权又承载着资本不断流动,其交易环境需安全,才能得到股民认可。股权流动带来诸多权利问题,善意取得制度备受关注,人们期待第三人权益得到保障。我国在2001年颁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就把股权善意取得写进法律,但是其规定不够全面。股权频繁变动,股权所带来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法条,给法官带来诸多麻烦,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由此出发,结合我国现实中遇到的股权纠纷问题,以此得出我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在公司法适用上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无权处分行为是相对于有权处分而提出的,这一规定与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确立的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着法律冲突。本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与债权行为的相对性以及交易安全的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对《合同法》第51条之规定,应当区分相对第三人的主观态度,来确定合同效力,同时亦为了保护原权利人的财产利益,法律应对善意取得制度做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民法法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渊源于日耳曼法上的“以手护手”原则,它对于保护善意取得财产的第三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化。如何建构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动产的善意取得,是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我国民法基本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对善意取得的概念、价值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渊源、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及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帅嘉韫  李智奇 《时代经贸》2008,6(4):190-191
物权法第107条究竟是对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中标的物范围的例外规定,还是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的特别规定;权利人同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还请求权,二者是选择适用还是共同适用;善意受让人的界定;由于我国未就盗赃物和遗失物做相同的规定,为避免评价矛盾,盗赃物能否适用第107条关于遗失物的规定;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第107条究竟是对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中标的物范围的例外规定,还是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的特别规定;权利人同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还请求权,二者是选择适用还是共同适用;善意受让人的界定;由于我国未就盗赃物和遗失物做相同的规定,为避免评价矛盾,盗赃物能否适用第107条关于遗失物的规定;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帅嘉韫  李智奇 《时代经贸》2008,6(2):190-191
物权法第107条究竟是对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中标的物范围的例外规定,还是第106条善意取得条款的特别规定;权利人同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还请求权,二者是选择适用还是共同适用;善意受让人的界定;由于我国未就盗赃物和遗失物做相同的规定,为避免评价矛盾,盗赃物能否适用第107条关于遗失物的规定;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因而该制度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从民法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善意取得理论已经从动产的善意取得发展到不动产的善意取得、权利的善意取得。以此理论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