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方面的减灾措施.研究表明,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渭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农作物和粮食产量等均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各代王朝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的仓储体系等,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农业灾害损失及影响.这为在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郝演苏 《经济月刊》2013,(9):138-13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全球粮食危机在197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农业成为各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我国则将农业问题作为政府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彰显农业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农业保险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在整个农业系统链中,农业灾害一直是重中之重。由于农业灾害多属巨灾,一旦成灾则损失巨大,如何应对农业灾害发展农业保险则又是农业问题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保险能够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提供补偿,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提出1996年减灾日主题为"城市化与灾害"。根据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关于开展"城市化与灾害"活动意见的函》的精神,就进一步做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深化认识,增强合力,进一步做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搞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必须优先考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人说,现代化城市是一个多层次、功能齐备、结构复杂的巨型系统,而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通讯、能源供应、给水排水和防护工程被称为生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状态下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  文丰 《生产力研究》2011,(4):52-53,58
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一方面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收入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物价普涨而导致的农民生活成本、生产成本增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货膨胀状态下,粮食价格上涨并不能保证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长、也可能导致下降、或不变。考虑到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的提高,在通货膨胀状态下,尽管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者获得了部分利润,但由于物价的普遍上涨导致农业生产者的生活成本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农业生产者的相对收益是下降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下降的;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者不能自由的进入或退出农业领域,农业生产者被动的承担着农业生产的自然、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农业领域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较差,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业领域部分失灵,市场的风险农业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因此通货膨胀状态下农民的利益只有靠政府的政策来保证。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由于自然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上人类活动频繁,因此地质灾害频发,危害程度严重,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实施合理的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爱平 《经济地理》2001,21(1):19-22,46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各种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历来是制约西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和自然与人为成因的基础上,从维护整个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农业减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生产受干旱威胁日益加深,发展减灾农业是当务之急。在发展减灾农业的方式上,要突出重点,以抗旱防灾为主,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灾害特征,探索发展特色减灾模式。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减灾农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强调防灾、抗灾、救灾三结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其中,防灾是指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在灾害发生之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减灾是指为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在灾情出现时,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紧急抢险、转移疏散灾区人口、抢种抢收农作物等.当灾害形成后,政府应当迅速开展灾害救助,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人类社会在对付灾害袭击时,防灾、减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建立健全七大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0.
日本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与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重大气候灾害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日本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应对措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利用遥感遥测技术,提高灾害气候的监测预警水平,积极开展长期气候研究,努力把握气候变化规律等有力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日本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灾害气候的监测预报水平,对我国防灾减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乃平  张凤荣 《经济地理》2006,26(4):628-631
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以粮为纲”政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才能真正汲取其中教训。文章从“以粮为纲”政策的历史背景入手,即当时我国正处在“粮食问题”阶段、人口进入新的增长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刺激;运用生态学的定律分析了“以粮为纲”政策的时代合理性;探讨了“以粮为纲”政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实际表现。结果表明,执行“以粮为纲”政策与生态环境破坏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之所以出现后来的结果是没有重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没有走内涵式农业发展道路。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必须将政策制定的良好愿望与科学的政策路径结合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各类灾害进入频发期,世界各国在防灾救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我国一直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并且在救灾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本文介绍了一些典型国家在救灾行政体系建设、法律保障建设、专业机构建设以及与非政府组织协调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一些对我国救灾体系建设有益的经验,希望能够结合国情兼收并蓄,提高我国的救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农业损失分析与防灾避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中下旬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是我国近50年来极为罕见的一次大范围极端气象灾害,给灾区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巨大的损失,值得总结与深思.本文就此分析了此次灾害对农业产业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防灾避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障碍。文章分析了自然灾害是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指出了减灾防灾应作为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减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干旱灾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严重影响农产品生产供给与粮食安全。通过构建农业干旱灾害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计量模型,利用西南五省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1997—2008年间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的影响。由此提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下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的策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水资源的时空调配能力达到农业抵御干旱灾害风险;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干旱忍耐力;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在高旱灾频率地区,减少高耗水作物生产等。  相似文献   

16.
Yao Li  Chunhui Ye 《Applied economics》2018,50(45):4901-4911
Market i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society. However, how did market evolve? Previous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impacts of spatial distance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on market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natural disasters also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market integration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the grain market. When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governments’ relief measures and merchants’ arbitrage activities will gradually promote interconnectivity among local grain markets. In this article, China’s major grain monthly price data set from 1746 to 1795 and the Chinese historical disaster records dataset from 1696 to 1795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grain market integr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ain market. The findings continue to hold after controlling the traffic conditions, grain varieties and lag effect.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grain market.  相似文献   

17.
论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它被视作推动现代农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农业保险不仅能促进农业发展和农业产品供给,还能减少农民收入波动,增进农民福利。近年来,农业保险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财政政策对于农业保险的支持的传统做法正面临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Regional agriculture is the basi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sustainable reg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becomes the focus of global research.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s the basic work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study. This paper constructs index system (27 indices)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types with the three big indices: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agro-economy, and agro-ecologic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also endows weight to every sub-classification index by means of AHP and obtain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three types of indices with arithmetic average weight approach.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eight types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evaluation results.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 shows that th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are of different agriculture structural types.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s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ifferent agriculture structure features.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高风险的弱质行业。近年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增加,农业巨灾风险与迅速增长的经济活动伴生,导致农业经济因灾损失不断加重。农业巨灾风险与一般巨灾风险不同,具有明显的伴生性、相关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导致其发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非自然因素。农业巨灾的金融效应具有双重性,应趋利避害,诱导其有利效应发挥作用。可通过加强农业巨灾的科学研究,提升巨灾预测与评估等科学技术,提高承灾体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管以降低社会的脆弱性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