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和乌克兰危机在地缘和能源两方面的外溢效应,使得长期高度依靠俄罗斯能源的欧盟急剧调整其能源政策,包括推动能源供应关系重塑,推动欧俄能源领域激进“脱钩”、加大能源外交力度、增强市场影响力;加强内部能源转型进程,多措并举推动节能和储备、大力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重拾传统能源供应保障作用等。欧盟能源政策调整目的和手段服从于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对抗和解决短期内能源供应和价格危机,以能源与俄罗斯渐进式“脱钩”为导向,以能源来源多元化、发展替代能源和开源节流为主要政策手段。目前,欧盟在能源“脱俄”方面取得进展,但欧盟能源安全困境并未出现有效缓解,同时其能源转型进程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8年,全球能源供需形势风云突变,各国调整能源政策积极应对.上半年,国际油价屡创新高,促使产油国继续强化资源控制,增加油气投资,拓宽开发领域;能源消费国等出台税收及其他激励政策,推动节能;区域性能源政策协调不断强化;各国通过立法或出台国家行动计划等,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凸显,能源需求疲软,原油、煤炭等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各主要国家积极应对国内经济问题,能源政策作为刺激经济振兴总体政策的一部分得到相应调整.与此同时,区域性能源合作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能源相关政策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配套法规相继颁发,节能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政府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出台成品油、电力、化肥等税率调整措施,全力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成品油价税改革方案顺利推出,能源价格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核电和风电发展力度加大,煤制油项目过快发展的势头受到遏制.2009年,中国政府将对能源政策进一步充实完善,适时推出成品油价税方案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推动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完善能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推动能源消费的节约增效;加快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能源发展的环保和谐.  相似文献   

4.
2005年国内外能源政策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高油价促使许多国家对能源政策进行调整,各国纷纷采取节能和扩大能源开发的新举措.主要石油生产国加强对石油业的控制,增加油气开采、生产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石油消费国采取各种节能措施,千方百计减少石油消费,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亚洲各国削减补贴,提高出口关税,降低进口关税以遏制能源需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对话与合作显著加强.2005年,中国实施的能源政策措施可以概括为:加强能源战略规划,加强能源法律体系建设;对高耗能行业进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改革能源价格体系;抑制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加强能源外交,提高能源合作水平.预计2006年我国的能源政策措施将从以总量调控为主转向以结构调整为主.  相似文献   

5.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气加快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布局和规模发展。202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促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遏制碳排放上升态势,最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6.
1、十八大对新时期电力能源发展作出总部署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对电力能源行业,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围家能源安全”等要求。此前,2012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要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能源领域等。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市场更为复杂。为此,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资源国对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力求能源结构和来源多元化;2)提高能源自给能力;3)核能政策出现分化,部分国家仍对发展核电持积极态度,但部分国家放弃发展核电;4)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突出节能和提高能效;6)注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7)重视能源技术创新。这些能源政策动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能源供需持续增长,能源价格体系脆弱,能源政治冲突激烈且能源环境问题严峻,国际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大且增速快,结构以煤炭为主,利用效率偏低,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环境问题突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节能工作卓有成效但任务艰巨在分析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和中国能源消费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市场更为复杂.为此,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资源国对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力求能源结构和来源多元化;2)提高能源自给能力;3)核能政策出现分化,部分国家仍对发展核电持积极态度,但部分国家放弃发展核电;4)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突出节能和提高能效;6)注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7)重视能源技术创新.这些能源政策动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7年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关于促进能源独立和经济增长的总统行政命令》,大力扶持化石能源行业,取消对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持政策,贬低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这一切将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美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也会对国际气候与能源合作造成一定的冲击.中国正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从中美关系全局和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角度看,特朗普气候与能源新政对中美平衡贸易关系,做大贸易规模,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021年9月29日,由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发起的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能源大数据中心揭牌仪式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能源利用以化石能源为主,各国能源加速向新能源演进,呈现出化石能源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低碳氢使用增加四大发展趋势。全球天然气需求先增后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发电和工业领域。中国能源需求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65亿吨标煤左右,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中国天然气发展经历了管网建设拉动、政策拉动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发展动能将主要来自“双碳”约束下的工业用能升级和气电与新能源的融合。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天然气在各利用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灵活性调节和应急支撑作用,促进风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工业用能领域发挥补煤替煤作用,促进工业用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城市燃气领域长期发挥基础能源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在交通领域发挥过渡性能源作用,助力陆上重卡和远洋船舶运输减污降碳;在化工领域对原料气起到补充作用,主要保障农业化肥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11):99-101
匈牙利议会通过2030年前国家能源战略 匈牙利议会10月3日通过了到2030年的国家能源战略。该战略旨在减少匈牙利对进口能源的依赖,鼓励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现能源供应安全、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该战略还设想更多地依赖可再生能源资源,保持目前的核发电能力,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推广。该战略文件规定了匈牙利能源部门和政府的具体任务,以及到2050年的路线图。战略措施包括能源来源和途径的多样化、强化国家的作用、刺激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与现有的主要全球能源治理机构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双边和地区合作的方式即地缘政治战略确保海外能源供应安全.从能源供应角度看, “一带一路”倡议可被视为双边和地区能源合作的加强版.自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寻求更多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并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碎片化的国际能源治理体系既不具备权威性又缺乏信誉,国内能源治理的相关机制也制约了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基于当前的国际能源治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全球能源治理应该着眼于有限的目标,例如改善国际油气数据共享机制,提高透明度,加强全球清洁能源合作,稳步推进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而不是追求有约束力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G20为各大国进行协调并管理国际能源市场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机制安排,是实现全球治理目标的良好平台.中国应利用自身在G20的相对重要地位,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我国油气行业新政紧紧围绕落实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要求展开。实行严格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建立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务实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污染防治政策出台,安全环保立法进程加快;进一步推行财税体制改革,规范财税环境。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革命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将继续围绕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以及对外合作出台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与欧盟在能源领域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铀供应国,而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政府预算中的40%来自向欧盟供应能源的收入。双方开展能源对话十年来,就能源战略、市场发展趋势、能源供应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等主题交流信息,推动能源合作项目的开展,讨论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及能源市场发展方面也存在矛盾。俄罗斯—欧盟能源对话的焦点问题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企业向欧盟国家出口和销售天然气及电力产生较大影响的欧盟第三批内部能源市场一揽子政策,以及俄罗斯与欧盟分别积极推进的南流管道项目和纳布科管道项目。未来俄罗斯与欧盟还将继续积极发展能源对话,促进在能源领域建立起以市场开放原则为基础的可靠、透明和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岳小文 《国际石油经济》2011,(Z1):64-71,173
俄罗斯与欧盟在能源领域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铀供应国,而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政府预算中的40%来自向欧盟供应能源的收入。双方开展能源对话十年来,就能源战略、市场发展趋势、能源供应与贸易、能源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等主题交流信息,推动能源合作项目的开展,讨论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能源资源供应多元化及能源市场发展方面也存在矛盾。俄罗斯—欧盟能源对话的焦点问题包括:对俄罗斯能源企业向欧盟国家出口和销售天然气及电力产生较大影响的欧盟第三批内部能源市场一揽子政策,以及俄罗斯与欧盟分别积极推进的南流管道项目和纳布科管道项目。未来俄罗斯与欧盟还将继续积极发展能源对话,促进在能源领域建立起以市场开放原则为基础的可靠、透明和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旧火"即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经济、安全、健康、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重新发明"火",彻底改造现有的能源系统。"新火"的关键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的重点在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其中,交通领域节能的重点是汽车"轻量化"和材料"新型化";建筑领域节能的重点是窗户隔热保温和一体化设计;工业领域节能的重点是采用优化设计和改造。电力是通向"新火"时代的关键,也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未来的能源供应将逐步转向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新火",到2050年,美国的能源系统将不再使用任何石油、煤炭和核电,同时经济规模将达到目前的2.6倍。重新发明"火"与节能减排的理念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张毅  张扬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8):1-7,23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远离负荷中心需要远距离传输,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等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还影响系统长期的充裕性和实时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受政策、经济、环境和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电网特别是骨干网的长期规划带来很大的挑战。以北美区域电网为例,详细讨论了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直接相关的电网规划和扩容的实践,以及相关的电力系统规划的流程和政策,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输电网建设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枫 《中国石化》2007,(7):59-61
由于受到高位石油价格、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等问题的困扰.欧美各国纷纷制定出新的可再生能源计划。欧盟能源白皮书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欧盟12%的发电量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欧盟要求到2010年生物质能的供应量达到能源总消费量的15%。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3月初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欧盟总能源供应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