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为正确核算增值税业务,应在“应交税金”一级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下设“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9个三级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2.
商业企业实行增值税以后,仍有部分财会人员,在“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设置、购进商品未付货款其商品及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和发生退货、销售折让的业务处理上程度不同地存在把握不当,核算繁琐等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笔者试谈几点浅见。一、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设置增值税的全面实施使商业企业在流转税的核算上,由过去的“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改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贷方,均增加了许多经济内容。借方既要反映“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又要反映“转出未交增值税”;贷方既要…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交税金”总账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为核算企业应交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文不考虑小规模纳税人)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应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科目。一、手工记账下“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设置及年度结转(一)科目设置手工记账下“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二级账常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格式,并在借方栏内设置“进项税额”核算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设置“已交税金”核算企业当月上交本月…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发,现对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一、会计科目 (一)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专栏。  相似文献   

5.
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已经国务院颁发,现对有关会计处理办法规定如下:一、会计科目(一)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厂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应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  相似文献   

6.
浅谈增值税核算账户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税制实施后.现行会计制度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规定为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由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既要反映进项税额,又要反映预交的税金:贷方既要反映销项税额,又要反映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设若干个专栏:“进项税额”专栏、“已交税金”专栏、“减免税款”专栏、“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销项税额”专栏、“出口退税”专栏、“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从目的上看,这样规定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当月已交、当月留抵、当月应交未交、当月多交税款等不同情况.防止因核算不细而造成用当月留抵税款抵减上月税款等现象.但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情况看,实际运用效果较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进建议.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行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应交税金”科目的属性混淆不清。设置“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的目的在于将应交、未交的增值税与待扣进项税额区别开来,防止其相互抵冲而超前抵税。现行的“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科目,其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是货物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的不同表现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却不完全适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如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置‘进项税额’、‘已交税金’、‘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子目,其中进项税额抵扣是采取购进扣除法”,由此可以看出,此项会计处理是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核算。因此,企业每期所交纳的增值税,并不是企业当期增值部分的税金。就每个会计…  相似文献   

9.
进项税额转出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财经学院邵毅平根据《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的核算,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设置几个专栏。其中"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  相似文献   

10.
王学军 《电子财会》2006,(12):45-47
东北地区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明细科目,并在该明细科目下增设①“固定资产进项税额”、②“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③“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等专栏。其中专栏①用来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等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或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专栏②用来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专栏③用来记录企业已抵扣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另外,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新增增值税额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专栏,用于记录企业以当年新增的增值税额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11.
金慧娟 《财会月刊》2012,(12):83-83
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除了要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两个账户外,还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置相关明细账户:“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这部分会计核算相对复杂,因此笔者探索出用T型账户来理解增值税免抵退明细核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刍议完善“进项税额”的核算和审计肖忆芳一、进项税额的核算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工业企业购入货物,必须入库后才能给予抵扣进项税额;商业企业购入货物,必须是在资金支付后才能给予抵扣进项税额。这对于加强增...  相似文献   

13.
《财会月刊》2010,(2):21-22
13.我单位以前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8年1月转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仍按三栏账核算,只是记账凭证上分了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本来“应交增值税”科目借方余额反映的是未抵扣税额,可是与实际的未抵扣进项税额有出入,该如何调账?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的纳税检查工作属于税务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值税已成为流转环节的主要税种。由于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和计征工作比较复杂,存在的问题较多。因而加强对增值税纳税情况的检查,保证其及时足额征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例,说明增值税纳税检查要点及方法。   一、增值税纳税检查的要点:   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一般纳税人应交的增值税,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内,分别设置“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4年1月1日实行新的工商税收制度以来,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所发生的与增值税有关的业务,都集中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它不但是企业用于分类、汇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主要账户和途径,也是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的重要依据和来源。本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点是:一、下属明细科目较多为便于企业核算交纳增值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规定,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应设置“进项税金”、“已交税金”、“销项税金”、“出口退税”、“进项税金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16.
简并增值税税率使得纳税人外购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核算和增值税纳税申报发生变化.本文建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下进行明细核算,以适应新增值税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货物”是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经常碰到的两个问题,并且由于其规定的特殊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常常容易将它们混淆。从理论上讲,这两者并不容易混淆。“进项税额转出”实质上就是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必须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贷方转出去,或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直接记入固定资产等有关货物的成本中.“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纳税人转移或使用某些产品时,必须按正常销售核算程序,计算销项税额。事实上,纳税人混淆两者并不是不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农产品增值税核定扣除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将投入产出法和成本法下的原核算公式进行转换得出新公式,分析利用新公式进行核算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试点纳税人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行为的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健 《财会通讯》2007,(1):53-53
一般纳税人(本文下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交纳税款与月度终了结转应交未交增值税或多交增值税四个环节。其中,进项税额中进项税额转出和销项税额中视同销售行为产生的销项税额的核算,因涉及项目多,极易混淆。一、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所谓进项税额转出是指  相似文献   

20.
实行增值税后,一般纳税人在货物购进阶段,会计处理上实行价与税分离,属于价款部份,计入货物成本;属于增值税额部份,计入进项税额。在销售阶段,销售价格中不再含税。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中规定增值税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按购入农业产品的实价和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买价与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差额作为采购成本,借记“商品采购”科目。商品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商品采购”科目。供销合作社的收购部门实行“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要求,实物负责人“库存商品”入帐价为买价扣除进项税额后的采购成本价;付款员则以买价付款,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扣除进项税额后的采购成本。由于实物负责人与付款员的入帐价格不同,双方在核对帐项时比较困难,也难于操作。此外,供销社收购品种繁多,计价零星,要分品种计算各产品进项税额,工作量大,为此,笔者认为,实行增值税后,“库存商品”的入帐价以买价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