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生产受干旱威胁日益加深,发展减灾农业是当务之急。在发展减灾农业的方式上,要突出重点,以抗旱防灾为主,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灾害特征,探索发展特色减灾模式。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减灾农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卜风贤  朱宏斌 《中国农史》2006,25(3):133-136
2006年8月16-19日,第三届全国灾害史学术会议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灾害学》杂志社、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中国西部防灾研究联络会共同发起承办。  相似文献   
3.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5,24(4):3-12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相似文献   
4.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7,26(4):19-30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饥荒风险,减缓了饥荒的发生。隋唐以前粮食生产能力处于持续上涨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而且还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宋元明时期粮食生产能力依然高于秦汉时期的水平。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殖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紧张。清代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倒退到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平上,饥荒的频繁发生已经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恶化趋势。因此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成为20世纪中国最为关键的问题,在耕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的情况下,唯有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最为可行。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粮食波动的根本性因素,局部地区因此而出现粮食短缺,饥荒的发生成为可能。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最易遭受饥荒危害的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社会农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贫困化的状态,直至20世纪中叶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卜风贤 《中国农史》1996,15(4):38-46
农业灾害史料的等级量化是进行农业灾害史研究的一项前提性、关键性的工作。以往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目的出发.人为地规定了各种灾害史料等级量化的办法,异说纷呈,莫衷一是。本文首次从灾害学的角度入手,将灾度概念及其计量方法引入农业灾害史研究领域,在纷繁复杂的灾害史料中找出灾情信息与灾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决了困扰灾害学界、农史学界的一大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灾害等级量化办法。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经营关中水利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风贤  张琳 《中国农史》1998,17(4):17-21
西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地区兴建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它们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巩固两汉王朝的封建统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