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2006年起,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在广西南宁已经成功开展6届。在此基础上,在广西南宁构想建立"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园"可以实现中国—东盟双边或多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提高双边或多边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和保护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后,政治互信进一步提高。在探讨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中,文章分析了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必然性和经济必然性,中国和东盟现阶段存在的主要经济合作障碍,提出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不仅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未来世界发展格局和全球治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走向和发展态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东南太平洋通道、西南太平洋—印度洋通道和东北太平洋—北极通道等三条通道。从实现基础和发展前景看,东南太平洋通道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发展方向,东盟国家则是重点合作对象。总体看,双方合作基础较好,产业互补性较强,但要重视已经显现或可能产生的一些经济特别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未来,要以沿线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重点合作区域为支撑,从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产业分工、强化海洋开发、增进人文交流、加强华侨联系等方面多管齐下,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全面提升务实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由贸易发展和政府行为在东亚单一货币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经济数据检验和政治博弈分析来解释当前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困境和原因。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推动自由贸易发展,促进经济融合是东亚货币合作实现的基础;政治互信是东亚单一货币最终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第1大原油供应方和第7大贸易伙伴,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补,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深化中阿务实合作增添新动力。同时,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受政治动荡、教派冲突和恐怖主义威胁等不利因素影响,中阿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着多重风险和挑战。为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双方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在巩固传统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机制,推动阿盟和海合会等次地区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地区主义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实现国家间经济协同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中亚独特而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开始显现,并日益成为各大国和地区力量博弈的焦点。大国利益的交织加剧了中亚地区形势的复杂化,给中国带来了利害攸关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影响。构筑新时期中国的中亚地区新战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战略举措成为当务之急。当前,中国的中亚战略实施方向应着眼于与中亚国家继续培育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安全合作,扩展公共外交,营造中亚"和谐地区",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1974年,马来西亚与中国正式建交,成为与第一个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到了2004年双方开始建立战略性的合作关系,中马关系进入黄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2013年10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中马双方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个新的提升和跨越。2014年是中马建交40周年,也是中马友好交流年,日益加深的政治互信,正不断地促进中马两国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次飞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经济合作的成功与否。着眼现实,中国亚洲区域合作战略缺少的不是制度框架,也不是经济联系,而是政治互信的建立。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把握与周边地区主要大国,即俄罗斯和日本的合作,构筑以中国为主体的"两翼合作模式"。在未来的中国亚洲区域合作战略中,重视多边的同时,更应该着力推进双边合作。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俄、中日更紧密经济合作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中国应着力推进中俄、中日双边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诉求,促进了全球安全合作,赢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与支持。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要促进高校国防教育适应我国新安全观的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自身的复杂性、当今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决定了要持续推进该宏伟战略并非易事。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对于我国在新时期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此外,在当今的国内外形势下,既存在很多因素支撑经济互利、政治互信、文化包容、安全保障、国力发展持续发挥作用,更存在一些因素不利于它们持续发挥作用。为此,增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持续性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坚持"四个全面",增强综合国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妥善处理大国外交及安全问题;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全面了解伙伴国。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生成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价值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居民安全感指数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反映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变革和发展给人们心理安全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北京市居民安全感状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安全感指数。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总体安全感一般偏上,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依然是影响人们安全感的首要因素,同时人们的经济条件、个人心理素质、政府保障和环境状况也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探索B2C交易环境下在线消费者建立信任、分享个人信息的效用问题。在线消费者受到企业的道德素养、社会影响、环境保护和政治观点等方面的影响,产生信任情感倾向,进而愿意分享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在企业的隐私保护策略和隐私声明条件下,消费者将公开个人信息所获得的折扣、优惠券和赠品等作为收益,将信息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泄露、误用和滥用作为损失,收益与损失共存的状态下,引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构建感知价值效用函数。消费者会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权衡公开个人信息后将面临的风险与收益,确定是否确立对企业的信任,并考虑是否将自己纳入到企业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其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是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宗教、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应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如传承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优先发展民族素质教育;提高对党和国家的信任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旅游业带动政治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用取决于信任,而信任取决于社会结构、文化和经验。具体到中国,理论逻辑和历史上的信用活动所证实的是,信用问题的社会根源,是纵向社会结构、熟人社会的交往习俗以及似是而非的市场经验。因此,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压力下,谋求社会信用之改善,应当从改善社会信任入手,即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增强社会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安全文化,树立全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责任制,发挥基层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任角度研究了公司如何设计针对具有政治关系CEO的薪酬契约。具体来说,分析并验证了两个推论:第一,由于股东对CEO不完全信任,CEO现金薪酬对负股票回报的敏感性要大于对正股票回报的敏感性;第二,CEO的代表委员类政治关系会增进股东对CEO的信任,从而这类CEO薪酬-回报的非对称敏感程度较低。本文从薪酬契约角度发展了当前高管政治关系的研究,并且为薪酬契约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这一合作机制还存在运行方式欠缺稳定性、共同利益基础不牢固、成员国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中国作为这一机制的重要成员,必须立场明确地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并通过该机制协调全球问题,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任与会计盈余的债务契约有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任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其如何影响企业微观机制值得探究。以2000-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有“连坐制”效应,社会信任越低的地区,会计盈余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越显著;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社会信任对会计盈余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更显著。在使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纠正样本选择偏误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于充分认识社会信任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挥会计信息的治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在商场移动支付情境中对"手机钱包"初始信任的影响因素众多,研究发现结构保证因素对处于推广初期的"手机钱包"业务的初始信任影响最显著,其他影响因素依次为感知手机钱包优点、风险因素、个人信任倾向、声誉因素。基于以上结论,企业应通过提高"手机钱包"优点认知、寻求政府支持、引入第三方认证、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等措施来构建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